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养生 人到六十又一春
目录:
第一章:老年人养生 人到六十又一春
第二章:给六十岁男人的忠告
第三章:步入60岁后的健康保养守则
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 , 步入六十岁之后 , 就成了老年人了 , 俗话说:“人到六十又一春” , 六十岁之后 , 就改给自己另一种生活状态了 , 就改好好养生保健了 。那么老年人如何养生呢?老年人春季养生怎么做?下面小编给大家讲讲老年人养生之道 , 告诉大家一些养生秘方 。
老年人养生 人到六十又一春
根据科学推测 , 人类生理寿命应比现在的实际寿命长得多 。那么 , 人的生理寿命应该是多少呢?
按照生物学原理 , 哺乳动物的寿命应该是生长期的五六倍 。人的生长期是到最后一颗牙齿长出来的时间(20岁至25岁) , 照此计算 , 人的最长寿命应该是6乘以25 , 即150岁 , 人再短命也不应短于100岁 , 这就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寿命 。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65岁以前算中年人 , 65岁至74岁算青年老年人 , 75岁以后才算正式老年人 。可现在的情况呢?应该活到120岁的都只活到70岁 , 整整少活了50岁 。本应该70岁、80岁、90岁很健康 , 好多人30岁动脉硬化 , 40岁冠心病 , 50岁脑出血 , 60岁、70岁活是活着 , 但是生活质量不高 。现在提前得病、提前残废、提前衰老、提前死亡 , 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 。
我们医院有一个病人 , 住院每天花费3000元钱 , 前前后后花了五十多万元 , 最后还是去世了 。50万元对他来说倒是小事 , 但是 , 14个人照顾他一个人 , 为什么呢?他一进重症监护室 , 就有6个护士在护理着;他家里人觉得6个护士照顾不放心 , 又雇了3个保姆 , 6加3 , 这就是9个人;两个女儿轮流值班 , 11个;老伴天天到 , 12个;住院医生管着他 , 13个;科主任查房 , 14个 。14个人照顾他一个人 , 半年花了50万元也没能活过来 。
所以说.一个人活到100岁还不够 , 还要健健康康才有意义 , 不然活着就是受罪 。
我们说人的正常寿命应该是120岁 , 我把60岁之前叫做“第一个春天” , 61岁至120岁是人生“第二个春天” 。“第一个春天”是耕耘的春天 , 你要上小学、中学、大学 , 还要成家立业 , 上有老、下有小 , 中间还要把老伴伺候好 。
真正幸福的人生 , 是“第二个春天” , 60岁退下来了 , 时间富余了 , 空间广阔了 , 阅历丰富了 , 经验成熟了 , 不再为衣食、子女、名利操劳奔波 。这个时候正可以享受人生 , 品味人生 , 欣赏人生 。所以 , 英国有句谚语说:“人生60岁才开始 。”
许多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 , 都是在“第二个春天”作出更大成就的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85岁时 , 一年画了165张画;苏联科学家巴甫洛夫80岁时提出大脑皮质反射学说;中国的陆游85岁时写的诗《示儿》流传千古;政治家也是如此 , 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理论时 , 已经七十多岁;数学家华罗庚教授也是在“第二个春天”创造他人生的辉煌 。
“第二个春天”的健康非常重要 , 不健康就会带来痛苦 。人生从60岁起 , 正是金色收获的秋天 , 人们应当在明媚的阳光下 , 健康享受每一天 。按照生命的规律 , 生命的结束一种叫“死亡” , 一种叫“凋亡” 。就像树叶 , 到秋天都掉光了 , 这就是凋亡 。按一些树种的生长程序 , 树叶到秋天可不都掉光 , 但是有的叶子春天就掉了 , 有的夏天也掉了 , 这就叫提前死亡 。
对于人类来说 , 活到100岁、120岁死了 , 这是正常的;才活了50岁、60岁就死了 , 那就不正常 。生命的凋亡是不可抗拒的 , 但这种死亡是可以设法避免的 。
一个人有病了 , 咱们可以治 。在生活中要饮食合理 , 天天运动 , 心态平衡 , 该高兴就高兴 , 不要大喜大悲 。如果做到这几条 , 基本上都是按照生命凋亡的过程 , 到该死的时候也就死了 , 这样的凋亡就是美丽的 。
给六十岁男人的忠告
养生已经是每个人都开始关注的话题 , 许多老年人也都是养生的专家 。但是养生专家提醒千万别走进养生的误区 。养生专家提醒老年养生的注意事项和正规放法 。
60岁是中老年交替的关键时期 , 许多人在这个时候会受到来自健康方面的困扰 。然而 , 也有相当一部分人 , 在60岁的时候仍然拥有30岁的心脏 , 身体状况一切良好 , 这关键在于他们有比较强的保健意识 。60岁的男性应该怎样防范疾病?常见病有哪些先兆?如何推迟和延缓衰老?健身应该注意什么?
锻炼隔天做一次 , 不能只爬楼梯
60岁的人应加强有氧锻炼 , 首推的锻炼项目是快步走 , 因为快步走既能提高心肺功能 , 又很安全 。快步走必须要达到一定的量才能管用 , 建议每周至少3次 , 隔天锻炼1次就可以了 , 但每次必须要保证快走30分钟以上 。60岁的人在进行力量练习时 , 与四、五十岁的人最大的区别应该是负重的不同 , 如果以前能保持10公斤负重练习的话 , 那么60岁时应减为8公斤以下 。60岁的人 , 最好不要将爬楼梯作为常规的锻炼项目 , 因为经常做爬楼梯的单一动作 , 极有可能会损伤膝关节 。
雾天不晨练 , 戒烟防污染
60岁以上的人肺病发生率高达14% , 尤其是患慢阻肺的人越来越多 。临床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是一种被动的治疗方法 , 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戒烟 。其次是改善和避免生活、工作环境中的粉尘污染 。另外 , 由于雾天也是慢阻肺发作的诱因 , 因此建议有晨练习惯的人在雾天暂时停止到户外晨练 。
防痴呆从60岁前开始
一般来说 , 预防老年痴呆应该从60岁前就开始 。因为 , 在记忆力下降和老年痴呆之间有一个阶段是值得重视的 , 就是轻度的认知障碍阶段 , 这时的治疗效果应该是最好的 。所以 , 有必要把老年痴呆的治疗时机提到60岁前 。
步入60岁后的健康保养守则
60岁是中老年交替的关键时期 , 许多人在这个时候会受到来自健康方面的困扰 , 然而 , 也有相当一部分人 , 在60岁的时候仍然拥有30岁的心脏 , 身体状况一切良好 , 这关键在于他们有比较强的保健意识 。60岁的男性应该怎样防范疾病?常见病有哪些先兆?如何推迟和延缓衰老?健身应该注意什么?
锻炼隔天做一次每次至少半小时
健身不能只爬楼梯
北京体育大学杨静宜教授:60岁的人应加强有氧锻炼 , 首推的锻炼项目是快步走 , 因为快步走既能提高心肺功能 , 又很安全 。快步走必须要达到一定的量才能管用 , 建议每周至少3次 , 隔天锻炼1次就可以 , 但每次必须要保证快走30分钟以上 。60岁的人在进行力量练习时 , 与四、五十岁的人最大的区别应该是负重的不同 , 如果以前能保持10公斤负重练习的话 , 那么60岁时应减为8公斤以下 。杨教授特别提到 , 60岁的人还应增加“运动体适能”练习 , 它是在运动、劳动及休闲活动中能够预防自身意外伤害的能力 。60岁的人运动体适能主要包括耐力、力量、柔韧度和体成分4项 , 其中的体成分主要是指脂肪含量不能超标 , 否则身体的灵活度就会受限 。适合60岁左右人群增强运动体适能的锻炼项目 , 除了快走以外 , 还可以是爬山、骑自行车等 。杨教授说 , 她不赞成60岁的人将爬楼梯作为常规的锻炼项目 , 因为经常做爬楼梯的单一动作 , 极有可能会损伤膝关节 。
雾天不晨练戒烟防污染
给自己一个通畅的呼吸
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副主任童朝辉:60岁以上的人肺病发生率高达14% , 尤其是患慢阻肺的人越来越多 。临床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是一种被动的治疗方法 , 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戒烟 。其次是改善和避免生活、工作环境中的粉尘污染 。另外 , 由于雾天也是慢阻肺发作的诱因 , 因此建议有晨练习惯的人在雾天暂时停止到户外晨练 。
哮喘也是一种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 病发时最好让病人吸入湿化氧气 , 以缓解气管过于干燥的症状 。也可以尝试让患者吸入热蒸汽 , 这样患者会觉得舒适一些 。童朝辉擅长:肺部感染、肺间质病、支气管哮喘等 。
早期治疗效果好情绪抑郁是先兆
防痴呆从60岁前开始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于欣:一般来说 , 预防老年痴呆应该从60岁前就开始 。我们提倡老年痴呆早期治疗 , 但是往往由于公众缺乏这方面的知识 , 很多病人到医院都已经是中晚期了 , 这时的治疗效果远远比不上早期治疗 。进一步讲 , 早期治疗效果也是有一定的问题的 , 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老年痴呆的治疗时机再往前提一提 , 在记忆力下降和老年痴呆之间有一个阶段是值得重视的 , 这属于轻度的认知障碍阶段 , 这时的治疗效果应该是最好的 。
当然 , 及早排除一些危险因素完全可以预防和推迟老年痴呆的发生 。情绪抑郁是患痴呆的一个先兆 。应该尽量避免高强度辐射以及大量吸烟、饮酒 。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 , 那就是55岁以后应该把记忆力测试 , 作为常规检查的一部分 。老年性痴呆的先兆临床见到最多的是在记忆力方面的下降 。一般认为随着年龄增大 , 记忆力下降是很正常的 , 但是如果突然记忆力快速下降 , 而且还伴有大小便失禁以及精神行为方面的改变 , 就应该引起高度警惕了 。预防老年痴呆在饮食上应该注意多吃一些补充大脑营养的食物 , 比如深海鱼类 , 少吃高胆固醇和高脂肪的食物 , 多一些清淡饮食 。
饮食习惯合理生活起居规律
骨质疏松可以“迟到”
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刘清和副主任医师: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 中老年高发 , 其特点是骨量减少 , 骨微结构退化 , 进而导致骨脆性增加 , 强度减低 。主要危险性在于可使发生骨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良好的营养状况和个人生活习惯等干预作用可以延缓骨质疏松的进程 , 并可降低和减轻其并发症 。概括来说 , 防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适量的蛋白质和热量为骨骼生长所必需 , 但过量蛋白可引起尿钙排出量增加 。平时应注意选择含钙高的食品 , 如奶制品、豆制品、芝麻酱、海米等 。要注意富含维生素D、K、C、A及微量元素的食物补充 , 包括鱼肝油、沙丁鱼、蛋黄、动物肝脏、红、黄、绿叶蔬菜等 。规律的体育运动以及保持体重也不容忽视 。要多晒太阳 , 避免大量吸烟、饮酒、喝咖啡、可乐等 。除此以外 , 还要积极治疗一些相关疾病 , 如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 。
刘大夫说 , 对骨关节最有好处的运动就是游泳 , 建议60岁左右的人多参加游泳锻炼 , 这是因为 , 在水里人体与地面是平行的 , 受浮力作用的影响 , 在水中身体的各个关节基本上不负重 。
劳逸结合营养全面
五谷杂粮能保动脉弹性
解放军306医院心血管内科王晓非主任:人到了60岁左右 , 必须要注意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各种疾病 , 包括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等 。其中临床最常见的是脑卒中和冠心病 。一般来说 , 男性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时间普遍比女性要早 。
王主任说 , 并不是在60岁以后才会出现动脉硬化 , 其实 , 动脉硬化从我们每个人出生时就有 , 只不过随着年龄增加 , 动脉硬化会逐渐加重 , 60岁后病态反应比较明显而已 。适当的预防可以使动脉硬化的程度变得相对缓慢 。主要措施之一是从60岁开始 , 每半年就要做一次体检 , 及早发现疾病的苗头 , 此外还要注意控制体重以及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三高”症状 。平时要劳逸结合 , 要经常活动 , 记住:只要动 , 就比不动要好 。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 , 开朗、愉快 。
尤其需要提醒的是 , 烟酒一定要节制 , 实践证明 , 在遗传基因等外因相同的情况下 ,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患病率明显要偏高 , 尤其是那些既有家族史又有吸烟不良嗜好的人 , 身体状况会更糟糕 。最后 , 王主任强调 ,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与饮食密不可分 , 常期高脂肪饮食者的患病率较高 。平时要多吃高纤维素的食物 , 如各种蔬菜 , 还应多吃五谷杂粮 , 如玉米、小米、高粱米以及各种豆类等 。
腌制食品和陈旧花生均能致癌
清茶淡饭最养胃
北京铁路总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蔺武:60岁左右的人群胃病发病率比较高 , 且男性是女性的3倍左右 。胃病可以发展为胃溃疡、胃穿孔、胃出血甚至胃癌 。在我国 , 胃癌的发病率居各器官恶性肿瘤的首位 , 约占1/4左右 。在致胃癌的诸多饮食因素中 , 高盐饮食为首要因素 。因此 , 在平时饮食中 , 应控制钠盐的摄取量 , 尤其要少吃腌制食物 。人们在腌制食物时 , 之所以要加入大量的食盐 , 是因为高浓度的盐能使细菌脱水死亡 , 从而达到较长时间不腐烂的目的 。同样 , 食入过量的高盐食物以后 , 因食盐的渗透压高 , 对胃粘膜会造成直接损害 。高盐食物不仅能影响胃酸分泌 , 还能在胃里转变为亚硝酸盐 , 具有极强的致癌性 。为此 , 欲防止胃炎及胃癌的发生 , 必须尽量避免食用高盐食物 。即使是从保护胃粘膜的角度来看 , 食物也是宜淡不宜咸的 。
另外 , 我们都知道花生是一种很有营养的食物 , 但需要提醒的是 , 花生不能放置时间过久 , 因为陈旧的花生里面含有一种黄曲酶的物质 , 它有很强的致癌性 , 临床发现 , 很多胃病发作是因吃了陈旧花生引起的 。要防止胃病除了以上所述外 , 还要控制烟酒 , 注意不要暴饮暴食 。最后还要注意劳逸结合 , 因为胃功能是受神经系统支配的 , 精神过度紧张或过于疲劳都会导致溃疡等胃肠疾病的发生 。
吃药不能滥毒性攻心肝
“老病号”可别吃错了药
解放军第306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药理学博士王杰松:60岁人群中不乏“老病号” , 选药或用药不当 , 药物滥用或误用均可引起药源性疾病 。
据统计 , 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达250万 , 在住院病人中 , 每年约有19.2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 。引发药源性疾病的原因很多 , 但从许多统计资料看 , 主要原因还是不合理用药 。滥用、错用药物或不按医嘱服药都易引起药源性疾病 。60岁左右的患者 , 由于生理机能的改变 , 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 , 如果仍按照正常剂量 , 极有可能由于药物蓄积引发药源性疾病 。
王博士指出 , 许多患者在疾病缓解后就停药 ,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任何疾病的病程都遵循一定的规律 , 疾病从缓解到痊愈也要经历一个过程 。到底什么时候停药 , 还需要区别对待 。有一些疾病无法根治 , 用药治疗只能减轻症状 , 一旦停药症状又会复发 , 需要不断维持给药 。有些药物长期服用 , 骤然停药后可发生停药反应 , 这时应逐步递减药量 , 直至停药或定期间断停药 , 切忌突然停药 。对于那些无特效药物的疾病 , 例如感冒 , 药物一般仅能治标(消除或减轻症状)不能治本(消除病因) , 最终要靠自身抵抗力才能消灭病毒 , 这一类药物在症状减轻后 , 可以停止使用 。
如果仅仅在疾病缓解阶段就停药 , 势必前功尽弃 , 从而会引起病情的反复 , 增加疾病治疗的难度 , 延误治疗时机 , 导致病程延长 , 增加耐药性 , 导致疾病向慢性化发展 , 甚至引起严重并发症 。
【老年人养生 人到六十又一春】总结:综上所述 , 我们知道了 , 六十岁养生很关键 , 因此大家一定要照着以上这些方法去做 , 那么你的“第二春”才能过的更加美好健康哦!(文章原载于《大家健康》 , 刊号:2012.03 , 作者:刘旭 , 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 并不代表小编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 , 请尽快与我们联系 ,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推荐阅读
- 老人养生 带你走进贾母的养生世界
- 对抗老年人失眠的“四步走”秘笈
- 老年人补充蛋白质可强壮肌肉
- 中老年人健康保障唐乐敏
- 浪漫爱情让老年人更加健康长寿
- 老人延年益寿养生15常
- 七对矛盾 老人养生的首要“敌人”
- 老年人谨慎锻炼才能够强身健体
- 中老年人股骨头骨折后的护理要点
- 大宝眼霜适合什么年龄的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