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苓连汤加减治上消化道出血医案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大量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出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 。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 。这是常见的危重急症,病死率高达8%~13.7%
本病归属于中医学“吐血”、“血脱”的范畴 。《灵枢·决气》:“血脱者,色白,天然不泽 。”《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脱血,冲脉病也 。”《灵枢》曰:“冲脉为血之海 。血海不足,则身少血色,面无精光,是名血脱 。”大出血时,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甚至晕厥,舌淡,脉微欲绝,或,或浮大而散 。由于气血相互依存,当血液大量亡失之时,则气无所依,乃随之外脱 。气脱阳亡,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苍白;不能温煦四末,故手足厥冷;不能温固肌表,故见大汗淋漓;神随气散,神无所主,故晕厥 。舌淡,脉微欲绝,或芤,或浮大而散皆为失血亡阳气脱之象 。
【葛根苓连汤加减治上消化道出血医案】【病案举例】
王致道等应用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脾胃湿热型)80例,并与大黄粉治疗41例作对照,共121例 。其中,男79例,女42例;年龄19~62岁,平均38岁;住院患者107例,门诊患者14例 。诊断以柏油样大便、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或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为依据,排除因饮食所致的假阳性,并以有中焦脾胃湿热征象者为观察对象 。全部病例出血前或后均查过内镜: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51例,溃疡并慢性胃炎者5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者6例,溃疡病术后残胃炎及吻合口溃疡者5例,药物性胃出血者5例,胃癌者2例 。血红蛋白60g/L以下者12例,6~90g/L者47例,91~120g/L者44例,121g/L以上者18例 。葛根芩连汤组处方:葛根15g,黄芩10g,黄连6g,地榆炭30g,干姜2~3g,木香5g,白芍15g1剂/天,水700ml煎至350ml,分2次冷服 。大黄粉组处方:大黄粉每次3g,3次/天,冷开水调服 。两组均酌情配以补液、输血等对症治疗 。36h内未见转机者加用止血药等划归无效病例,少数重度出血患者,病势凶险,就诊时即给予西药止血等对症治疗而获效者不包括在本观察内 。结果示:有效病例中葛根芩连汤加味组大便隐血转阴时间1.8~16天,平均为5天;大黄粉组大便隐血转阴最快者为2.5天,最慢者为17.5天,平均6天,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的评判标准,总有效率前者为81.3;后者为53.7%(P<0.05) 。
按: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脾胃湿热型),优势在于疗效确切,且无毒性及不良反应,劣势在于剂型的局限使给药途径单一,对一些出血来势凶险,往往失去用药机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