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归丸加减治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医案

白细胞减少症系指周围血象中,白细胞总数持续低于4.0×10°/L者.西医学认为既可见于继发者,也有部分原因不明.临床上,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时有所见,且机制不明;恶性肿瘤病人接受放、化疗后的主要副反应就是白细胞减少,致使患者不能坚持而影响治疗,因而对此颇感棘手.西医用维生素B4、鲨肝醇、利血生及激素药物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在停药以后,白细胞往往会重新跌落.
中医一般把本病归入"虚劳(血虚)"或"眩晕"等范畴,古代无相似的病名,也无专门论述,但有些症状记载与本病相似.如《灵枢海论》所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理虚元鉴》提到:"腿酸脚软,蒸蒸内热,胸中邪气隔紧,食不易饥."中医治疗本病可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
现代中医对本病临床研究的报道始见于6年代.1965年有人用鸡血藤制剂治疗因放射线引起的白细胞减少之后,20世纪70~80年代大致从脾肾两虚的角度进行论治,各家则根据各自的临床经验,侧重又有所不同.特别是80年代初期,根据叶天士"初病在气,久病入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等理论,在补益脾肾或补益气血的基础上,选用少量的活血药物,从而提高了疗效.目前,中医治疗本病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总病例数已达4000例之多,其中以专方治疗的病例占一半以上,有些病例即使是分型治疗,也是在一个专方的基础上随症加减,这反映了目前中医治疗本病的一种趋向.近年的报道强调,在辨证治疗的同时,最好配合具有升高白细胞作用的药物.并认为,选用这些药物一定要在辨证施治的原则指导下进行,才能提高疗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既不失传统中医特色,又吸收了西医学的研究成果,这是中医治疗本病能不断提高疗效的重要原因.与西医相比,中医药治疗本病,不仅近期疗效满意,而且远期疗效也较巩固,因而具有一定的优势.
【病案举例】
1.王某,男65岁,患者于2005年12月收入我院治疗,人院后经有关检查,诊断为贲门癌,行手术切除病灶后常规化疗,化疗后出现白细胞减少症.症见:纳差,乏力,汗多,舌淡红,薄腻,脉濡.实验室检查:白细胞3.4×10/L,中性粒细胞0.6,淋巴细胞0.04,红细胞3.16×102/L,血红蛋白87.0g/L.证属脾肾阳虚治则:温肾补脾,填精补血.方药:熟地黄15g,山药10g,山茱萸10g,枸杞10g,炙甘草5g,杜仲10g,肉桂5g,制附子10g(先煎,菟丝子10g,鹿角胶10g(烊化),当归10g,女贞子10g,鸡血藤10g,黄芪30g,太子参15g,7剂,日1剂水煎服.1周后复查血象:白细胞:3.6×10L.症状精神较前改善,但仍纳差.遂于原方加焦三仙各15g,白术10g继服1周.复查血象:白细胞4.4×10/L,恢复正常.嘱患者原方继服2周,症状消失.
2.来某,女71岁,患者于2002年经检查确诊为胃癌,并于当年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常规化疗.2004年6月常规化疗后,复查白细胞:2.9×10/L.患者身体虚弱,症见精神疲乏,大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滑细.辨证:脾肺气虚,肾阳不足.治则:健脾益肺,温补肾阳.方药:黄芪30g,党参15g,砂仁(后下)5g,白术10g,莲子肉20g,茯苓10g,山药10g,山茱萸10g,菟丝子10g,杜仲10g,当归10g,肉桂5g,制附子(先煎)5g、鹿角胶(烊化)10g,女贞子10g,鸡血藤10g,陈皮10g,防风10g,5剂,每日煎服1剂5日后二诊,精神症状好转,大便成形,舌淡,苔白腻,脉滑细.继以右归丸加减治疗.2周后复查白细胞:4.6×10°/L.身体状况好转,但仍活动后疲乏无力,遂嘱患者服丸剂以竞全功.
【右归丸加减治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医案】按:西医学认为白细胞减少是由骨髓抑制造成的.中医则认为肾主1天之本",肾中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脾肾阳虚为白细胞减少症的基本病理,治疗则当以温补脾肾为主.右归丸其功用为温补肾阳,填精补血,正合乎白细胞减少症的病机.方中桂、附加血肉有情之品的鹿角胶,均属温补肾阳,填精补髓之类;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菟丝子、枸杞、杜仲,俱为滋阴益肾、养肝补脾而设;更加当归补血养肝.诸药配伍,共具温阳益肾、填精补血以收培实肾中元阳之效.同时,可根据病情,适当加用党参、黄芪等益气健脾之品,加用现代药理研究可以增高白细胞的中药女贞子、鸡血藤等,可适当减少滋腻碍胃之熟地黄等.全方共奏益气健脾、温阳补肾之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