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急救车辆存在的困难


如何解决急救车辆存在的困难

文章插图
出于对生命的尊重 , 救护车被赋予的优先通行权屡屡深陷困境 。在不少城市 , 不避让救护车反倒成了司空见惯的“常态” 。由此衍生出“孕妇车上分娩”“病患堵路耽误抢救时间”等一幕幕图景 。那么如何解决急救车辆存在的困难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3条 ,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 正在执行紧急任务的救护车不受行驶路线、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和信号灯的限制 , 其他车辆和行人应当让行 。
不少基层交警和医务人员认为 , 一方面是我国正加速进入汽车社会 , “车多路少”的矛盾加剧了交通拥堵 , 另一方面则是一些司机素质不高 , 缺乏公共责任教育 , 不具备避让急救车的意识 。
对不避让救护车行为进行查处面临执法难
处罚要具备两大条件 , 一是主观故意 , 二是要现场取证 。如果不是恶意阻拦 , 主观故意很难界定 。其次 , 救护车执行紧急任务 , 即使遇到不避让车辆 , 也没时间等交警过来处理 。
在避让救护车问题上 , 因交通安全管理不畅导致的“守法困境”已成为一个必须正视的因素 。不少私家车司机表示 , 虽然因避让救护车引发的违法行为可以免于处罚 , 然而去申请撤销违法记录的程序却十分麻烦 。
【如何解决急救车辆存在的困难】 撤销违法记录不在于时间的长短 , 而在于取证程序的繁琐 。首先需要从交警部门调取监控视频获取避让的时间和地点 , 其次需要向急救中心问询该急救车是否在执行紧急任务 , 最后还要找到急救车的车牌号码 , 找到开车的司机那么 , 问题来了 。急救部门没有为公民个人证明的义务 , 司机可能时间久了也忘记了 , 结果对守法避让的司机来说 , 成本实在太高了 。
为了破解“守法困境” , 去年7月 , 深圳率先在全国推出“无忧避让系统” , 给救护车安装了电子眼 。该电子眼成本在1至2万元间 , 自带3G网络 , 可将现场实录即时传入交警视频监控中心 。
树立“规则意识” , 要做的“实事”有很多
在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 , “如何在拥堵的道路下给救护车、消防车让道”被写入了驾考课程 , 而我国驾校培训日趋“速成化” , 大量技术不熟练的新手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往往不知该如何应对 , 正是由于缺乏给救护车让道的培训 , 这也造成现实中不少司机“有心让却不会让”的窘境 。
德国规定的具体让道方法值得借鉴 , 即任何车辆听到救护车、消防车、警车等救护车的鸣笛声都必须让道 , 左车道的车往左靠 , 右车道的车往右靠 , 以空出一条应急道 。等救护车辆通过 , 各车辆再回归原位继续行驶 。这种避让理念是‘协作停靠’而非‘各自躲开’ 。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对不避让救护车的行为均有明文规定 , 但是 , 如果执法打折扣 , 法规将形同虚设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的“应当让行”太模糊 , 难免遭遇执行难 。“应当”二字到底是提倡性的建议还是义务性的规定 。如果是后者 , 对于“不让道”行为 , 就应该出台具体的惩罚性措施 。
近年来交警部门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大多围绕涉酒驾驶、禁摩限电、涉牌涉证等展开 , 而就对不避让救护车的专项整治则鲜有涉及 。在整治不避让救护车行为方面 , 交警部门更多侧重于事后补救 , 是一种被动的工作模式 , 在政府转变职能的大背景下 , 交警部门也需要改变行政理念 , 前移执法窗口 , 进一步提升道路管理水平 。
最后专家表示 , 避让急救车不能仅仅看成是公民素质问题 , 更应该是管理问题 。素质不是凭空产生的 , 而是需要制定可供操作的规则 , 通过强化公民的规则意识 , 通过提升管理水平管出来的 。如需了解更多急救车辆存在哪些困难等智能交通小知识 , 请继续关注交通安全常识栏目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