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黑刺粉虱的防治方法是什么?有哪些危害?

黑刺粉虱 , 又名橘粉虱、柑橘黑粉虱 , 属同翅目粉虱科 , 种类多 , 分布范围广 , 寄主植物除了柑橘外 , 还有梨、葡萄、苹果、柿、枇杷、茶、月季、蔷薇、柳、香樟、春兰等10余种 。那么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柑橘黑刺粉虱的危害及其防治方法 , 一起来看一看吧 。
一、柑橘黑刺粉虱危害症状
【柑橘黑刺粉虱的防治方法是什么?有哪些危害?】 此虫以幼虫群集于橘株叶背吸食汁液 , 其排泄物常诱发煤烟病 , 使寄主枝叶发黑 , 生长趋弱 , 抽梢量减少 , 产量降低 。
二、柑橘黑刺粉虱形态特征
成虫体橙黄色 , 长1~1.2mm , 覆被白粉状蜡质 。复眼玫瑰红色 , 肾形 。前翅紫褐色 , 其前缘和外缘各具2个白斑 , 后缘有3个白斑 , 但近翅端处的1个斑呈裂缺不显见 。后翅浅紫色 。雄虫较小 , 腹末有交尾器 。卵长椭圆形 , 稍曲呈香蕉状 。基部钝圆并有长约0.05mm的胶柄黏附于背面 , 端部较尖 , 大小为(0.24~0.26)mm×(0.12~0.13)mm 。产时乳白色 , 孵化前呈紫黑色 。卵壳外密布六角形的网纹 。老龄幼虫体长0.7~0.72mm , 宽约0.5mm 。幼虫期共3龄 , 初孵幼虫淡黄色 , 扁平 , 体周缘呈锯齿状 , 触角和足明显 , 尾端有4根尾毛 。3龄幼虫体黑色 , 体背有刺14对 , 躯周泌一圈白色蜡质 。蛹椭圆形 , 初蛹乳白色 , 半透明 , 后渐变黑色 。蛹壳椭圆形 , 大小为(0.7~1.1)μm×(0.7~0.8)μm , 黑色显光泽 , 壳周呈锯齿状 。雌蛹背面明显隆起 , 背盘区胸部有黑刺9对 , 腹部10对 , 两侧缘11对;雄蛹两侧缘仅有黑刺10对 , 向上竖立 。
三、柑橘黑刺粉虱发生规律
1年发生4~5代 , 以2~3龄幼虫在叶背上越冬 。由于各地气温差异大 , 其发生期很不一致 。根据四川的饲养观察 , 一代4月中旬至6月中旬 , 一般53d;第二代于6月中旬至7月下旬 , 约需46d;第三代于7月下旬至8月下旬 ,  需34d; 第四代于8月下旬至10月下旬 ,  历54d; 第五代9月上旬至翌年4月中旬 ,  历时208d 。测得黑刺粉虱卵的发育起点温度10.30℃ , 有效积温234.57日度 。卵期在22℃均温下15d , 幼虫期21℃均温下约23d , 蛹期在24℃均温下约13d; 在21~24℃气温下 ,  成虫寿命6~7d 。
成虫羽化出壳后 , 不断分泌出蜡粉于体翅 , 栖息于背阴环境 , 趋幼枝活动 , 交尾产卵 。卵产于叶背 , 1头雌虫可产卵近百粒 , 多密排呈圆弧形 。干燥气候下卵孵比较高 , 可达70%~80% , 湿度大的夏季 , 幼虫易被虫生真菌寄生 , 成蛹率约20% 。
黑刺粉虱的天敌种类及数量均较多 , 如寄生蜂、寄生菌、瓢虫、草蛉等均极常见 。其中如黄色跳小蜂Prospaltella sp.、刺粉虱黑蜂Amitushesneridum Silv.、斯氏寡节小蜂Prospaltella simithi Silv.及P.ishii Silv.等 , 其寄生率很高 , 分布也很广 。
四、柑橘黑刺粉虱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抓好清园修剪 , 改善柑橘园通风透光性 , 创造有利于植株生长 , 不利于黑刺粉虱发生的环境 。
②合理施肥 , 勤施薄施 , 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导致植株密茂徒长而有利害虫滋生 。
③在5~11月寄生蜂等天敌盛发时 , 结合柑橘园灌溉 , 用高压水柱冲洗树冠 , 可减少粉虱分泌的“蜜露” , 可收到提高寄生天敌寄生率和减轻煤烟病发生之效 。
2、生物防治:主要是保护和利用好天敌;
①在粉虱细蜂等天敌寄生率达50%时 , 不宜施用农药 , 以免大量杀伤天敌 , 非施不可时也应选对天敌影响较小的蛹期喷药 。
②在黑刺粉虱发生严重的柑橘园 , 5~6月从粉虱细蜂、黄盾扑虱蚜小蜂等发生多的柑园采摘有粉虱活蛹的叶片(7~8头/叶)挂放园内 , 放后一年内不施剧毒农药 , 可收抑制粉虱为害之效 。
③生物防治园内不宜多次施用对天敌影响较大的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等农药 。
3、药剂防治:在粉虱危害严重而天敌又少跟不上害虫的发展时 , 可于1~2龄若虫盛发期选用20%扑虱灵可湿粉2 500~3 000倍液 , 或95%蚧螨灵乳油200倍液 , 或90%敌百虫晶体500~800倍液 , 或80%敌敌畏1 000倍液 , 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 , 或40%敌畏乐果乳油1 000倍液喷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