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汤加减治肺源性心脏病医案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者为慢性缺氧缺血性肺源性心脏病,又称阻塞性肺气肿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肺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 。
肺心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 。其病当属中医学“咳嗽“喘证”、“痰饮”、“水肿”、“肺胀”、:“心悸”等范畴,属本虚标实之证 。一般分为肺气虚、脾阳虚、肾阳虚、肾阴阳俱虚4个阶段,是一个由阳虚转为阴虚的过程 。《临证指南医案指出“久病人络”、“久病必虚”、“久病必瘀” 。中医学认为“气为血帅”,血的运行全靠气的推动 。故治疗时,补气、固脱、益气、生津和活血、行气、祛瘀、敛阴为治本之则 。在治疗时多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的原则 。在急性发作期以基础方加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在缓解期则加用扶正固本化瘀活血之药 。
【临床应用】
赵氏2以参丹四物汤为基本方,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2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26例住院患者,男性17例,女性9例;50~59岁8例,60~69岁11例,70~80岁7例;病程3~9年者14例,10年以上者12例 。治疗方法:全组病例均采用中西医药结合即以中药加味四物汤(苏条参、丹参、川白芍、当归、熟地、白芍)为基础方和西药抗菌素,按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观察治疗,并以同期住院患者29例按西药传统治疗作对照 。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显效11例;好转15例;无1例死亡 。平均住院天数为34天 。并发消化道出血1例、电解质紊乱2例均经中药治疗后好转,痊愈出院 。西医治疗对照组量效9例,好转16例,死亡4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3例,电解质紊乱5例,心房纤颤2例,房性过早搏动4例,肺性脑病2例 。平均住院天数为48天 。
【病案举例】
【四物汤加减治肺源性心脏病医案】杜某,男,68岁,干部,1998年2月16日初诊患者原有慢支肺气肿病史20多年,近8年来经常咳嗽,心悸,下肢水肿 。曾多次住院治疗,确诊为肺心病并心力衰竭 。近几天因天气寒冷,又出现心,:悸,喘咳,甚则不能平卧,腹胀纳差,形寒肢冷,下肢浮肿,尿少便溏 。刻诊:神清倦息,唇指发绀,颈静脉怒张,呈肺气肿征,两肺可闻少许干性罗音 。心率92次/分,律整,心界向两侧扩大,心音低钝 。肝肋下2cm,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双下肢水肿,按之凹陷 。舌质胖暗、苔厚,脉沉细 。西医诊断:肺心病并心力衰竭中医诊为:心悸、喘咳,证属气阳两虚兼血瘀水泛 。治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 。
予参丹四物汤为基本方,药用:苏条参、丹参各18g,赤芍、当归、熟地、白芍各10g,熟附子10g,肉桂(焗)1.5g,党参、黄芪、白术各15g,山药、茯苓、泽泻、泽兰各18g,尊苈子12g,陈皮6g,3剂 。二诊时,尿量增多,浮肿减轻,咳喘减少,渐可平卧 。效不更方,守上方续服4剂 。三诊时,水肿消退喘咳大减,心悸好转,全身症状改善 。上方去泽泻、茯苓、葶苈子,肉桂改桂枝10g,加砂仁、鸡内金、郁金、赤芍以加强行气醒脾活血祛瘀再服7剂后,惟动则心悸,余症皆安,心力衰竭得以控制后以金匮肾气丸及陈夏六君子汤加减交替调服1个月以巩固疗效 。随访3个月,未见心力衰竭复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