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归丸加减治慢性肾功能衰竭医案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CRF)是指慢性肾脏疾病或累及肾脏的疾病所引起的慢性肾功能减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临床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症候群.个别情况下慢性肾衰也可由急性肾功能衰竭转变而来.慢性肾功能衰竭原因国内目前仍以慢性肾炎为最常见原因,结缔组织病中仍以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多,糖尿病肾病引发者逐渐增多.而国外的终末期肾脏病以继发性肾脏病为多见CRF的进展一般是不可逆性的(除外诱发因素和一些可治疗的疾病),但其发展速度有快有慢,病程有长有短,这主要与病理类型原发病的性质、有无并发症、有无加剧CRF进展的可逆因素以及治疗护理是否得当、病人依从性如何、病人什么时间去肾科就诊等多种因素有关.
根据慢性肾衰的临床表现、原发病、演变经过和预后看,一般认为属中医古代文献中的"关格"、"水肿"、"癃闭"、"虚劳"、"呕吐"、"眩晕"、"虚损"等病证范围.一般认为CR是由于慢性肾脏疾病迁延日久,脏腑功能虚损,加之外邪侵袭、饮食所伤、劳倦过度、情志损害以及失治、误治等导致.CRF的病因病机错综复杂,虚实并见,阴阳失调,寒热错杂,病位涉及广泛,但脾肾衰败、湿浊水毒潴留是病机的关键.其病势缠绵,证候多变,既可表现为脾肾衰败的虚损证候,也可表现为浊阴不泄,或上逆脾胃,或上蒙清窍,或蒙动肝风,或惹动肝风,或入营血,或水气凌心射肺,从而显示种种危象,最后内闭外脱,阴竭阳亡,阴阳离决.肾络瘀阻是慢性肾衰过程中又一重要环节,感染常是诱发病情恶化的重要因素.临床多见外感风热、风寒、湿邪、热毒,中医的辨证施治及一体化方案在改善病人的症状,延缓CRF进展等方面有一定作用,成为非透析疗法的重要手段.
【临床应用】
康氏等对4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接受血液透析(HD)治疗的患者,出现肾脾阳虚证者,给予右归丸治疗,收到满意疗效.本组40例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38~78岁,平均47岁.给予方药右归丸加人参.兼湿者加白术、云苓、白扁豆、香附.水煎早晚各服50ml.7天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开始统计疗效.结果:显效2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
【病案举例】
1.石某某,女性,61岁原有肾盂肾炎病史30余年,诊断GRF两年,接受HD治疗20个月,患者平素畏寒,近20天症状加重,时至初秋(公历9月)已穿棉衣,因恶寒不能做户外活动,夜间需用暖水袋温暖四肢,面色萎黄,少气懒言,乏力,腰膝酸软无力,喜按喜揉、纳,喜热饮,近日出现五更泄,大便溏薄为不消化食物,日行3~5次,舌淡体胖边有齿印,血压90/40mmHg、每次H患者需用热水袋取暖,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给予右归丸加人参、补骨脂治疗两个疗程后,畏寒除、手足转温,夜间不需用暖水袋取暖日间能做短时户外活动,腰膝酸软明显减轻,大便成形,血压维持在110/60mmHg.治疗显效.72.邵某某,男性,44岁患者平素身体健康,因乏力、纳呆服用健胃药无效,经检查确诊为:慢性肾功衰竭(毒症期),接受HD治疗7个月后,感畏寒两下肢尤甚,乏力,腰膝酸软,纳呆,面色灰暗,下肢浮肿(+),血压180/100mmHg,舌体胖边有齿印,苔白腻,脉沉无力.中医辨证脾肾阳虚兼有湿,给予右归丸加人参、白术、云苓、白扁豆、治疗两个疗程后诸症除.治疗显效.
按:慢性肾功衰竭是各种病因引起肾脏损坏和进行性恶化的结果.
目前,HD治疗能够有效的替代肾脏功能清除血肌酐、尿素氮,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调节电解质,达到清除毒素的目地.但对久病所致的正气虚衰,气血亏损,脏腑功能衰败导致的临床症状难以纠正.本组病例选择慢性肾衰接受规律HD治疗的患者,临床证见:畏寒肢冷,面色萎黄或黧黑,兼见腰膝酸软,头昏耳鸣等证,中医辨证因久病致气血亏虚,脾肾阳虚,命门火衰者.方药选择右归丸主之.右归丸出自《景岳全书》是传统名方,方中附子、桂枝、鹿角胶温阳化气,温补肾阳,填精补髓;熟地黄、菟丝子、山茱萸、枸杞山药、杜仲俱为滋阴益肾,养肝补脾,强腰膝;当归补血和血,与补肾之品相配,补养精血;方中用大量补阴药填补命门真阴,以治命门火衰,有"阴中求阳"之意.
【右归丸加减治慢性肾功能衰竭医案】诸药合用温阳化气,温补肾阳,填精补血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证.方中加用人参补命门之阳提高其补阳之功.兼湿者加白术、云苓、白扁豆、香附能健脾祛湿.故治疗得以奏效,收到满意疗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