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汤加减治皮肤垢着病医案

皮肤垢着病最早由日本坂本邦树于1960年报告,我国近年有散在病例报告 。是一种罕见的精神性皮肤病,可能由精神因素、外伤、不洁卫生习惯引起,部分患者可出现性格异常,有学者提出可能与内分泌紊乱有关 。
本病多见于女性青少年,发病年龄多为9~17岁,皮损好发于乳晕、乳头及其周围、面颊和额部,乳晕周围皮损初为绿豆大小,多数呈黑褐色小丘疹,以后逐渐增多,丘疹可扩大为鱼鳞样网状黑褐色斑 。颊额部皮损呈黑褐色疣状污垢样色素沉着或黏腻的黑褐色痂,可呈树皮状、结节状或疣状,质硬,不易剥离 。皮损可用棉花球蘸汽油擦去,但不久易复发 。部分患者感觉瘙痒 。皮损可于双侧或单侧发生,一般只限于某一部位 。现代医学以对症处理为主 。
【病案举例】
胡某,男性,23岁 。1994年面部被柴油烧伤,呈浅Ⅱ度,于当地医院抗炎及对症治疗后痊愈 。1个月后烧伤部位油脂分泌增多,并渐形成油腻痂垢 。服用谷维素、酮替酚等药物无效,痂垢遍及整个面部,于1996年12月18日收入院 。发病后患者自觉面部有绷紧感,无瘙痒及疼痛,口干喜饮,大便干结,小便调 。查体:一般情况好,颜面及双耳连结成片遍布密集黄褐色油腻性痂,形状不规则 。痂皮于颜面中心部增厚,约2~3mm,颜色加深,剥离痂皮,可见痂下皮肤充血,有少许油腻性分泌物 。舌质红,苔薄白,脉滑数 。各项常规化验及生化检查均无异常,疮面分泌物菌培养阴性 。中医诊断为面垢(阳明热盛证) 。西医诊断为皮肤垢着病 。法当清热泻火方用白虎汤化裁 。药用:生石膏30g(先下),知母10g,炙甘草10g,葛根15g,熟大黄6g,赤芍10g,牡丹皮10g,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口服维生素C0.2g,每日3次 。皮损局部清除痂垢,并以黄柏等中药研细末外敷,每日1次 。服药5剂,患者颜面油脂分泌减少,仍有垢着形成,面部有紧绷感,口干,大便调,舌红稍减;继服14剂,油脂分泌明显减少,未再形成垢着,于上方加丹参30g、夏枯草15g以清热凉血,活血散结 。14剂后颜面皮肤恢复正常,油脂分泌正常,临床治愈出院 。半年后随访,患者未再复发 。
【白虎汤加减治皮肤垢着病医案】按:白虎汤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用于治疗伤寒阳明热盛及三阳合病之证 。《伤寒论》曰:“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在此条中提出了面垢为白虎汤的主治病证之一 。该患者烧伤后毒热之邪伏于三阳,不得疏泄,蒸越于上,阳明主面,故面部油垢结痂;热结于里,故痂下皮肤色红,大便干结,舌质红;热邪伤阴,故口千喜饮 。治以白虎汤清热除烦,生津止渴,酌加赤芍、牡丹皮以清血分之热,熟大黄、葛根以解热生津,诸药合用,清热泻火凉血生津,药证相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