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苓连汤加减治猩红热医案
【葛根苓连汤加减治猩红热医案】猩红热的主要病原体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病原菌及其毒素在侵部位及其周围组织引起炎性和化脓性变化,并进入血循环,引起败血症,致热毒素引起发热和皮疹 。少数可见病毒性心肌炎、肾小球等病变 。潜伏期一般2~4天,最短1天,最长7天 。起病急骤,发热,体温一般38~39℃,重者可达40℃以上,婴幼儿起病时可能产生惊厥或谵妄 。患儿全身不适,咽痛明显影响食欲 。咽及扁桃体显着充血,亦可见脓性分泌物 。舌质红,乳头红肿如草莓,称杨梅舌 。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有触痛 。皮疹于24h左右迅速出现,最初见于腋下、颈部与腹股沟,1日内迅速蔓延至全身 。典型皮疹为弥漫针尖大小的猩红色小丘疹,触之如粗砂纸样,或人寒冷时的鸡皮样疹 。疹间皮肤潮红,用手压可暂时转白 。面颊部潮红无皮疹,而口周围皮肤苍白,称口周苍白圈 。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色深红,其间有针尖大小之出血点,形成深红色 。,
“帕氏征” 。口腔黏膜亦可见黏膜疹,充血或出血点病程第1周末开始脱屑,是猩红热特征性症状之一,首见于面部,次及躯干,然后到达肢体与手足掌 。面部脱屑,躯干和手足大片脱皮,呈手套、林套状 。脱屑程度与皮疹轻重有关,一般2~4周脱净,不留色素沉着 。
本病属中医学温病范围,因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故称为“疫痧”、“疫疹”,本病系痧毒疫疠之邪从口鼻而人侵犯肺胃,郁而化热、化火 。火热之毒发散,犯卫、人营、伤阴,从而形成邪侵肺卫,毒在气营,疹后伤阴三个病理阶段,若痧毒内陷,或余毒未尽,又可导致痧毒内陷心肝之变证 。
【病案举例】
杨某,男,2岁,1993年12月20日初诊 。昨日下午突然高热,口渴,无汗,继则肤色锨红,身出红疹,宛如纹斑,咽喉肿疡,舌苔灰黄,尖红如梅,指纹青紫,此疫毒内侵,发为疫喉痧症也,治宜疏表达邪,清泄肺胃 。处方:葛根9g,黄芩3g,川黄连3g,蝉蜕3g,乌梅9g,金银花6g,连翘9g,薄荷4.5g,丹皮3g,青黛(包)6g,马勃3g,玄明粉2.5g,人中黄3g,2剂 。二诊:药后汗出便解,热度稍降,皮肤仍红,舌如红梅,表邪渐去,毒热伤阴,原方去薄荷,加玄参6g,2剂 。三诊:热度已降,肤色正常,咽仍红赤,口渴夜甚,舌质红绛,方予养阴清热,以肃余波 。处方:玄参6g,生地9g,麦冬6g,丹皮4.5g,乌梅9g,连翘9g,菊花4.5g,赤芍、白芍各4.5g,甘草3g,3剂 。
按:清·陆九芝明确指出:“葛根芩连汤一方,独见遗于阳明者,以人必见下利始用之,不见下利不用,而不为是阳明主方也 。孰知此方所用者宏,而所包者广也 。”小儿外感热病,具有起病急,传变快,入里速共同特点,病理上多表现为表证未罢,里证已急,表里相兼,卫气同病的证候,因此,选用具有解表清里的葛根芩连汤,正恰中病机,方中葛根升阳发表,解肌退热生津又可助汗液,黄芩、黄连清泄里热;甘草和中,四味相配,确有安内攘外之功 。根据中医学“异病同治”法则,对于小儿外感热,以本方为基本方,据其邪之性质、病变部位及不同疾病特点,灵活加味,如急性扁桃体炎加射干、蒲公英、青黛等利咽泻火;猩红热病加玄参、丹皮、金银花、马勃等凉血解毒 。
推荐阅读
- 八珍汤加减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医案、配方
- 八珍汤加减治末梢神经炎医案、配方
- 八珍汤加减治营养缺乏性神经病医案、配方
- 葛根苓连汤加减治手足口病医案
- 八珍汤加减治多发性硬化医案、配方
- 八珍汤加减治血管性痴呆医案、配方
- 葛根苓连汤加减治流行性腮腺炎医案
- 八珍汤加减治帕金森综合征医案、配方
- 八珍汤加减治中风后遗症医案、配方
- 葛根苓连汤加减治麻疹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