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食用方法_黄芪的吃法和功效?

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供药用.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四川、西藏等地.黄芪为常用中药,素有"补药之长"之称.
【性状及选购】本品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较粗,长30~90厘米,直径1~3.5厘米.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以根条粗长、皱纹少、粉性足、坚实绵韧、味甘、无空心及黑心者为佳.
【贮存常识】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性味功效】甘,温.归肺、脾经.补气固表利尿消肿,托疮生肌.
【化学成分】本品含蔗糖、葡萄糖醛酸、黏液质、数种氨基酸、苦味素、胆碱、甜菜碱、叶酸等.
【药理作用】本品可兴奋中枢神经,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并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机体代谢此外,尚有利尿、消除蛋白质、保护肝脏之作用.
【临床应用】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1)用于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之证.黄芪能补脾肺之气,为补气要药且有升举阳气的作用.需随不同的气虚表现而作相应的配伍.
(2)用于卫气虚所致表虚自汗.本品能益卫气故有固表止法作用本品也可用治阴虚引起的盗汗,但需与生地、黄柏等滋阴降火药同用,如当归六黄汤.
【黄芪的食用方法_黄芪的吃法和功效?】(3)用于气血不足所致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本品补气而有良好的托毒生肌功效.
(4)用于浮肿尿少.本品行补气利尿退肿功效,故适用于气虚失运、水湿停聚引起的肢体面月浮肿、小便不利.
现代临床上还用于治疗前列腺肥大症、尿潴留、外科溃疡、白细胞减少症、慢性气管炎等.
【用法用量】9~30克
【应用注意】凡有感冒发热、胸腹满闷等症者不宜服用黄芪如患有肺结核病的人,有发热、口干燥、咯血等症状者,不宜单独服用黄芪.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均不宜服用黄芪.黄芪可使染色体畸变率和细胞微核率明显增高,故孕妇不宜长期大量应用.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内停、阴虚阳亢、热毒疮肿等均不宜使用 。
【单验方】
(1)冷汗不止,四肢逆黄芪30克,附子片1克,久煎,分2次服,可日服2剂.
(2)自汗、盗汗黄芪30克,牡蛎24克,麻黄根9克,浮小麦18克,水煎,分2~3次服.
(3)气虚经常感冒黄芪30克,白术15克,防风9克,水煎,分2次服(4)肺气不足,少气懒言,语音低微黄芪30克,人参9克,水煎,频饮(5)产后气血虚弱或失血体虚黄芪30克,当归15克,水煎服.
(6)前列腺肥大症黄芪100克,滑石30克水煎两次和匀,另取琥珀3克研粉兑人,空腹分服.
(7)尿潴留黄芪200克,木瓜30克,葱白10段,水煎至1500毫升,熏洗会阴15分钟,6小时后重复使用.
(8)外科溃疡黄芪250克,当归25克,蒲公英30克,每1剂,水煎服(9)白细胞减少症黄芪30克,条参15克,小红枣20枚,煎服.
【食用方法及药膳】
(1)黄芪红枣汤
[原料组成]黄芪15克,红枣15枚.
[制法]取黄芪、红枣加水适量,文火煮1小时以上.
[服法]每日1剂,分2~3次服,食枣喝汤连服15天为1个疗程.
[功用]益气固表,强身健脑.用于气虚多汗者甚宜.
(2)黄芪酒
[原料组成]黄芪60克,萆薢45克,防风45克,川芎45克,牛膝45克,独活30克,山萸肉30克,五味子60克,酒1.5升.
[制法]上8味,共捣为粗末,用白纱布袋盛之置净器中,用好酒1.5升浸泡,密封,秋、冬季5日,春、夏季3日后开启,去掉药袋,过滤后装瓶备用.
[服法]】每日空腹温饮10~20毫升.
[功用]补气壮阳,强腰膝,和血脉,祛风湿,止痛.适用于阳气虚弱、手足逆冷、腰膝疼痛
(3)黄芪薏米赤豆粥
[原料组成]黄芪、薏苡仁、赤小豆各30克,鸡内金5克,金橘饼3枚,粳米100克.
[制法]先将前3味洗净,黄芪装纱布袋中,然后共煮一会儿,再放粳米煮成粥,待成放入鸡内金、橘饼.
[服法]佐餐食用.
[功用]适用于慢性肾炎.
(4)黄芪糯米粥
[原料组成]黄芪20克,党参15克,黑糯米100克.
[制法]黄芪、党参装纱布袋中,与米同入锅中,加水适量,共煮粥.
[服法]佐餐食用.
[功用]适用于慢性肾炎、脱肛、子宫脱垂.
(5)黄芪粥
[原料组成]黄芪80~120克,粳米30~60克,红糖5~10克.
[制法]将黄芪浓煎取汁,再加入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入红糖再煮至米烂即成[服法]】日服1次.
[功用]适用于癌症患者.
(6)芪金樱粥
[原料组成]黄芪30克,金樱子30克,粳米150克,白糖适量.
[制法]粳米淘洗干净.锅置火上,加适量清水黄芪、金樱子煎煮,去渣,加入粳米煮粥,等粥熟时,加入白糖调味即成.
[服法]每日1剂,连食3~5日.
[功用]补中气,摄乳汁.适用于防治产后气虚乳汁自漏(7)黄芪红糖粥
[原料组成]黄芪30克,粳米100克,红糖30克,陈皮6克.
[制法]将黄芪洗净切片,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煮去渣取汁.将粳米淘洗干净,与陈皮、红糖放入锅中,再倒入黄芪汁,加清水适量,煮至米烂熟即成.
[服法]佐餐食用.
[功用]益气养颜.适用于气血虚弱所致颜面苍白无华.
(8)黄芪炖猪肚
[原料组成]白胡椒10克,黄芪30克,猪肚1具.
[制法]猪肚洗净,白胡椒、黄芪洗净放入猪肚内,加水适量炖煮.
[服法]1日内分数次服完.
[功用]补气升阳.主治胃下垂.
(9)黄芪炖母鸡
[原料组成]黄芪50克,母鸡1只.
[制法]共炖,加调味品.
[服法]食肉饮汤.
[功用]适用于病后、产后体弱.
(10)黄芪炖乌骨鸡
[原料组成]黄芪30克,乌鸡1只
[制法]加调料,共炖.
[服法]食肉饮汤.
[功用]适用于妇女因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气短、头昏目眩、月经不调、体虚白带等.
(11)黄芪炖老鸭
[原料组成]老鸭1只,黄芪50-100克,黄酒、盐、调料适量.
[制法]老鸭剖杀去内脏去毛,洗净,黄芪用纱布袋装好,扎紧口,与鸭子同入炖锅内,加水适量,人调料,炖至鸭子熟即成.
[服法]吃鸭肉喝汤,经常服用.
[功用]补中益气,清热消肿.适用于呼吸道肿瘤和消化道肿瘤患者.
(12)黄芪炖瘦肉
[原料组成]黄芪30克,大枣10枚,瘦肉500克,调味料适量.
[制法]加调味品,共炖.
[服法]食肉饮汤.
[功用]适用于气血两虚、消瘦贫血
(13)黄芪炖乳鸽
[原料组成]黄芪30克,枸杞子30克,乳鸽1只,大枣5枚.
[制法]隔水共炖.
[服法]食鸽肉、枣,饮汤.
【[功用]适用于贫血、闭经、病后体虚、头痛头晕、健忘失眠.
(14)黄芪炖鲤鱼
[原料组成]黄芪30克,鲤鱼1条(约200克),调味料适量.
[制法]加调味品,共炖.
[服法]食鱼饮汤
[功用]适用于营养不良和慢性肾炎浮肿.
(15)黄芪炖甲鱼
[原料组成]黄芪30克,甲鱼1只,调味料适量.
[制法]加水和调料共炖.
[服法]食甲鱼饮汤.
[功用]适用于子宫脱垂、身体虚弱、肝脾肿大、痔疮下血等.
(16)黄芪炖黑鱼
[原料组成]黄芪30克,黑鱼1尾(约500克).
[制法]将黑鱼去鳞和内脏,洗净,放砂锅中,黄芪纳人鱼肚内,加水适量及少量调味品,用文火将黑鱼煮烂.
[服法]喝汤吃鱼.
[功用]适用于营养不良性水肿等.
(17)黄芪软炸里脊
[原料组成]猪里脊肉400克,黄芪50克,蛋黄1个,水淀粉20克,葱段、姜片各10克,酱油12克,味精、盐各适量,料酒50克,植物油500克.
制法】将黄芪切片后,按水煮提取法,提取黄芪浓缩汁50克备用;将葱段、姜片、酱油、味精、盐、料酒兑成汁;将里脊肉去掉白筋,切成0.4厘米厚的片,两面用刀划成十字花,再切成0.8厘米宽、2.5厘米长的条,放凉水内,淘净血沫,肉去水分,再将蛋黄、水淀粉放碗内,搅成糊,将里脊肉放入糊内搅匀;将锅置火上加植物油,油热三成,将里脊肉逐块下锅,炸成金黄色,肉发起时将油滗出,随将兑好的调料汁及黄芪浓缩汁洒在肉上,翻两三个身即可食用.
[服法]佐餐食用.
[功用]补肾益血,益气固表.适用于汗、盗汗、浮肿、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对老年体虚、产后或病后体弱者更为适宜.
(18)黄芪烩什锦
[原料组成]黄芪25克,熟牛肚、熟猪肚各00克,山药、胡萝卜、豇豆、扁豆各100克,菜油80克,洋葱2个,冬菇、大蒜、葱白段、五香粉、酱油、味精、精盐各适量.
[制法]将黄芪洗净,烘于研成粉末.胡萝卜、水发香菇、豇豆、生山药、扁豆、洋葱、大蒜瓣洗净,胡萝卜、洋葱、生山药、大蒜切成片,冬菇切成小片,豇豆折成4厘米长,扁豆折成两节.牛肚、猪肚切成薄片.净锅置中旺火上,下菜油烧至七成热,放人胡萝卜、冬菇、豇豆、山药、洋葱、大蒜、扁豆炒变色,再放五香粉、黄芪粉、酱油炒儿下,掺鲜汤、肚片同烩,待汁少时,加葱段、精盐、味精调味盛盘[服法]佐餐食用
[功用]补脾胃,增肌肉.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肌肉消瘦者.
(19)黄芪大蒜白肉
[原料组成]猪肉250克,黄芪50克,大蒜适量.
[制法]黄芪水煎去渣留汁,用黄芪汁煮猪肉至熟,待凉后,肉切成片大蒜去皮捣成泥,加酱油混入白肉片中.
[服法]佐餐食用.
[功用]适用于胃癌、肝癌、肺癌患者食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