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说到底是否是士族与皇权的对抗?为什么?
皇权,你说的是哪个皇权?
纵观整个三国历史,其实的这并不是一次皇帝和这些世俗大家之间的较量,而是一次寒门子弟为了谋取自己的权利和社会的晋升渠道,而和这些氏族大家做的一次斗争 。
三国时期谁的主场?刘备,曹操,孙权,毫无疑问这三个人是绝对的主角中的主角,可是我们仔细想想,这三个人的出生都很好吧,刘备号称自己是汉是黄青,可实际上的家里面编草鞋的,有可能小的时候接受过高等教育,可是都拉过去编草鞋了,那生活到底是怎样一种样子,大家也都能想象的出来 。
孙权呢啊,确实人家继承位子的时候是一方诸侯,可事实上大家仔细去想想孙权的父亲孙坚以前还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商人,要不是自己武艺好,早就被水匪给杀了 。
至于说曹操,曹操这个人确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是拥有一个好的升势,可是曹操这个人用人的时候唯才是用,你别告诉我你这个人以前是干什么的,你的家族以前是一种什么样子的,就算你以前是个穷要饭的,你只要对我有用,我照样能够重用你 。
由此可见,关于这三个人的这一生,其实都穿插着奋斗前进和底层的人如何一步一步爬上巅峰,并且号令天下的这样一种气势 。
有的人曾经提过一个疑问,说三国这样的乱世诞生出来的英雄却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而且其比例高的吓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正是因为三国时期这种乱世给了英雄提供了足够大的舞台,所谓英雄不问出路,这句话如果放在和平时期那就是一句屁话,为什么和平时期哪来那么多机会让你展现一下英雄气概,你要么展现一下什么叫做英雄气短倒是真的 。
而三国这种乱世则给了这些平民老百姓一个晋升的舞台,你要是有能力你的能力足够强,你就能够威震华夏,你就能够建立自己的家族,你就能够帮助一方诸侯成就一番霸业,并且在历史上面青史留名 。
但是这样的做法最终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怎么讲的曹操,刘备还有孙权都面临这样的情况,曹操,刘备,孙权都想要把自己境内的那些氏族大家全部给肢解了,让他们不要对朝菊产生太大的影响,自己一家独大,但事实上你种用其他的寒门子弟,这些人时间长了又会成为了一个 。新的氏族大家这些人会和原先的那些氏族大家勾结在一起,去压制底层老百姓或者是寒门子弟的晋升途道 。
最后这一切的结局在什么地方?在曹丕任用了成群,然后使用了九品中正制度 。
法律的一切解释权全部都归这些氏族大家拥有由这些氏族大家给这些人才打分,然后让这些人才得到朝廷的重用,那换言之,这些氏族大家就拥有能否让这些人才进入朝廷视线的权利,稍微运作一下这种事情大家都懂 。
曹操努力了一辈子,刘备努力了一辈子,孙权努力了一辈子,结果陈群这么一搞全部都完蛋 。
没错,三国历史上面最大的赢家不是曹操,不是刘备也不是孙权啊,当然司马懿可能算一个,但另外一个最大赢家就是这个陈群 。
其他网友观点三国时期当然不能算作“士族与皇权的对抗”,因为此时的士族权力还很羸弱,而皇权又都比较强大,前者还不足以达到和后者“对抗”的地步 。
中国的士族,主要崛起于东汉时期 。当时的贵族集团的势力在逐步衰微,逐渐萎缩为所谓的外戚势力;而代表皇帝本人的皇权也不够强大,不得不借助于中官,也就是宦官来与外戚斗争 。
文章插图
而外戚和宦官两者在宫中相抗衡的时候,又不得不借助于第三股势力,也就是宫廷以外、朝堂之上的士大夫阶层来帮助自己 。因此,东汉中后期的政治格局,就是由外戚、宦官和士大夫三足鼎立的格局 。
文章插图
在东汉时期,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皇权的统治机器也还伸不到每一个黎民百姓头上去 。因此,由宗族结合产生的世家大族们便成为了代替官府和皇家管理乡间的组织 。“士族”这一阶级,也即将应运而生,走上历史舞台的中心 。
文章插图
但是两场变乱却打乱了这按部就班的历史进程 。
黄巾之乱的爆发,使得军力虚弱的东汉不得不放权给各地方官,允许他们自己组织部队,这就等于政府自己默许了地方军阀的产生;
文章插图
董卓之乱的爆发,更是让各地摩拳擦掌准备登场的军阀们有了表现的机会 。勤王与否并不重要,借机招兵买马抢地盘,这才是最关键的 。
文章插图
军阀之间打来打去,最后打出来三个大军阀——曹操、刘备和孙权 。他们对士族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呢?
文章插图
曹操是极端鄙视,他的《求贤令》就是对士族的公开蔑视,他“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更是狠狠给了以门第为核心的士族制度一刀;
文章插图
刘备是没态度,因为他活着的时候基本还考虑不到这一层;但他去世以后,蜀汉的主要执政者诸葛亮及其接班人都是对士族没有好脸色,一如易中天教授所云:“没有曹操的曹操制度”;
文章插图
孙权是表面合作,内心厌恶 。他表面上执行孙吴政权本土化,却在东宫和鲁王发生争执时大举屠戮江东士族,连陆逊都被赐死 。
文章插图
这也是理所应当的局面——以战争起家的军阀们,是不可能喜欢那些天天除了之乎者也就是拉帮结派的士族们的 。更何况,那些在乡野间有绝对话语权的士族们,对皇权本身就是一种威胁 。
文章插图
果不其然,在最强大的魏国,当皇权仅仅传递到第三代不久的时候,就爆发了高平陵之变 。温县的顶级士族司马家族以政变的方式鲸吞了曹操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并在三十年后统一了天下,在全中国建立了士族制度为核心的政权 。
文章插图
向士族政权妥协为司马家族赢来了皇位,代价则是天下的动乱以及皇权的彻底沦陷 。
在一片歌舞升平的清谈之中,晋王朝的盛世幻景仅仅维持了不到二十年就土崩瓦解,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接踵而至 。那些曾经支持司马家族的士族,要么不得不和他们一起衣冠南渡,要么就继续在北方为了家族的生存而建立坞堡,艰难度日下去 。
文章插图
那么南渡以后呢?除了晋武帝和晋明帝以外,晋朝的皇帝几乎没有一个说话管用的 。以王、谢、桓、庾等家族为代表的家族,成为了贯穿东晋始终的“共天下”之人 。
文章插图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这一点,连铜锣湾的混混都知道,不知道司马老儿明不明白 。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
其他网友观点士族就是贵族,可以世代有特权,顶级门阀士族都是掌控国家政治经济命脉,比如谢安的孙子谢混“”家业百余处,童仆数千人“”,而庶族就是寒门最多只能做到县令,萧氏没做皇帝之前也是庶族 。司马懿是士族的最大代表,是第一个将权利核心从皇帝及其外戚下放到世家大族手上的人 。即使是曹操,也要把女儿嫁给汉献帝,保证自己和皇族的紧密关系 。同时司马懿也将政权完全转换为了士族垄断政权,贫民愈发难以晋升 。这个时候从底层人民的视角来看,和中世纪是有一点儿像的 。
文章插图
士族们彼此联姻,其实家大业大,根深蒂固枝繁叶茂 。江东侨姓士族势力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就是孙恩作乱 。南朝皇帝多暴君,可是那些王谢家族头面人物照样在皇帝面前装逼不给面子 。最后是侯景之乱、江陵城破,江东侨姓士族才彻底衰败下去 。。王莽时代尚无此划分,王莽是外戚 。曹操不是,但其时代已开始有初步的士庶之别,历经曹丕,孙权和司马昭的统治,士族政权最终在西晋完成 。杨坚自拟弘农杨,实为汉鲜合流的新兴军事贵族 。
文章插图
在资治通鉴中,读到这一段也是颇有“违和感”,因为袁绍很积极的鼓动何进诛杀宦官,并引入边区军队 。颇觉意外,但没意识到袁绍的士族身份 。五胡乱华主要是东汉来连绵战乱,人口不足,允许湖人内迁,类似欧洲难民潮,本质是补充劳动力,结果胡人看到你们硕大家业,没有男丁保护就起了异心,最终在八王之乱后爆发,世家其实战斗力很厉害的,当时北方许多山寨自保,毕竟原因南迁的只是一部分,隋唐对那些异族有很大战力就是那些人打异族真的是保卫自己的家产,能不拼命吗,宋朝萎了原因就是世家没了,对抗异族没有桥头堡了,都出工不出力 。可以说每个制度都是有利有弊,中国几千年一直在完善前朝不足,却没有完美的制度 。
文章插图
在这一段历史中,曹操算不算厚道的?因为曹操主张使用行政手段处理宦官 。似乎此时的曹操像个萌新政治家 。钱氏家族,三钱对新中国有多大贡献自然不必说明 。这一千年望族起源于吴越钱氏,说是“王朝兴替,门阀不衰”绝不为过 。这样的例子各行各业还有很多,有些更是就在大家身边 。很多名校生天才少年,我们只是以为与他们有智商或勤奋差距,其实人家的祖荫可能已经延续百年千年了 。
我觉得推动士族门阀衰落和庶族地主崛起的根本因素是造纸术和印刷术,不知是否有道理呢?因为如果没有知识的爆炸性普及,仅仅靠农业社会自然经济的简单积累,不太可能出现革命性的社会变革 。
文章插图
世族篡位很难,王敦桓温就是典型,因为对于大多数世族来说,与其让其他更有实力的人上位,不如维持司马家的统治,刘裕能够成功是因为北府军是流民军,恰恰和世族没有关系才能成功,北府军最初是世家掌控,刘牢之死后切断了他们的联系,宋齐梁陈都是掌握了军权以后才上位的 。士庶之争并没有那么严重,因为很多进居高位的寒门都想成为士族,而不是消灭士族这个阶级 。东海徐氏在晋末是寒门,到了陈朝就已经成为顶级大族了 。侯景入南梁之后也先想着和王、谢联姻,后来王谢不理他才大开杀戒 。而且古代很多大开杀戒也不是阶级斗争,而是更纯粹意义上的政治斗争或经济资源的掠夺 。武则天上位后也通过改氏族志来强化武家作为士族的地位,还让自己子孙及武姓亲戚和顶级士族联姻,而不是消灭士族这个阶级 。
文章插图
【三国时期说到底是否是士族与皇权的对抗?为什么?】即便最后黄巢屠杀士族,也是因为士族都在长安、洛阳两地聚集,黄巢屠城,屠杀官员,所以士族好多跟着死了 。士族首先是官僚,用官民矛盾来理解就行了 。而且黄巢刚刚进长安的时候也希望名宦当自己的宰相,后来这些人不愿意,才被杀 。最后的最后,朱温的那个“白马之祸”,是科举不中的士族投靠朱温后对考科举上位的士族展开的大屠杀,而不是什么吧寒门杀士族 。江南村落多为独姓,但内部利益真的很难一致,相互压制较为常见 。姻亲关系也较宗族更为有利 。或许古代不同,但也觉难形成所谓集团 。要说凝聚力还不如一振臂高呼的陈胜吴广,乡邻名仕 。
推荐阅读
- 三国时期,蜀国是否有机会夺得天下?
- 在南北朝时期,齐国是叫南齐还是叫齐?有何来源?
- 民国时期经常有人“通电全国”,是怎么个通法?
- 曹操、刘备、孙权在《三国演义》里拥有的部队最多时有多少?
- 三国时期蜀汉为什么不模仿九品中正制来获得益州士族的支持?
- 乾隆皇帝时期为什么胤祥的儿子会和废太子胤礽的儿子混在一起要谋反?
- 三国有哪些猛将,只以正史为准?
- 三国时期最堪称“搅屎棍”的人是谁?
- 三国的历史上,总是存在有褒刘贬曹的看法,对此你怎么看?
- 为什么三国时期魏国这么强大还没有统一中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