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胆结石配方、医案、经典案例

半夏泻心汤加减
【药物配方组成】半夏、干姜、黄芩、炙甘草、炒鸡内金各10g,黄连4g,党参、延胡索各15g,大枣10枚,枳实12g,炒白芍30g
【治疗方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
【功】利胆排石 。
【经典案例医案】24例中,治愈(临床症状消失,B超提示胆囊内无结石影,胆囊壁光滑,壁厚≤0.4cm)6例,好转(临床症状消失,胆囊内结石明显减少)18例 。
鲍某,女,55岁 。因剑突下疼痛间断发作2年,加重1周 。
入院时症见剑突下疼痛,牵引右肩背疼痛,伴恶心呕吐,纳差,厌油,无发热、恶寒等症,舌淡紫,苔黄腻,脉弦 。查体右上腹有明显压痛,墨菲征(+) 。腹部B超示结石性胆囊炎 。实验室查血象白细胞11.5×10°L,中性粒细胞0.82.证属湿热内蕴,兼有脾胃虚寒,治宜苦寒泄热,辛温散寒 。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干姜、黄芩、炙甘草、炒鸡内金各10g,黄连3g,党参、延胡索各15g,大枣10枚,枳实12g,炒白芍30g 。每日1剂,水煎服 。
2日后剑突下疼痛完全缓解,无恶心呕吐,纳食增加 。连服5剂,诸症悉除 。复查血象示白细胞8.0×10中性粒细胞0.65,后继以原方服药60剂,复查B超提示胆囊内无结石影,胆囊壁光滑,壁厚约0.4cm 。嘱患者少食辛辣肥甘之品,保持情绪舒畅 。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
【经验心得】结石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目前还未有确切效果的溶石药物,多采用手术治疗,然而不少患者不愿或不能耐受手术 。中医学认为,胆囊结石系由湿热久蕴不散,胆液久淤不畅凝结而成 。湿热内蕴,气机不利而见腹痛,湿热久留,损伤脾胃,脾胃既伤,运化失调,故见纳差,恶心呕吐等症 。
日久必致脾胃虚寒,形成寒热互结的局面运用半夏泻心汤化裁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取得明显疗效 。方中芩、连苦寒泄热;姜夏辛温散寒;党参、甘草补益脾胃,助其健运之功;白芍、甘草缓急止痛;鸡内金消食排石;半夏降逆止呕 。药理研究证实党参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有不同程度的抗乙酰胆碱和抗组胺作用;芩、连有抗菌消炎,利胆排石作用;干姜、延胡索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白芍、甘草、枳实有解痉缓急止痛之效,并可促进胆汁分泌,有利于结石排出;鸡内金有明显的溶石功效 。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胆结石配方、医案、经典案例】【方利出处】喻志华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结石性胆囊炎24例 。湖北中医杂志,1999,21(8):36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