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加减治胆囊术后胁下痛医案
【乌梅丸加减治胆囊术后胁下痛医案】胁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多种内科病都能出现胁痛 。
痛多与肝胆疾病有关,属于“胁痛”、“胆胀”范畴 。凡情志抑郁,肝气结,或过食肥甘,嗜酒无度,或久病体虚,忧思劳倦,或跌扑外伤等皆可导致胁痛 。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因滞、血瘀、湿热致肝胆不利,经络瘀阻所致者属于实证;由于肝肾阴亏精乏,脏失所养所致者属于虚证 。故中医治疗多宗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或补益肝肾之法 。
【病案举例】
王庆英介绍:王某,男,71岁,离休干部 。10年前因胆囊炎、胆结石在某院行胆囊切除术,术后疼痛未能缓解,又行第二次手术,原因不详 。二次手术后,患者右胁下仍感疼痛,继续抗菌治疗 。10年来,反复发作,每年至少4~5次,每次均用3种以上抗生素治疗,10余天方能缓解,中药叠经疏肝利胆化瘀等法治疗,症状时作时休 。
现症:右胁下隐隐胀痛,脘腹胀满,嗳气频作,口干口苦,大便正常,小便微黄,寒热不明显,形体矮胖,面色红赤,右上腹见手术瘢痕愈合良好,下肢不肿,苔薄黄腻、舌质红脉弦滑 。就诊时已应用头孢拉定、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等输液10天,观前医处方大柴胡汤加活血化瘀方,症状未见改善 。良由湿热蕴结,肝失疏泄,肝阴受损,肝胃不和所致 。拟抑肝和胃法以乌梅丸加减 。处方:乌梅15g,白芍15g,甘草4g,黄连3g,竹茹10g,川楝子10g,炒元胡10g,代赭石20g,水煎,日服3次 。服上方6剂,疼痛大减,嗳气已除,苔渐净、舌红,脉小弦,前方即效,原方加减:乌梅10g,赤芍、白芍各10g,甘草4g,黄连2g,黄柏3g,姜半夏10g,陈皮6g,竹茹10g,木瓜10g 。服上方5剂,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偏干,口中和,食纳不佳 。六腑以通为用,上方加生大黄3g 。服上方6剂,大便日行1次、质偏薄,自觉无痛苦而食养善后 。
按:本例特点为火盛于上,气逆于中,故方用黄连、黄柏、川楝子、竹茹重在清降肝热,清火于上,降逆于中;而去桂枝、附子、细辛刚性温下之品,加入姜半夏合干姜、黄连,有辛开苦降之意,代赭石为重镇降逆要药 。症见嗳气频频,脘腹胀满,说明湿热较甚,当去人参、当归 。症见舌苔糙,舌质红,说明因疏泄太过,损伤肝阴,故前医用大柴胡汤效差,乃用乌梅、白芍、甘草酸甘化阴治本,要点仍然在酸以平肝 。三诊时大便偏干,加生大黄少许,以通为用,同时健脾 。
推荐阅读
- 乌梅丸加减治雷诺病医案
- 乌梅丸加减治心绞痛医案
- 乌梅丸加减治风心病水肿医案
- 乌梅丸加减治晕厥医案
- 乌梅丸加减治隐性心衰医案
- 如何做五色鱼丸 五色鱼丸的做法
- 肉丸的详细做法大全 肉丸的做法
- 乌梅丸加减治乳糜尿医案
- 乌梅丸加减治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炎医案
- 乌梅丸加减治泌尿系感染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