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5年秋 , 还未与王朗进行宿命一战的蜀汉丞相诸葛亮欲渡泸水 , 以平定持续已久的南蛮之乱 。不过 , 诸葛亮第一个遇到的敌人却不是蛮王孟获 , 而是波涛汹涌的江水 。
《三国演义》中曾有这样一段情节 , 蜀军渡江时 , 江面风浪大作 , 蜀军望着滔滔江水 , 莫不惊恐 。此时 , 孔明手下有人建议用蛮人的头颅(“蛮头”)来祭祀水神 , 去除灾祸 。这一计谋明显过于血腥 , 诸葛亮虽没答应 , 但却“脑洞一开” , 下令手下用面粉做成人头形状 , 来代替“蛮头”投入江中 , 以壮“军胆” 。也是巧了 , 受祭之后的江面果然风平浪静 , 蜀军成功渡江 。由于诸葛亮以“馒头”充“蛮头”的故事如此生动 , 不少人认为 , “蛮头”就是“馒头”一词的来历 。
文章图片
94版《三国演义》截图
实际上 , 你可千万别觉得 , 古人直到三国时期才吃到馒头 。早在战国时期 , 《事物绀珠》中就有“秦昭王作蒸饼”的记载 , 其中“蒸饼”有可能就是馒头 。到了南北朝时期 , 《齐书》中提到一种叫做“面起饼”的食物 , 将其描述为“入酵面中 , 令松松然也” , 其中“松松然”的描绘十分传神 , 使得一屉屉热气腾腾的馒头仿佛跃然纸上 , 让人不禁食指大动 。
在西方 , 同样的面食 , 我们知道的更多的是面包 。而且 , 不仅有“松软”的 , 还有“坚硬”的 , 那种能磨刀的真·硬核面包 。
所以 , 都是小麦做的 , 为什么在中国成了馒头 , 而在西方就变成了面包呢?
外来小麦如何变身馒头
其实 , 小麦并不是中国的本土作物 , 它来自今天的西亚一带 。据考古学家研究 , 小麦大概在距今3500至4500年左右由西亚传入中国 。
文章图片
“新月沃土”(图中绿色区域) , 小麦的原产地
纵观历史 , 在与小麦“邂逅”之前 , 中国古人习惯吃小米(粟黍)和水稻(大米) , 小麦的传入丰富了古人的饮食习惯 , 汉代以后成为中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 , 到了唐代 , 则渐渐成为风靡全国的主要粮食之一 。宋代诗人兼美食家的苏轼 , 曾与友人共吃馒头 , 并写诗云:
“天下风流笋饼餤 , 人间济楚蕈馒头 。”
苏轼将馒头称之为“人间济楚” , 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不仅如此 , 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 , 馒头有消食、养脾胃、益气和血、通水道、利三焦的药用功能 , 可见我国古人的确对馒头“爱得深沉” 。
不过 , 为什么西方人用来做面包的小麦 , 到了中国人会变成了馒头呢?
小麦传入中国后 ,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 , 我国栽培的小麦大多是籽粒半硬、蛋白质含量中等、面筋强度中等的“中筋小麦” 。与此相反 , 西方则普遍流行种植籽粒硬质、蛋白质含量高、面筋强度强的“高筋小麦” 。
有烹饪经验的人都知道 , 由于高筋面粉籽粒过硬、强度过高 , 用高筋小麦制作馒头难度很大 , 且发酵过程难以控制 , 做出的馒头吃起来大多如啮檗吞针 , 令人难以下咽 。不过 , 也正因高筋面粉籽粒较硬、强度较高 , 它却非常适合用来制作富有弹性的面包 。与此相反 , 用中筋小麦产出的面粉制作馒头则是如鱼得水 , 非常容易做出馒头“松松然”的感觉 , 吃起来也更加软糯可口 。
文章图片
电视剧《还珠格格》截图 , 古代硬邦邦的面食 , 大概得是窝窝头了
因此 , 即使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 , 小麦在来到中国之后 , 也适应了本土的地理环境 , 成为“松松然”的馒头 , 而与筋弹爽口的面包“擦肩而过” 。
不过 , 中国古人对馒头的青睐不仅受小麦品种的影响 , 还是长久以来本土饮食传统的必然选择 。
推荐阅读
- 徐悲鸿|高估价徐悲鸿巨制为何遭遇尴尬流拍
- 冰壶|冰壶比赛为什么一直拼命“擦地”?
- 翠微却顾集|读徐俊《翠微却顾集》:以“中华”之名,为文化守护
- 秦始皇为何不停开疆拓土的原因 只因自卑作祟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风尘才女寇白门为何不惜与出轨情人玉石俱焚?
- 明代画家吴伟 一介乞丐竟然也能成为“画状元”
- 此人一生杀了三个皇帝还被奉为“忠臣”
- 真奇怪 为何秦始皇一辈子都不立皇后呢?
- 红楼梦中宝珠是谁?宝珠为什么做了秦可卿的义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