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病毒性心肌炎配方

【原方配方组成】当归9克,生地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6克,赤芍6克,柴胡3克,甘草6克,桔梗5克,川芎5克,牛膝9克 。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侵犯心脏,引起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心肌间质炎性改变 。多种病毒均可引起,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流感、脊髓灰质炎、腮腺炎、风疹、腺病毒等为主要病源,其中以柯萨奇病毒居首位 。柯萨奇病毒引起的心肌炎为婴儿期最常见的心肌炎,成年人发病亦不少见,常伴有心包炎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根据临床症状、病程、转归可分为亚临床型、轻型自限型、猝死型、隐匿进行型、慢性迁延性心肌炎和急性重症心肌炎 。一般在发病前有病毒感染史,如发热、咽痛、咳嗽、肌痛、皮疹等 。自觉周身乏力,心悸,胸闷,长出气,气急,头晕,面色苍白,紫绀,活动后上述症状加重 。查体中发现心脏扩大,奔马律,心包炎,心律加快,心电图可有心律失常、传导阻滞、ST-T改变,同时各种心肌酶出现升高 。另外,还应除外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临床上有相当比例的患者症状并不典型,往往给诊断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如高度怀疑本病,则应作为“疑似心肌炎”给予对症治疗和及时随诊,以利于了解病情和尽快确诊 。多数患者经及时治疗后获痊愈,不遗留任何症状和体征,部分患者由急性转为慢性,逐渐发展为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心律失常,有的甚至合并栓塞性并发症 。
病毒性心肌炎属中医的“心悸”、“怔忡”、“胸痹”、“真心痛”、“虚劳”等范畴 。祖国医学虽无心肌炎之病名,但对其病因病机和治疗很早即有论述,中医认为,正气不足,热毒侵心为本病主要病机,其病位在心,病理产物为痰饮、瘀血 。中医辨证分型可分为:热毒侵心型、气阴不足型、痰湿内阻型、气滞血瘀型、阳气亏损型、心阴虚损型、心阳不振型、阴阳两虚型、心肾两虚型等 。血府逐瘀汤主要适用于气滞血瘀型 。
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9克,川芎9克,生地9克,桃仁9克,牛膝9克,川楝子9克,延胡索9克,红花6克,赤芍9克,柴胡5克,丹参15克 。
若热毒深重者,加贯众30克,生山栀子12克;咽痛者,加马勃3克,山豆根9克;偏气虚者,加黄芪30克;偏阴虚者,加沙参12克;烦躁不安者,加酸枣仁6克,柏子仁9克;胸闷者,加降香1.5克,瓜蒌15克;心悸甚者,加珍珠母15克,甘松6克;心动过缓者,加附子10克,仙茅12克;心动过速者,加万年青10克 。
(1)根据《新中医》,1987,(12):19,毛如宝报道: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2例,其中1例进步,1例无效 。处方:当归9克,川芎9克,生地9克,桃仁9克,牛膝9克,川楝子9克,元胡9克,赤芍9克,白芍9克,红花4.5~6克,柴胡4.5克,丹参15~30克 。心前区痛甚者,加蒲黄9克,五灵脂9克;胸闷者,加瓜蒌15克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
【血府逐瘀汤病毒性心肌炎配方】(2)根据《辽宁中医杂志》,1991,(12):20,田种升报道:用中药分型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9例,痊愈18例,有效28例,无效3例 。其中气滞血瘀型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处方:生地12克,赤芍12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柴胡10克,枳壳10克,甘草6克,丹参30克,三七粉2克(冲服),木香10克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15天为1疗程,酌情进行下一疗程治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