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日媒:月球催生巨大太空市场

参考消息网3月12日报道《日本经济新闻》3月4日发表题为《月球将催生1万亿日元市场》的文章 , 全文摘编如下:
以月球为舞台 , 正要出现新的产业 。 2022年日本初创企业ispace等计划发射登月飞船 。 到本世纪30年代后半期 , 货物运输和水资源开发等月球业务市场规模可能膨胀至1万亿日元(约合550亿元人民币) 。
月球原是国家比拼科技实力的舞台 , 如今有望成为太空开发基地 , 企业也将加快进入 。
ispace董事中村贵裕表示:“我们不仅可以遥望月球 , 还将可以登陆月球 。 ”他畅想的是 , 在不久的将来 , 月球会成为民间企业能够触及的存在 。
该公司在东京都内设有管控室 , 将在2022年底的预定任务中 , 把宽2.6米、高2.3米的飞船送往月球 。 飞船装载阿联酋航天局的月球探测车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可变形月球机器人等“货物” , 通过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发射升空 。
ispace是成立于2010年的初创企业 。 它参与美国谷歌公司支持、X奖基金会举办的谷歌月球X奖大赛 , 抓住了大展身手的机会 。 ispace负责运营进入最终选拔的五支队伍之一“HAKUTO” , 引人注目 。
这项竞赛要求参赛者挑战的课题是 , 让民间开发的探测器在月球着陆、移动500米以上或向地球发送视频等数据 。 没有参赛者成功完成挑战 , 竞赛于2018年闭幕 , 但该竞赛成为创业者等人将目光投向月球的契机 。
月球曾经是国家较量科技实力的舞台 。 有代表性的是1969年将人类首次送上月球的阿波罗计划 。 苏联1957年发射一号卫星 , 1961年尤里·加加林实现太空飞行 , 落在苏联后面的美国赌上威信挑战的大项目正是阿波罗计划 。
半个世纪过去了 , 美国启动旨在实现人类再次登月的“阿耳忒弥斯”项目 , 人们对月球的关注程度立即提升 。 除国家外 , 民间企业和大学进军月球的行动自2022年在世界范围内正式展开 。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在读博士生雷温·杜瓦尔表示:“虽然是小型项目 , 但我们希望证明能够进行太空飞行和忍受月球的严酷环境 。 ”其计划是 , 2022年内发射在由学生主导的项目中开发出来的月球探测车 。
名为“Iris”的探测车重约1.8千克 , 搭载可以观测月球地形等的摄像机 。 该探测车将由美国航天机器人技术公司的着陆器送上月球 , 该公司也曾参加谷歌月球X奖大赛 。
【月球|日媒:月球催生巨大太空市场】推动企业参与月球项目的是技术进步:火箭发射成本通过再利用等技术降低 , 体积小、性能优越的探测车也陆续开发出来 。
月球商业价值的提高也是重要因素 。 近年调查显示 , 月球可能存在丰富的水资源 。 水分解为氢和氧 , 成为能源 , 有望作为火箭燃料使用 。
月球重力约是地球的六分之一 , 有可能以较小成本发射火箭 。 在对位于地球周围的人造卫星进行维持管理或探测火星和小行星等之际 , 月球可以成为重要发射基地 。
ispace希望扩大对月球的利用 。 其目标是 , 2024年以后继续发射登月飞船 , 到2030年构建低成本月球运输服务 。 中村说 , 公司描绘的前景是 , “本世纪40年代有1000人在月球逗留 , 每年有1万人旅游” 。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预测 , 2036至2040年的5年时间内 , 向月球运货的业务规模或高达420亿美元 。 与月球水资源开发等相关的环境数据催生的市场在同一时期内或高达56亿美元 。 两项合计约5.5万亿日元 , 平均每年1万亿日元 。
此外 , 电影、纪录片和游戏等娱乐产业也将对月球和宇航员影像等数据加大利用 。 也有在月球构建数据中心的构想 。
太空业务发展的背景因素中 , 不可忽视的是投资资金的增加 。 据统计 , 2000至2020年 , 对太空业务相关初创企业的投资额累计达367亿美元 , 其中262亿美元集中在2015年以后 , 占七成 。 这为初创者冒险挑战太空业务营造了环境 。
不仅新兴企业 , 大企业也将目光投向月球 , 比如丰田汽车公司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开发月球探测车 。 行业涵盖广泛 , 包括建筑、机械、能源和保险等 。 普华永道咨询公司分析师中林优介认为 , 月球业务扩大“不是暂时现象 , 将长期持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