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加减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医案、配方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侵犯心肌,引起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间质性炎症,称为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已证实能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有柯萨奇、埃可、脊髓灰质炎、流感、副流感、腮腺炎、麻疹、风疹、疱疹病毒等.病理改变轻重不等,以间质炎症为主,呈局部或弥漫性分布.随着病情进展,炎症可消散或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疤痕.病毒除侵犯心肌外还可累及心内膜、传导系统及冠状动脉.近年来发病逐渐增多,各年龄均发病,但发病年龄以3~10岁为多,好发于夏秋季.多数病例在起病前1~2周或同时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的前驱病史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可无自觉症状,仅表现心电图异常.一般病例表现为精神不振、苍白乏力、多汗、长出气等,年长儿可诉头晕、心悸、气短、胸闷、心前区不适和疼痛.多数患者心尖区第一心音低钝,可闻及第三、四心音及奔马律.心率多增快,也可过缓,心律失常多见一般无器质性杂音,有时心尖部可闻及I~Ⅱ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有心包炎者可闻及心包摩擦音或有心包积液体征.重症患儿可出现水肿、活动受限、气急、发绀、肺部湿罗音、心脏扩大及肝脾大等心功能不全表现.发病急骤者可发生急性心源性休克、左心衰竭、肺水肿、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脑综合征,甚至发生猝死.出现心源性休克者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皮肤发花、四肢湿冷.
病毒性心肌炎在古代医集中无专门的记载,但有与本病相类似的描述.根据本病的症状,当属于中医学"风温"、"心悸"、"怔忡"、"胸痹"、"猝死"等范畴.本病发生的内因主要是由于小儿正气亏虚,外因是温热邪毒的侵袭.小儿肺脏娇嫩,卫外不固,脾常不足,易遭风热、湿热时邪所侵.继而邪毒由表入里,留而不去,内舍于心,导致心脉闭阻,心血运行不畅,或热毒之邪灼伤营阴,可致心之气阴亏虚.心气不足,血行无力,血流不畅,可致气滞血瘀;心阴耗伤,心脉失养,阴不制阳,可导致心悸.
【临床运用】
姜美华用炙甘草汤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80例.患儿80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8例;年龄3~14岁,平均为7.2岁;平均病程5.1,:天.治疗方法:均采用仲景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基本方药:炙甘草、人参(煎)、桂枝、麦冬、生地、当归、茯苓各10g,生姜6g.随症加减:若症以心悸、乏力、多汗为主则酌加黄芪、白术等以益气健脾;若伴见气急、胸闷等症,则酌加厚朴、枳壳、薤白、石菖蒲等以宽胸理气,豁痰通阳.将上方煎取200ml药液,稍温装入50ml空盐水瓶内,连接一次性输液器,输液器末端连接细导尿管.患儿取侧卧位,臀部稍高,将导尿管插直肠深部,以35~40滴/分速度缓慢点滴用药前应嘱患儿排便1次,并将药液温度控制在40℃,每日2次.治疗期间原则上不再用任何西药,若症见严重心慌、气急,查体有频发室早,或伴有严重心力衰竭可适当予以西药对症处理.治疗结果:8例患儿中痊愈68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为100%.
【病案举例】
李某,男,8岁.因心悸、乏力、多汗6天于1998年4月12日就诊.患儿近6天来时觉心悸不适、乏力、多汗,动则尤甚,纳差、无恶寒发热,未予任何治疗.查体:T36℃,口唇不紫绀,两肺无干湿啰音,心率92次/分,律不齐,可闻及早搏,68次/分,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下肢不肿,舌淡、苔薄白,脉结代.
儿病前1周有"感冒"病史.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房性早搏.
中医诊断为心悸;西医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证属心脾两虚.予以健脾益气养心.方以基本方加黄芪、白术、山药等.因患儿拒服中药,遂改为直肠点滴法.2天后症状明显减轻,1周后复查体征及心电图均正常,嘱继予以本法治疗1周,以巩固疗效.
【炙甘草汤加减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医案、配方】按:病毒性心肌炎为儿科常见病,临床表现以心悸、乏力、多汗、气急、胸闷为多见,属于中医学"心悸"范畴病因病机为病起邪犯太阳,经治或迁延日久,余邪未尽,内陷少阴耗伤气血所致故治当以益心气养心血为主,诚如《伤寒论》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故以炙甘草汤加味以补阴阳,调气血,复脉为先,药证相符,疗效显着.对于口服汤药,绝大数患儿都难以接受而改直肠点滴法,改变了药物的给药途径使患儿免受药物之苦,因而可以接受.同时药液缓慢进入肠道,一方面迅速吸收,充分发挥疗效,另一方面也克服了保留灌肠法中液体难以保留的特点.本法较适用于儿童,在儿科可推广使用.
推荐阅读
- 炙甘草汤加减治频发室性早搏医案、配方
- 炙甘草汤加减治交接出血医案、配方
- 炙甘草汤加减治习惯性流产医案、配方
- 炙甘草汤加减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医案、配方
- 炙甘草汤加减治骨折术后发热医案、配方
- 炙甘草汤加减治神经衰弱医案、配方
- 炙甘草汤加减治痉证医案、配方
- 炙甘草汤加减治喜笑不休医案、配方
- 炙甘草汤加减治顽固性失眠医案、配方
- 炙甘草汤加减治甲状腺功能亢进医案、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