玉屏风散加减治慢性结肠炎医案、配方

慢性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 , 轻者每日排便3~4次 , 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重者排便次数频繁 , 每1~2h即排便1次 。粪便多呈糊状 , 混有黏液、脓血 , 亦可只排黏液、脓血而无粪便 。一般有轻度至中度腹痛 , 常为绞痛性质 , 多限于左下腹及下腹 , 亦可遍及全腹 , 有疼痛一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 , 伴有腹胀 。粪便检查无特异病原体发现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 以20~25岁为多见 。
属于中医学“泄泻”、“腹痛”等范畴 。
【玉屏风散加减治慢性结肠炎医案、配方】【临床应用】
林志荣3运用玉屏风散合四逆散治疗慢性结肠炎48例 。基本方药:黄芪、白芍各18g , 白术15g , 防风、黄连、枳实各9g , 甘草6g , 柴胡、蒲公英各12g 。热毒重者加白头翁、败酱草、黄芩各12g;兼气滞者加木香5g , 槟榔10g;湿重者加苍术10g , 茯苓18g;食滞者加神曲、山楂各15g 。治疗结果:痊愈17例 , 好转28例 , 无效3例 。总有效率94% 。
刘敏3运用玉屏风散加味辨证治疗慢性结肠炎52例 。治疗方法:玉屏风散加味辨证治疗 。①脾虚肝郁气滞湿困:症见胸脘作闷 , 腹胀 , 两肋牵引作痛 , 下腹隐痛 , 大便硬结 , 夹带黄色黏液 , 便后肛门有灼热感 。舌淡红 , 苔微黄腻 , 脉弦数治宜健脾化湿 , 疏肝行气 , 润肠通便 。以玉屏风散合润肠丸加减 。处方:北黄芪20g , 白术15g , 防风10g , 当归15g , 生地20g , 火麻仁15g , 桃仁15g , 槐花30g , 枳壳15g , 白芍15g , 甘草6g②脾胃两虚 , 湿热内蕴:症见食欲不振 , 神疲气短 , 面色苍白 , 常见腹胀隐痛 , 大便稀烂或泄泻 , 里急后重 , 或排黏液便 , 甚至带有脓血 , 舌淡红 , 苔薄黄 , 脉细数 。治宜健脾益气 , 清热利湿 , 以玉屏风散合白头翁加减 , 处方:北黄芪、白头翁、绵茵陈各20g , 白术、秦皮、黄连各10g , 防风、白芍、神曲各15g , 川厚朴12g , 甘草6g 。③脾肾两虚 , 湿邪蕴结:症见神疲倦怠 , 面色萎黄 , 腰滕酸软 , 纳少 , 失眠梦多 , 腹胀隐痛 , 便烂带有黏液 , 每天2~3次 。治宜补脾温肾 , 以玉屏风散合四神丸加减 。
处方:北黄芪、补骨脂各20g , 白术、肉豆蔻、吴茱各10g , 防风、五味子、台乌、川厚朴各15g , 大枣12g , 甘草6g 。治疗结果:治愈18例 , 好转30例 , 无效4例 , 总有效率为92.3% 。
许丙俊等3运用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7例 。基本方:黄芪、薏苡仁各30g , 白术15g , 防风茯苓、全当归各10g , 金银花、白花蛇舌草各20g , 甘草6g 。腹胀加木香、炒枳壳各10g;脓血便加地榆10g;口苦、苔黄白腻加黄连6g , 马齿苋20g;稀水样便加石榴皮10g 。全组37例中 , 经治疗后痊愈24例 , 好转8例 , 无效5例 , 总有效率为87% 。
夏美义运用玉屏风散加味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98例 。处方:黄芪30g , 白术、薏苡仁、金银花各20g , 防风、黄芩、白花蛇舌草各15g , 全当归12g , 甘草6g 。治疗结果:痊愈68例 , 好转29例 , 无效1例 。总有效率98% 。
【病案举例】
1.王某 , 女 , 34岁 , 1994年3月10初诊 。左下腹隐痛 , 大便薄夹有黏液脓血 , 3~5次/日 , 伴肛门坠胀灼热感 , 历时4个月 , 查见舌质红 , 苔黄腻 , 脉细稍数 。大便常规脓细胞(++) , 红细胞(+++) , 大便培养无细菌生长 , 纤维结肠镜检示有表浅性溃疡 , 诊断为慢性结肠炎 , 属大肠湿热蕴结 , 血败肉腐所致 。治以玉屏风散基本方加白头翁30g , 黄柏10g , 秦皮10g , 白芍20g , 水煎服 , 日1剂 。1周后症状减轻 , 继服24剂症状消失 , 复查便常规正常 , 纤维结肠镜检查示结肠黏膜溃疡消失 , 随访半年未复发 。
按:慢性结肠炎目前病因不明 , 有的认为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 , 病理特征是结肠黏膜溃疡性改变 , 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感染、遗传、精神因素及食物过敏等因素有关 。本病属祖国医学的“泄泻”、“久痢”、“肠癖”、“脏毒”、“肠风”等范畴 。玉屏风散中黄芪、白术能补气健脾 , 黄芪能托疮生肌排脓 , 白术祛湿 , 防风祛风胜湿 , 黄芪与防风配伍能使散中有补 , 补中兼疏 , 本方可达气盛血畅 , 血无瘀滞 , 脾健湿浊无以蕴积之功 。另有学者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 , 玉屏风散能扶正祛邪 , 升高免疫球蛋白 , 改善微循环 。增强细胞免疫系统T淋巴细胞的功能 , 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 , 有利于结肠炎溃疡病变的修复愈合 。
2.吴某 , 男 , 42岁 , 工人 , 1995年3月10日初诊 。主诉:反复腹泻腹痛伴黏液便6年 。患者6年前开始经常腹痛腹泻 , 每遇饮食不节或劳累后发作 。发作期间大便每天4~5次 , 稀烂 , 伴少量黏液 , 严重时伴有脓血便 , 曾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做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为慢性结肠炎 。此次就诊前1周因工作劳累及进食辣椒后复发 , 每天排黄褐色糊状大便4~5次 , 夹有少量黏液 , 伴右中下腹阵痛 , 临厕则腹痛里急加甚 , 便后稍减 。胃纳差 , 疲倦乏力 , 无发热 。右中下腹轻度压痛 , 肠鸣音稍亢进 , 舌淡红 , 边有齿印 , 苔薄腻微黄 , 脉弦细 。大便常规检查:黏液(++) , 红细胞(+) , 白细胞(+) 。本院纤维结肠镜检查提示慢性结肠炎 。辨证属脾虚肝郁 , 湿热阻滞 , 治以健脾疏肝为主 , 佐以清热祛湿 。处方:黄芪、白芍各18g , 白术、神曲各15g , 防风、枳实、黄连各9g , 柴胡、蒲公英、败酱草各12g , 甘草、木香各10g 。先后服用上方30剂 , 胃纳正常 , 腹痛、乏力等症状消失 , 大便每日1次 , 成条状 。继续治疗2个疗程 , 3个月后行纤维结肠镜复查 , 肠黏膜恢复正常 。嘱患者调节饮食 , 注意休息 , 其后随访近1年 , 未见复发 。
按:慢性结肠炎临床症状以腹泻(或便秘)、腹痛、排黏液脓血便为主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属中医学“泄泻”、“腹痛”、“痢疾”、“肠风”等范畴 。本病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 , 缠绵难愈 , 极易耗损正气及影响情志 , 以致肝失疏泄 , 脾不和 。叶天士云:“肝病必犯上 , 是侮之所胜也 , 克脾则腹胀 , 便或溏或不爽”由此可见本病病机为脾虚肝郁 , 湿阻气滞 , 大肠通降功能失调慢性结肠炎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或与变态反应等因素有关 ,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玉屏风散和四逆散均具有调节内分泌功能和抗变态反应作用 。玉屏风散本为表虚自汗、易感风邪而设 , 具有益气固表、止汗的作用 , 主治肺卫虚弱之自汗证 。肺与大肠相表里 , 玉屏风散亦可以起到补益肺脾调节大肠排泄的作用 。有资料表明:方中的黄芪对小肠的活动具有增强和调整双向作用 , 这对机体营养成分的吸收和提高抗病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防风具祛湿止痛 , 走窜引经的作用 。李云“防风 , 治一身尽痛 , 随所引而至 , 乃风药中润剂也 。若补脾胃 , 非此引用不能行” 。
“防风能制黄芪 , 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 , 乃相畏而相使也 。”四逆散具有疏肝解郁理脾的作用 , 再加黄连、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 , 全方配伍可起到健脾疏肝 , 清热祛湿的作用 , 本方扶正驱邪 , 寒温并用 。在临床上取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慢性结肠炎病位在大肠 , 与肝脾有关 , 大肠属腑 , 治疗以“通”为用 , 本病多为本虚标实 , 当以调理肝脾来保持大便正常(次数及质量)为治疗根本 。
3.张某 , 男 , 56岁 , 患便久泄5年 , 阴雨天气加重 , 迭经几家大医院钡透、B超、化验等确诊为慢性肠炎、过敏性结肠炎 。给予中西药综合治疗奏效 。3天前因饮食不节病情加重 , 于1989年10月8日前来诊治 , 面色萎黄 , 身体瘦 , 两手捧腹 , 喜按 , 便溏 , 日行3~5次 , 舌质淡苔白滑 , 脉沉弦 。辨证:脾虚湿困 , 清阳下陷 。治以益气健脾 , 升阳祛湿 。处方:黄芪30g , 白术、煨葛根各12g , 防风、附子各8g , 茯苓、炒扁豆、山药各1g , 薏苡仁20g , 连服5剂 , 泄泻锐减 , 自觉少腹冷感 , 前方加肉桂6g , 党参10g , 温阳益气 , 连服18剂大便正常 , 偏软 , 嘱服参苓白术丸1个月 , 务求脾健 , 以善其后 。
按:患者素脾虚胃弱 , 中气不足 , 升提无力 , 清气不升 , 久泄尤损肾阳 , 终难痊愈 , 玉屏风散加健脾温肾之品 , 俾气益脾健 , 清阳升 , 泄自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