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克良 茅台第一任董事长季克良:实现毛主席对茅台的希望,申请武警守卫

季克良 茅台第一任董事长季克良:实现毛主席对茅台的希望,申请武警守卫

文章图片

季克良 茅台第一任董事长季克良:实现毛主席对茅台的希望,申请武警守卫

文章图片

季克良 茅台第一任董事长季克良:实现毛主席对茅台的希望,申请武警守卫

文章图片

季克良 茅台第一任董事长季克良:实现毛主席对茅台的希望,申请武警守卫

文章图片

季克良 茅台第一任董事长季克良:实现毛主席对茅台的希望,申请武警守卫

文章图片



如果说二十年前购置了多套房产的“房多多”们踩准了资本的风口 , 能迎风起飞 , 那么 , 二十年前如果入了“茅台”的“坑” , 收益丝毫不比“房多多”们少 。
2000年时 , 茅台终端售价仅200元/瓶 , 而在今天2000年版的茅台拍卖价超过6000元/瓶 , 上涨30多倍 。
即使与现在的官方售价1499元/瓶相比 , 上涨也7倍之多 , 即便如此 , 真正要喝茅台的人却很难以1499元的售价买到53度飞天茅台 , 因为即便是在二手市场53度飞天茅台的回收价都在2300~2500元之间 。
而如果手里拥有1975年前版本的茅台收藏的人 , 单瓶拍卖价可达十万元以上 , 以1971年产的茅台为例 。
当时售价4.07元/瓶 , 以十万拍卖价对比 , 上涨25000倍 , 茅台的成长与国家的蓬勃发展一致 , 经历十分传奇 。

两千余年:从“果酒”走到“国酒”桃李春风一杯酒 , 江湖夜雨十年灯 。 茅台的风光不只是从资本的力量觉醒后才正式进入普通百姓的视野的 。
早在八百多年前 , 茅台就已经进入中国历史 , 但茅台并不是一开始就作为酱香型酒而存在的 。
据地方志《遵义府志》记载 , “枸酱 , 酒之始也 。 ”“枸”是起源于战国时代的中国西南地区夜郎古国的一种植物 。
“枸树如桑 , 长二三寸 , 味酢”“其子如桑椹” , 枸酱则是使用“糖渍”的手法 , 在枸成熟变黑后 , 采摘浸泡于蜂蜜而成 , 可见 , “枸酱酒”最早是一种果酒 。
枸酱酒正式进入正统的中央王朝也有一定的机遇 , 枸树所在的夜郎国是占据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由大大小小的部落组成的酋长国 , 位置在今天的珠江流域一带 , 占据天险 , 交通不便到达中原城市 。

枸酱酒辗转流传到珠江流域附近的南越国及巴蜀地区 , 特殊的机遇下 , 中央使者在南越地区喝到了“枸酱酒”便一心想敬献天子 。
司马迁的《史记》印证了这一点 , 《史记》载 , 公元前135年 , 汉武帝派遣使者唐蒙出使南越 , 喝到了枸酱酒 , 并将其带回长安 , 献给汉武帝品尝 。
汉武帝赞其“甘美之” , 这也是茅台的前身“枸酱酒”第一次在核心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 。
匹夫无罪 , 怀璧其罪 , 南越国、夜郎国先后被汉武帝、汉成帝所灭 , 枸酱酒都“难辞其咎” 。
初出惊人之后 , 茅台在唐宋之际越发成熟 , 大曲作为酿酒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微生物之一 , 在唐宋年间 , 茅台一带所产的大曲酒一跃成为朝廷贡品 。
到元明时期 , 酿酒工艺日趋成熟 , 茅台地区出现“户户闻酒香”的盛况 , 在此期间 , 茅台贡酒也通过南丝绸之路走出中国被传播到海外 。

在村村有作坊的酿酒之乡 , 逐渐发展成“三茅”——王茅、华茅、赖茅作为茅台的代表 , 三茅分别是1862年成立的华氏“成义烧坊”、1879年成立的王氏“荣太和烧坊”和1929年成立的赖氏“恒兴烧坊 。
1951年贵州省解放 , 三茅在1952年被收归国有 , 并改制成为国营茅台酒厂 。
真正意义上的茅台工艺则来自于赖氏的“恒兴酒厂” , 赖茅酒的创始人赖正衡本是军营统领 , 在被调到贵州怀仁阻击太平军后 , 解甲归田创办了赖氏“茅台烧春酒坊” 。
赖正衡的孙子赖嘉荣经过研究 , 独创“回沙”工艺 , 将酿酒传统工艺进行突破 , 创造出了最完美的酱香大曲酒 , 也就是今天驰名中外的酱香茅台的前身 。
从王朝光环上退下来 , 1915年 , 是茅台酒登上现代舞台的最大契机 , 也是茅台“瓶碎震中外”的佳话节点 。

1915年为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 , 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 , 贵州推王茅、华茅酒样参展 , 彼时的茅台盛装在土陶容器中 , 也显得十分寒碜 , 很难另各国代表侧目 。
然一位代表不小心地“手滑” , 让茅台碎罐而出 , 一时间展厅酒香四溢 , 引发了轰动 , 也使茅台获得了代表最高荣誉的金质奖章 , 茅台酒因此一战成名享誉中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