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煎加减治过敏性紫癜医案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较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 。病因有感染、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花粉、昆虫咬伤等所致的过敏等,但过敏原因往往难以确定 。儿童及青少年较多见,男性较女性多见,起病前1~3周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表现为皮肤瘀点,多出现于下肢关节周围及臀部,紫癜呈对称分布、分批出现、大小不等、颜色深浅不一,可融合成片,一般在数日内逐渐消退,但可反复发作;患者可有胃肠道症状,如腹部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等;可有关节疼痛;肾脏症状,如蛋白尿、血尿等,多见于儿童 。
【一贯煎加减治过敏性紫癜医案】“”“”
过敏性紫癜在中医学属于“斑”、“疹”“衄血”范畴 。病因以感受外邪,饮食失节,瘀血阻滞,久病气虚血亏为主 。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证为气火亢盛,血热妄行;虚证有二:一为阴伤虚火妄动,灼伤血络,一为气虚不能摄血,总之,因气火逆乱,血不能循经致络伤血溢 。实证者,采用清热解毒、凉血养阴、止血消瘀等法;虚证者,采用补气养血,健脾宁心、滋养肝肾等法,兼有风热、湿热等症,宜酌加疏风清热和化湿之品 。
【病案举例】
(1)患儿,女,10岁,1996年11月8日就诊四肢出现对称性瘀斑20天,经某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应用多种抗组胺药、解痉剂及其他辅助药物治疗无效 。询其患病前有急性肠胃炎病史,瘀斑以下肢内侧多见,并伴有剧烈腹痛、不眠不食、大便干黑等症状,舌质红,苔少乏津,脉细数 。血白细胞数12×10L,大便潜血(++) 。据此病情,辨证为阴虚血燥,脉络瘀滞 。方用一贯煎合失笑散加减:北沙参15g,麦冬12g,生地20g,当归10g,川楝子6g,生白芍15g,石斛10g,炒蒲黄10g,五灵脂20g,丹参20g,麦芽15g,生地榆10g,紫草10g,生甘草5g,水煎服 。服药后1小时,患儿即安然人睡,醒后即索食 。效不更方,继服5剂,紫癜色泽转淡,余症消失,上方去麦芽,加丹皮9g,赤芍9g,继服15剂,查皮肤色泽如常,血常规、大便常规均恢复正常 。
按过敏性紫癜属中医血证范畴,以血热妄行、阴虚火旺者多见本例患儿吐泻伤阴,阴津不能濡养肠道,故大便燥结;阴虚则血流迟滞,经脉瘀阻,是以瘀斑、腹痛;血液不循常道,故大便下血;舌红少苔,脉细数亦为阴虚之象 。故以北沙参、麦冬、生地、石斛滋阴生津;当归养血润燥;蒲黄、五灵脂活血祛瘀;白芍、甘草柔肝解痉;生地榆、紫草凉血止血 。药证相符,故取效颇捷
(2)患儿,女,12岁,1996年6月19日诊患急性胃肠炎,继吐泻之后,四肢出现对称性红斑,腹痛剧烈,已持续20余日,大便干黑,潜血试验阳性 。在我院儿科经用多种抗过敏西药,并日夜交替输血输液,治疗无效 。舌质红,苔薄,脉细数 。辨证:吐泻伤阴,肠道失调,致大便燥结;阴虚则血流迟,血滞则气滞,故四肢出现紫斑而兼腹痛;胃液不足,润降失常,故不纳食 。舌红苔少,脉细数,亦为阴虚之象 。
五脏之阴皆赖肾阴以濡之,肝之疏泄可助胃气和降 。故施以酸甘养阴,佐理气活血止痛法 。试以一贯煎加减进治处方:川楝子、辽沙参、麦冬、石斛、生地、麦芽各9g,生白芍12g,炒蒲黄、炒灵脂、甘草各6g 。服药1剂,患儿安然入睡长达7小时醒后即索食嘱进上方七八日后,一切症状好转,轻微腹痛,紫斑未退 。又按上方加犀角、丹皮各6g,连服15剂而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