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翔|元宇宙未到 虚拟人先行

2021年 , “元宇宙”的热潮让数字虚拟人闯入大众视野 。 从2022年各平台的跨年活动到最近如火如荼的北京冬奥会 , 虚拟人频频亮相 , 扮演着重要角色 。
据不完全统计 , 2021年 , “数字人”融资事件合计20起 , 金额超20亿元 。 预计到2030年 , 我国虚拟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元 。
“解构虚拟人的概念我们就会发现 , 它的核心在于身份和资产 , ”民生证券元宇宙首席分析师马天诣表示 , 如今虚拟人的各种应用场景 , 本质上就是围绕这两个核心概念展开 。 “具体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真人的分身 , 比如明星的虚拟形象;另一种是大众重构的虚拟身份 , 比如大家在游戏里的各种角色;最后一种就是作为商业资产存在的虚拟偶像 。 ”
人工智能技术无疑是支撑起虚拟人发展的关键 。 虚拟人的动作要足够自然流畅 , 需要强劲的硬件设备和更为优异的人工智能算法 。 经历多年迭代 , 虚拟人制作成本有所下降 , 但是打造一个优秀虚拟人的花费依然在百万量级 。
虚拟人究竟贵在哪里?风语筑虚拟人项目负责人陈云翔举了个例子:“虚拟人物大量的毛发建模 , 需要极高的算力渲染支持 。 ”据介绍 , 成年人一般有十万根左右的头发 , 而许多虚拟人为了满足更高的建模要求 , 头发数量达到了二十至三十万根 。 与此同时 , 毫秒级的动作捕捉也是技术难点 。
虽然目前虚拟人在长相、动作以及交互等方面 , 还不能称为逼真的数字人 , 距离在日常生活中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但虚拟人潜藏的应用场景给技术、行业、生活带来的变革与重塑 , 其想象空间巨大 , 令人期待 。
风语筑副总经理张树玉表示 , 虚拟人作为元宇宙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 它的出现给了元宇宙一个从概念走向现实的切入点 。 元宇宙未到 , 虚拟人先行 。
采访人员 罗茂林 朱翔
视频制作 朱翔
配音 罗茂林
制片 张骄
监制 潘林青
【陈云翔|元宇宙未到 虚拟人先行】上海证券报新媒体部视频工作室出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