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觉得水浒传中百姓生活水平比三国时期几乎没有任何进步?
怎么可能,如果你真的这么以为,那以你就没有看懂这两本书 。
一是百姓的地位不同 。在《三国演义》中,你看到了太多英雄的传说与故事,比如说结义的刘关张,比如说狡猾多疑的曹操,马中赤兔,人中吕布的温侯吕布 。
可以说你能看到了解到的这么多人,大多数都是士族,袁术才能一般,什么可以占据汝州之地,就是因为人家出身于“四世三公,门多故吏”的袁氏,袁绍袁本初为什么在十八路诸候讨伐董卓时,可以成为联军的盟主,就是因为人家出身于袁氏 。
而曹操刺董卓未遂,离开洛阳回到沛国谯县,很快就可以拉起一支人马,就是因为人家是士族,背后有曹家与夏侯家两家的支持 。

文章插图
相反,如果你出身寒门,你的成功要困难得多 。人中吕布的吕温侯,他就是因为出身不好,所以为了实现自己的理由,只能当人家的义子,先是拜丁原丁建阳为义父,后来又来到了洛阳,拜董卓为义父,名为义子,实际上只是一个奴仆,平时随侍在董卓的身边 。哪怕武功盖世,却没有多少兵权 。
而刘备,他虽说是中山靖王之后,在家谱上有名的皇室后人,却混得十分落魄 。论才能他不下于曹操、袁绍,却因为没有助力,一直在各个诸候间徘徊,在同龄的袁绍、曹操都有自己地盘的时候,他却没有地盘,将不过关张赵,谋不过孙乾、糜竺糜兰等人 。

文章插图
表面上看是他们才能的差别,背后却是士族与寒门的角逐 。
在《三国演义》中,出现不多的百姓,也都是当为背景墙 。
相反在《水浒》所处的宋代,汉代那样的豪族门阀已经被消灭,反而是那些文人小地主阶层占据了主要的政治势力 。哪怕你出身于寒门,朝为田舍郎,一样可以暮登天子堂,当然前提是你有读书的才华 。
二是生活水平的不同 。在宋朝,表现宋朝生活的《清明上河图》想必大家都知道,但这样哪怕是晚上,街上依旧可以有熙熙攘攘的夜生活的情景开始于宋朝 。
宋朝开始,取消了宵禁,也取消了坊与市的隔阂,也就是说,从宋朝开始,生活区与购物区才合在一起,你可以大晚上出了家门口就可以在街上买一些好吃的,真正开始享受市民的生活 。

文章插图
而武大郎这样的一个寒门出身的小矮子也可以凭着卖炊饼过上相对安稳的生活 。
【为什么觉得水浒传中百姓生活水平比三国时期几乎没有任何进步?】而汉末呢,军阀纷斗,城头变幻大王旗,那些诸侯从来没有将百姓当成是人,在汉朝,屠城是正常事,哪怕不在乎出身的曹操,在历史上记载也有五次的屠城记录 。

文章插图
到了建安年间,由于战争,十室九空,才会有曹操诗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情况,哪怕是曹操这样的军阀,也有过差点饥死的经历 。这是曹操迎取汉献室到许都时,当时汉献帝与文武百官从长安逃回洛阳,没地方住,粮食奇缺,百官都开始吃树皮,曹操到洛阳迎汉献帝,因为军粮吃光了,将士们差点饥死,幸好新郑的县令杨沛之前储存了大量的桑椹干,送给曹操,才救了曹军一命 。
三是饮食结构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你不小心穿越到汉朝,你就会发现当时百姓的生活还是很惨的,比如说一天只能吃两顿饭 。只有贵族才可以一天三顿饭或者四顿饭 。而当时的主食,则主要是粟、麦、稻三种,麦子并不像我们想象的磨成面,而是直接煮成了麦饭吃 。
至于肉,不好意思,在汉末,肉可是奢侈品,一般只有贵族和老人才能吃肉 。而肉食,则主要是六畜,分别是马、牛、羊、豖(猪肉)、犬、鸡等,而牛马则一直不常见 。
而烹调办法,汉代则以蒸、烤、煮为主,烹饪办法相对于秦朝更为丰富,但与宋代相比,真不是一个层次 。
中国一直到了宋代,依旧是一日两餐,不过在这个时候,除了两顿正餐,还多了一个吃点心的时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午餐 。宋代人早饭大概在上午八九点,晚餐在下午四五点 。如果你穿越到宋代,请客的话,安排在晚上吧 。

文章插图
再说吃的东西,在宋代,已经不再吃直接煮的麦饭了,大家和现代一样,把麦子磨成面,各种现代的主食在宋代已经初具雏形 。宋代,饼已经成为一种主食,不过在宋代,凡是用面粉做成的食品,都可以叫饼 。而市场上,叫饼的食物至少有十来种,比如说汤饼,指的是面条,环饼指的是麻花,炊饼则是现在的馒头,馒头则是有馅的,指的是现在的包子;而胡饼,则是现代意义上的烧饼 。

文章插图
而肉类,猪牛羊都已经走上了百姓们的餐桌,比如说《水浒》中,卖猪肉的郑屠,生意火爆,由此可见 。除了猪肉之外,羊肉则是贵族们的最爱,比如说宋仁宗,最喜欢吃的就是羊羹 。但他是一个比较仁慈的皇帝,晚上忙到很晚,想吃一碗羊羹,却害怕因此让宫人们忙碌,就强忍着 。
而将猪肉吃出了花样,创造出了东坡肉的美食家,就是有名的大词人苏东坡,他还有一首描写猪肉的诗,叫《猪肉颂》: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辰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
苏东坡这首耳熟能详的《猪肉颂》正是被贬黄州时所作,读着就令人流口水 。

文章插图
总之,社会是进步的,他不是一下子发展而来的,而是缓慢的一点点的进步的,但是不管汉时还是宋时,都离我们太过久远,再加上一些电视剧的误导,才会给我们一种两个朝代差不多的感觉 。
其他网友观点《水浒传》里社会最底层的武大郎,只不过是一个走街串巷卖炊饼的,却能租住一套沿街的两层楼房,且老婆是专职太太,不用工作 。遇见弟弟武松时,他还能轻松地上街买酒买肉回家招待 。而《三国演义》里一次刘备逃亡时,身上绝粮,寻了一处人家讨要食物,村里的人一听说刘备就是久负盛名的“刘豫州”,皆跪进粗食 。刘备到一家投宿后,这家的主人为猎户刘安,听闻刘备是同宗豫州牧到来,为了好好招待一番,刘安想要为其打野味,但遍寻野味不得 。刘安为了表达自己对刘备的忠义,“杀其妻以食之” 。可见北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远远超过了三国时期 。
其他网友观点?
这个结论很奇怪 。
实际上说,宋代几乎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非机械化生产时期,唯一能让庶民吃饱饭的时代,没有之一 。

文章插图
你别不信 。虽然宋代农民暴动也多,但宋代统治方式别于他时,是唯一不蔑视商业的时代,工商税远超农业税的时期 。
宋代庶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019年城市居民的市民阶层形成,这一年所有手工业者,工商业者全部成为国家正式编户人口——这极大推动了饮食、消费及各种娱乐业的发展,尤其饮食餐饮方式得到空前的辉煌 。对,辉煌 。
我们中国人今天所使用的一切烹饪方式都是北宋时期定型,从白酒到炒菜 。从火锅夜市到煎炒烹炸 。唯一变化是煤炭炉子成为天然气与电炒锅,仅此而此 。
据说,北宋居民每年假期124天 。

文章插图
从食物品质来说,庶民也就是自宋朝开始才吃上肉,北宋以羊肉为主,南宋以鱼为主 。下层百姓以猪肉为食 。
其他时候,那是不可能的 。
东坡肉:

文章插图
宋代确实不禁止土地兼并,农民当然深受其害 。但只要进入城市,就能用自己的劳力换取工钱,收入远比当农民高 。
推荐阅读
- 为什么会车时要切换称近光灯
- 牛肉为什么被冷冻后会变黑
- 红楼梦中,为什么巧姐可以入选十二钗,最美的薛宝琴却不可以?
- 经典名著,为何有人觉得《三国演义》后期出现了“烂尾”?
- 热熔胶为什么粘不牢
- 做馒头发面时为什么要加老面
- 为什么北方的面食可以辐射全国,但是南方的面条却到不了北方?
- 为什么树叶稠的是南方稀的是北方
- 为什么俄罗斯无法继承并提高前苏联已有的工业水平?
- 二战时日军为什么那么厉害?是谁在背后默默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