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珍汤加减治中风后遗症医案、配方

中风后遗症
中风后遗症包括现代医学脑出血和脑梗死等疾病所致的肢体偏瘫、口眼歪斜、口角流涎、失语或语言不利、小便频数或失禁等临床症状,是一种治愈率低,致残率高的证候群 。目前用药物、针灸、按摩、穴位封闭等疗法治疗,效果多不显着 。中风病是比较难治的病,本虚标实贯穿于整个病程中 。急性期治标为主,有祛风通络、涤痰开窍、活血化瘀等法 。但病情稳定后,补虚治本就成为根本大法 。下虚上实是中风的病理基础,且中风以50岁以上发病为多,证明年老体衰、气血不足、阴阳失调是根本的内在因素,以此来培补气血,动调阴阳,增强体质的内生能力,达到机体康复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旺生津化血、滋养百骸,气血充足经络通畅,病理产物的痰、瘀就不能交织作祟 。八珍汤正是补气补血代表之剂,气虚重用四君子汤,血虚重用四物汤,结合临证对症化裁,坚持服药,持之以恒,多收满意之效 。
【临床应用】
韩氏采用八珍汤为主结合临床脉证进行方药化裁治疗中风后遗症98例,效果较为满意,特报告如下 。所有病历均经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死 。98例中,脑出血者32例,脑梗死者66例 。
肢体偏瘫者85例,占86.7%;语言不清或失语者72例,占73.4%;小便频数或失禁者23例,占23.9%;大便秘结者18例,占18.3%;头晕目眩耳鸣者8例,占8.2% 。治疗方法为给予患者服用中药八珍汤的加减方,其药物组成为:人参10g、白术12g、云苓12g、当归15g、白芍12g,川芎12g,熟地20g、甘草5g肢体偏瘫者加鸡血藤、丹参、桃仁、红花;上肢重者加桑枝、忍冬藤、桂枝;下肢重者加牛膝,独活;口眼歪斜、语言不利者加菖蒲、郁金;便秘者少佐大黄、生地;小便频数或失禁者加益智仁、桑螵蛸;头晕耳鸣目眩者加天麻、钩藤、枸杞子;面色潮红者加丹皮、知母;痰涎壅盛者加陈皮、胆星、竹茹 。98例患者均以八珍汤为主,结合脉证,辨证治疗,坚持每日1剂,半个月为1个疗程,休息3天,继服下个疗程,一般6~8个疗程 。服药7个疗程者52例,服药5个疗程者33例,其中13例因服药困难而间断服药疗效不准外,85例肢体偏瘫完全恢复58例,占80.5%;23例小便频数或失禁者恢复18例,占78.2%;18例大便干燥者治愈16例,有效率88.8%;8例头晕耳鸣者治愈7例,占87.5%;总效率为82.0% 。
马振国等采用电针治疗仪电兴奋刺激,毫针穴位强刺激,得气后留针30min,同时配合加味八珍汤口服结果:电兴奋刺激改善脑供血,改善中风患者的高黏、高聚、高凝状态;药物益气活血通络,促进患者脑功能、肢体功能的恢复 。总有效率达到82.6% 。
【病案举例】
患者,常某某,男,56岁,务农 。因患高血压病动脉硬化,于1996年3月12日夜间突然发生神志模糊,左半身不遂,语言不清,口角流涎,当即住院治疗,诊为高血压病、脑梗死,用西医疗法治疗7天,病情稳定而半身不遂、语言不清、口歪流涎症不减,出院后用中药治疗 。患者肥盛之体,面色萎黄,心悸气短,畏寒肢冷,舌质胖微紫,边有齿印,苔白腻而润,口角阵阵流口水,纳,泛呕,左上肢伸屈受限,手指麻木,握力减退,左下肢抬举不便,需别人搀扶,脉细涩无力,平素烟、酒、茶三嗜好 。中医认为,脾虚痰盛、气血不足、经络瘀阻而致中风,给予补益气血、健脾化痰、活血通络药:黄芪20g、桂枝9g、当归12g、白芍12g、云苓15g,陈皮12g、川芎10g、人参10g,菖蒲12g、白术12g、丹参15g、红花10g、牛膝10g,熟地2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共15剂再诊,患者面色转红润,口角流涎减半,左上下肢转温,干呕减轻,舌质胖,脉透弦象,遵前方加鸡血藤、丹皮继服 。前后共加减服药56剂而愈,随访2年无复发 。
【八珍汤加减治中风后遗症医案、配方】按:本病的病机不外乎风、火、痰、虚、气、血6种,病性多为本虚标实,恢复期(后遗症)更以气虚血瘀多见 。脾为后天之本,水谷生化之源,脾虚气血不足,故以八珍汤补气健脾,养血生血;脾虚则运化失职,湿聚成痰,陈皮、菖蒲化痰开窍;气虚则推动血行无力,渐成血瘀,丹参、红花、牛膝活血化瘀通经活络;黄芪助四君子汤补气,与活血药相伍,亦可益气活血;桂枝温通血脉,配活血药可增强活血化瘀之功 。全方补益气血、化痰开窍、活血化瘀相互配合,标本兼治,故可奏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