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加减治慢性盆腔炎医案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多局限于盆腔器官 。是输卵管、卵巢、宫旁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发生的炎性改变,致局部神经纤维受到激惹和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多因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不及时,妇科手术、产后感染、经期不注意卫生或邻近组织器官的炎症蔓延所致 。近年来慢性盆腔炎的发病率呈逐渐增长趋势,本病迁延难愈,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 。慢性盆腔炎包括慢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腹膜炎、盆腔结缔组织炎等,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素体虚弱病程迁延等所致,有的继发于较严重的慢性宫颈炎、阴道炎 。临床表现以反复下腹疼痛、腰骶酸痛、白带增多为主,常伴有月经失调低热、易感疲倦、盆腔包块、性交痛等症状,具有病程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复发率高的特点,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引起慢性盆腔炎的菌群复杂,主要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及性传播的病原体 。青霉素及氧氟沙星对上述菌群具有杀灭或抑制作用,但是慢性盆腔炎是由于长期炎症刺激,周围组织粘连、增厚,抗炎药物不易进入,所以疗效不理想,易于复发 。
【乌梅丸加减治慢性盆腔炎医案】本病相当于中医学“少腹痛”、“带下病”、“痛经”、“症”等范围,妇女经期、产后或宫腔手术操作失当,患者由于抵抗力差或治疗不彻底,胞宫、胞脉感受寒,热、湿外邪未能清除,湿热毒邪蕴结下焦,客犯胞宫、盆腔,经络闭阻,气血凝滞,营卫失调,影响冲、任、带脉所致 。湿热下注,带脉失约,湿热交蒸则带下黄稠,气味臭秽;湿热瘀积,阻碍气机,则小腹、腰骶疼痛;病程日久,瘀滞胞宫则月经失调,甚则不孕 。若积聚不散,则成包块 。正如《妇人良方》
所云:“妇人月经痞塞不通 。或产后余血未尽,因而乘风取凉,为风冷所乘,血得冷则为瘀血也 。瘀血在内,则时时体热面黄 。瘀久不消,则为积聚瘕矣 。”故清热解毒除湿,活血化瘀软坚,通络理气调经,培元固肾,调理冲任是治疗盆腔炎的大法 。而临床上有时会表现为寒热错杂、虚实并见,这时乌梅丸则实为相宜 。
中药保留灌肠,药物局部吸收快,能很快发挥作用,药物不用口服,不经肝脏,由静脉丛直接进入下腔静脉直接作用于盆腔,所以有较好的疗效 。
【临床应用】
司秀蕊以乌梅丸浓煎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偏气虚者党参加至30g,偏血瘀者当归加至60g,偏寒湿者附子加至30g,偏湿热者黄柏加至30g 。结果46例病人痊愈27例,显效10例,好转7例,无效2例 。
【病案举例】
王付观察病例:许某,女,43岁,工人 。1995年6月9日诊 。
患者经妇科检查确诊为慢性盆腔炎,每逢经期时少腹疼痛明显,曾多次服用中西药,但效果不够理想 。近日因带下量多,经期少腹痛胀明显而来就诊 。刻诊:小腹畏寒明显,遇冷则胀痛更甚,带下量多色白、时或色黄,阴部潮湿,心烦,急躁,口舌经常糜烂,咽干欲饮水而量不多,胸中烦热,舌略红、苔薄,脉沉 。辨证为下焦有寒,上焦有热 。治当清上温下 。以乌梅丸加味 。处方:乌梅12g,黄连10g,黄柏9g,当归12g,人参9g,附子6g,桂枝6g,细辛4g,川花椒4g,于姜3g,桃仁9g,车前子12g,牡丹皮12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服上药6剂后诸症已有明显减轻,遂以该方加减续服20剂,诸症悉除 。
按:女子患慢性盆腔炎,在治疗时大多服用消炎类药以及中药清热利湿剂等,导致寒邪留居于下,阳气被格拒于上,形成上热下寒证 。治以乌梅丸易汤清上温下,使热从上而清,寒从下而散又病久易致瘀,故加桃仁以活血化瘀,牡丹皮凉血散瘀,并用车前子渗湿于下 。诸药合用,确收良效 。
推荐阅读
- 乌梅丸加减治滴虫性阴道炎医案
- 乌梅丸加减治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医案
- 乌梅丸加减治发热医案
- 乌梅丸加减治雷诺病医案
- 乌梅丸加减治胆囊术后胁下痛医案
- 乌梅丸加减治心绞痛医案
- 乌梅丸加减治风心病水肿医案
- 乌梅丸加减治晕厥医案
- 乌梅丸加减治隐性心衰医案
- 如何做五色鱼丸 五色鱼丸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