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解毒汤加减治顽固性鼻出血医案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失血性休克,故应当引起充分的重视 。西医认为鼻出血既有局部的原因,也有全身的原因 。局部原因中以外伤、炎症和肿瘤最为多见 。外伤性出血,自己多能知道受伤的原因,也有因常用手指挖鼻孔引起 。炎症性出血多见于伤风、感冒或急性鼻炎,慢性的萎缩性鼻炎和干燥性前鼻炎 。肿瘤性鼻出血主要有血管瘤出血,恶性肿瘤(即癌瘤)出血等 。
本病属中医“鼻衄”的范畴 。其病因主要为“火”伤鼻络,迫血妄行所致,也可因气不摄血引起 。具体而言,可为外感风热,内伤于肺,邪热循经上犯鼻窍,灼伤鼻窍脉络,热迫血妄行;或饮酒、嗜食辛辣,热蕴于胃,火热内灼,循经上犯于鼻,损伤鼻之血络,迫血于外;或情志不舒,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肝火上炎,蒸迫鼻窍,血不循经而溢;或心火亢盛,迫血妄行而致出血;或因素体阴虚,或温病日久,阴津暗耗,或劳倦内伤,以致肝肾阴虚,虚火上炎,伤及鼻窍而出血;或脾气虚弱,统血失司,气不摄血,血不循经而溢于脉外;也有因素体阴虚,或外感燥邪,灼伤肺阴,或邪热伤津化燥,燥伤阳络而致病者 。
本病治疗原则宜急则治其标,先用外治止其血,再辨证求因,配合内治法 。黄连解毒汤具有很好的清热血,消炎止痛的作用,其中栀子还有一定的止血功效,临床应用于本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
【病案举例】
柴氏等自2002年3月~2004年11月共收治93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其中男59例,女34例;年龄22~73岁,平均40.1岁;病史最短者1天,最长者3周;单侧鼻腔出血77例,双侧鼻腔同时出血16例;伴有高血压者27例,鼻腔后端鼻-鼻咽静脉丛出血者19例,激光、微波术后出血者5例 。将93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1例,对照组32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 。
治疗方法:治疗组:均用1%地卡因麻黄素棉片麻醉收缩鼻腔,经处理无效后,在鼻镜或鼻内镜直视下,以黄连解毒汤油纱条直接压迫出血和糜烂部位,48h后取出所填塞油纱条;若取出后仍有出血,则再次填塞;若出血停止,则取黄连解毒汤膏敷糜烂创面,直至糜烂黏膜完全恢复正常 。全身给予止血、抗感染、镇静、营养支持药物等对症处理,对高血压患者给予降压治疗黄连解毒汤油纱条制作具体用药为:黄连120g,黄柏、黄芩各80g,栀子120g,麻油5000g浸泡24h,以文火炸药至药材枯酥,滤过,加纯天然蜂蜡1000g,加热熔化与麻油混匀,即得黄连解毒汤膏;将黄连解毒汤膏涂布在特制小纱条上,120℃灭菌30min即得黄连解毒汤油纱条 。对照组:除鼻腔填塞凡士林纱条外,其他方法均同治疗组 。
结果:治疗组61例,治愈61例,治愈率为100%;对照组32例,治愈32例,治愈率为100%;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 。鼻出血停止,出血部位黏膜恢复正常时间:治疗组4~7天61例全部治愈;对照组7天内治愈7例,7~10天治愈16例,10~13天治愈9例 。两组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 。随访3个月治疗组无1例复发,对照组复发2例 。
按:中药鼻腔填塞止血法是中医学常用的有效方法,由于西医学的发展,现在已较少使用,而采用凡士林油纱条或明胶海绵等填塞 。
从临床上来看,两者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将中药黄连解毒汤做成油纱条,通过纱条的机械压迫和中药黄连解毒汤的消肿生肌、促进局部新陈代谢及创面愈合的协同作用,可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 。黄连解毒汤为清热泻火解毒之代表方,集连、芩、柏、栀大苦大寒之品于一方 。方中黄连泻心火为君,兼泻中焦之火;黄芩清肺热,泻上焦之火为臣;黄柏泻下焦之火,栀子通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合为佐使 。
全方清热凉血,苦寒直折,祛火邪而解热毒,通过鼻黏膜吸收,对实热证引起的血热妄行、迫血外溢的鼻出血,能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
【黄连解毒汤加减治顽固性鼻出血医案】柴氏等采用黄连解毒汤油纱条治疗顽固性鼻出血,与常规凡士林纱条填塞相比较,治愈率高,治疗时间短,效果稳定,患者痛苦小,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