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祝贺!中国学者,一天6篇Nature!

据青塔学术报道 , 2月10日凌晨 , 我国学者在Nature发表了6篇论文!
其中 , 3篇来自同一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而就在上周 , 中科大团队刚刚登上Science期刊 。
这所“偏安”合肥、每届招生规模不足2000人的中国顶尖学府 , 正在低调地铸就着一个又一个学术奇迹 。
新浪科技综合|祝贺!中国学者,一天6篇Nature!
文章图片
图1/8

3篇Nature中 , 两篇偏物理方向 , 一篇属于生命科学研究 。
潘建伟院士团队Nature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赵博等与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白春礼小组合作 , 相关成果以“Evidence for the association of triatomic molecules in ultracold 23Na40K?+?40K mixtures”为题 , 发表于Nature 。
新浪科技综合|祝贺!中国学者,一天6篇Nature!
文章图片
图2/8

研究团队在超冷原子分子混合气中首次合成三原子分子 , 向基于超冷原子分子的量子模拟和超冷量子化学的研究迈出重要一步 。
新浪科技综合|祝贺!中国学者,一天6篇Nature!
文章图片
图3/8

值得一提的是 , 仅在一周前 , 潘建伟、姚星灿、陈宇翱等与澳大利亚科学家胡辉合作 , 取得了“有望成为量子模拟领域的一项里程碑”的研究成果 , 发表于Science期刊 , 可谓是顶刊“拿到手软” 。
新浪科技综合|祝贺!中国学者,一天6篇Nature!
文章图片
图4/8

2020年 , 中科大潘建伟院士团队 , 与中科院合作构建了“九章”量子计算机原型机 , 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 。
到现在 , 他们关于“量子通信”、“量子模拟”等令世界瞩目的学术成就仍然源源不断 , 可以说 , 在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科学研究项目、关键“卡脖子”技术难题攻关方面 , 中科大的地位 , 无可替代 。
陈仙辉院士团队Nature
同时 ,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陈仙辉、吴涛和王震宇组成的科研团队 , 近日在笼目超导体CsV3Sb5中发现一种新型电子向列相 , 相关成果在Nature上发表 。
新浪科技综合|祝贺!中国学者,一天6篇Nature!
文章图片
图5/8

该发现不仅为理解笼目结构超导体中电荷密度波与超导电性之间的反常竞争提供了重要实验证据 , 也为进一步研究关联电子体系中与非常规超导电性密切相关的交织序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
新浪科技综合|祝贺!中国学者,一天6篇Nature!
文章图片
图6/8

刘海燕教授团队Nature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刘海燕教授、陈泉副教授团队基于数据驱动原理 , 开辟出一条全新的蛋白质从头设计路线 , 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上 。
新浪科技综合|祝贺!中国学者,一天6篇Nature!
文章图片
图7/8

在蛋白质设计这一前沿科技领域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 , 为工业酶、生物材料、生物医药蛋白等功能蛋白的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新浪科技综合|祝贺!中国学者,一天6篇Nature!
文章图片
图8/8

中科大:体量虽小、能量惊人
在教育部公布的首批“双一流”建设名单中 , 中科大共有11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 是全国唯一一所“数理化天地生材”学科均入选的高校 。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 , 中科大的物理学、生物学等7个学科入选了A+学科 , 占到28个参评一级学科的四分之一 。
在建校的64年里 , 中科大始终传承“科研报国、追求卓越”的精神 , 为看似枯燥的基础学科研究 , 增添着一道道散发理性与智慧的光 。
这所“小而精”的大学 , 最不缺的就是耐得住寂寞的人 , 他们用自己的勤劳、热忱 , 不停地刷新着各个学科的学术高度 。
【新浪科技综合|祝贺!中国学者,一天6篇Nature!】来源:青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