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的高小,相当于现在的什么水平?

我上过高小 。

高小是文革前的学制划分,具体说是1965年以前,小学为4年,高小为2年,也就是现在的5年级和6年级教学段 。那时小学段主要课程是语文和算术两门课,什么体育课丶音乐课也有,但如同虚设 。语文课主要是识字,算术课主要是加减乘除法,很简单,做作业靠一块石板和石笔,一面做算术题,一面写字,老师布置作业是写在黑板上,学生抄在石板上回家做 。

到了高小增加了自然课程,主要讲些简单的地理自然知识 。语文课除了识字,还有阅读训练,了解课文篇章结构丶中心思想及造句丶作文训练 。算术学分数及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

那时高小所学的知识从语文角度说不如现在的小学二年级,因为现在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就开始教学生看图识字,不到上学年龄就认识几百字了,早已超过了过去小学阶段的认字水平 。从数学方面讲,过去是算术,直来直去的几个数或加或减,算对了就行,现在不行了,数学偏重智力开发,一年级的一些数学题不很好琢磨琢磨都算不对,从难度而言,现在的一年级数学比那时的高小难度还大 。其他知识来说,因为多媒体丶网络的发达,孩子通过从幼儿涉猎到的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可以说现在四丶五岁的孩子比早先初中的孩子都知道的多 。举个例子,我孙子4岁那年,晚上和他在院里玩,他指着月亮说:"爷爷,这是上弦月还是下弦月?”当时把我都问懵了 。

我认为六七十年代的高小生单从知识面讲不及现在的二年级学生水平 。

其他网友观点

六七十年代的高小,与现在的高小就文化层面讲,没有多大区别!或许现在高小相六七十年代比较,文化层面有些许提高,增加了部份课程 。区别最大的不是知识层面,最大区别的是受教育群体文化质量的提高和普及面的扩大!六七十年代主要是扫盲,也就是让全民扫除文盲 。让大家能简单地用文字书信往来,日常文化书写、算术 。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力的强大,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普及高中、中职已势在必行!所以说六七十年代的高小与现在高中相当!

【六七十年代的高小,相当于现在的什么水平?】六七十年代,甚至更前在我国由于全体国民对知识的渴求和重视,读了高小的人干了现在读了高中的人都没有干的事 。例如:在农村高小毕业的人,回农村后都能担任生产队的会计,不是那时的高小文化水平超越现在的高小文化水平,而是那时的人肯学、尚学所以干出了超越自己文化水平的事 。那时中专毕业的人在单位敢于科技攻关、技术革新,当时有不少人在单位是技术骨干 。这就是我上面说的那时的高小相当于现在的高中、中职水平!而现在的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不是专心致志把所学到知识用于国家发展建设,而是以家庭经济建设为主,相反把学到的知识束之高阁,知识也就只是一个名词而已!这也给从六七十年代走出来的人一种错觉:那时的高小比现在高小文化水平高些!而就文化知识的应用运用方面讲,那时的高小与现在的高中、中职相当!其实真正的高小文化知识是比不过高中、中职的!这就犹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孩怎么打得过十五六的少年呢?但十二三岁的小孩敢挑战懦惰的少年,少年输了也不为奇!其实现在人缺少的正是六七十年代人的这种血性!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极致,这就是六、七十年代的人 。而现在的人把学到的知识束之高阁或没充分运用 。当今有很多大学毕业、甚至研究生毕业的人,走进社会后从事与所学专业知识不相干的工作,以致少所学知识造成浪费,我们国家也就少了很多栋梁之材 。放弃所学专业知识一切从头再来,徒有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的文凭,在某种种程度上讲,这与六、七十年代高小毕业却勇于担当把学到的不多文化知识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的不同点 。

其他网友观点

我是老师,已退休十二年,对于学校所学知识比较清楚 。七十年前,小学开语文,算术,政治,地理,自然,音乐,体育,劳动等课程 。对语文要求严格,读背写,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读背尝试写作 。当时的语文水平,小学毕业确实比现在小学毕业水平高,相当于初中毕业也不为过 。五十年代有人竟然在课本中有自己文章,这说明当时写作水平太高了 。由于当时科学水平受限,不会出现电脑之类 。写作能力好,普通话水平两件事,毛主席周总理世界伟人语文水平绝顶,听听影象中讲话声,各自带有各自地方浓重的乡音 。当然是真实的录像,并非特型演员 。算术的计算能力很强,口算心算珠算,但现在的数学内容更丰富些 。地理知道书上知识,不如现在父母带领游山玩水,天南地北 。音乐现在学的东西多,会唱,会跳,更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