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做孩子的上司和奴仆


别做孩子的上司和奴仆
别做孩子的上司和奴仆,孩子的成长与我们父母息息相关,孩子的个性发展和父母有很大的关系 , 我们在与孩子相处中,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以命令或者事事遵从的态度与孩子相处,父母千万别做孩子的上司和奴仆 。
别做孩子的上司和奴仆1为人父母者最大的失败是被孩子视为上司或者奴仆
为人父母者所能遭到的最大的失败却并非被自己的孩子视为对手和敌人,而是被视为上司或者奴仆 。现在做父母的似乎都有一个雄心 , 要亲手安排好孩子的整个未来 。从入学、升学到工作、出国,从买房、买车到结婚、生子,皆未雨绸缪,为之预筹资金,乃至亲自上阵拼搏,觉得这样才是尽了责任 。
我想提醒父母们的是:孩子的未来岂是你们决定得了的?他的未来,一半掌握在上帝手里 , 即他的外在遭遇,另一半掌握在他自己手里,即他应对外在遭遇的心态和能力 。对于前一半,你们完全无能为力;对于后一半,你们倒是可以起很大作用的,就是给他以正确的教育,使他在心智上真正优秀 , 从而既能自己去争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难 。倘若你们不在这方面下工夫,结果培养出了一个心智上的弱者,则我可断定 , 有朝一日你们必定会发现,你们现在为他的苦心经营全都是白费力气 。
对孩子的爱是要有品格的
我觉得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爱是要有品格的,并不是说你出于对孩子的爱,你为了孩子的好,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 。你真正的爱孩子话 , 你就是应该让孩子现在就快乐,而且让他一生能够健康的成长,就是这个方向是对头的才行,如果孩子现在就不快乐 , 然后他的人性是扭曲的 。他的人性一旦扭曲之后,他将来有的是苦吃了 , 所以如果父母没有警惕到这一点的话,那你的这个爱,我觉得品格太低,你实际上是害了孩子 。
所以我说父母对孩子的爱,不能仅仅是表现在,物质上的关爱 , 或者是一些具体的处境上的关爱,譬如为他上一个好学校?。?为他买车买房啊,安排人生啊,甚至为他出国,都做好准备,这就算尽到了责任了?不是这样的,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精神上的关爱 。
让孩子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
从一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最能看出这个人自己的人生态度 。那种逼迫孩子参加各种竞争的家长,自己在生活中往往也急功近利 。相反,一个淡泊于名利的人,必定也愿意孩子顺应天性愉快地成长 。
我由此获得了一个依据,去分析貌似违背这个规律的现象 。譬如说,我基本可以断定,一个自己无为却逼迫孩子大有作为的人,他的无为其实是无能和不得志;一个自己拼命奋斗却让孩子自由生长的人,他的拼命多少是出于无奈 。这两种人都想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的未遂愿望,但愿望的性质恰好相反 。
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我在人生中最看重的东西,也就是我在教育上最想让孩子得到的东西 。进一个名牌学校,谋一个赚钱职业,这种东西怎么有资格成为人生的目标?所以也不能成为教育的目标 。我的期望比这高得多,就是愿孩子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 。
不上培训班不是输在起跑线上
有一些家长说 , 孩子处于学龄前阶段还能坚持自己的教育价值观,没有把孩子送去上各种培训班,可孩子上了小学以后,看到周围越来越多的家长给孩子选择了各种音乐、绘画、学科培训班,自己感觉没有办法再坚持下去了,自己觉得特别孤独,而且可能还有未来的风险 。
我觉得这是赌博,一面是应试教育,让孩子完全按照那个路子来走,来适应;另外一面我觉得是素质教育 。那么,把赌注押在什么上面呢?我是这样想的,你把赌注押在应试教育上,输了就全盘皆输,连素质也没有了,赢了也不过是赢的是速度——应试教育,一个比较有利的地位,但是最后是不是有成效还很难说;如果押在素质教育 , 输了无非就是应试上面吃点亏 , 但是我觉得赢了最重要的东西 。一个人将来路长着呢!我相信素质好的人 , 最后他赢是真正的赢 , 如果应试好、素质不好的话,赢也是表面的 。
那么你逼孩子学那么多东西,他将来就幸福吗?就成功?我才不相信,我觉得你现在就搞这样一种错误的教育,他结果一定不会好,所以这个家长要一定想得开一点 。我觉得,老天让你当了父母,就是对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不能追随其他人 。一个人在价值观上就是要自己做主,要有自己的价值观,尤其在培养孩子的这个问题上,你采取什么样的价值观了,一定是你自己的事,我是根本不在乎这些东西的,我孩子什么班都不上的现在好的很啊 。
成为孩子的好朋友是父母最大的成就
我总是有这个感觉,孩子投胎到你家里来了,这是一个灵魂选择了你的家庭,这是你的荣幸,但是你始终要记得他不是属于你的,他是独立的 。随着孩子长大,这一点是越来越明显了,一定不会按照你定的道路去走,他有自己的人生轨道 。所以从这一点来说你不能支配他的灵魂,既然都是独立的灵魂 , 那么其实父母和孩子之间都是平等的关系 。我觉得父母跟孩子之间最好的关系是是成为朋友,不但是自己把孩子当成了朋友 , 而且孩子又把你当成他的好朋友 。
我是有两个儿子 , 还有一个女儿,女儿今年比较大,上高二了 。我觉得是有个过程的,就是说孩子很小的时候,基本上是一种生物性的关系,他就是个小动物,他就需要这种天然的快乐,所以孩子小的时候 , 我是可以花很多时间跟他在一起玩 , 让他快乐 。这个过程非常重要 。但是当孩子长到一定年龄之后,他的理性开始觉醒的时候,那个时候,是要调整心态的 。因为那个时候,社会性的东西就进来了 。所以那个时候,你的最大的成就是什么,是成为孩子的朋友 。
多少孩子有心事,第一个要瞒的就是父母,有了心里话,最不愿意讲的就是父母,这很可怕,也很可悲 。所以我在这个方面努力,始终把孩子当成我的朋友,但是孩子能不能始终把我当成知心朋友 , 还不知道,正在努力 。
父母花时间陪孩子,跟他在一起共度欢乐的时光 。这些经历对于孩子来说,实际上是给他人生打底色的时候 。如果他的童年时代家庭充满了欢乐、充满了爱的话 , 那他的人生底色是温暖光明的,我相信他将来一定会是心灵健康的、情商良好的 。
别做孩子的上司和奴仆2现在做父母的似乎都有一个雄心,要亲手安排好孩子的整个未来 。从入学、升学到工作、出国,从买房、买车到结婚、生子,皆未雨绸缪,为之预筹资金,乃至亲自上阵拼搏,觉得这样才是尽了责任 。
我想提醒你们的是:孩子的未来岂是你们决定得了的?他的未来,一半掌握在上帝手里,即他的外在遭遇,另一半掌握在他自己手里,即他应对外在遭遇 的心态和能力 。对于前一半,你们完全无能为力;对于后一半,你们倒是可以起很大作用的,就是给他以正确的教育,使他在心智上真正优秀,从而既能自己去争取 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难 。倘若你们不在这方面下工夫 , 结果培养出了一个心智上的弱者,则我可断定,有朝一日你们必定会发现,你们现在为他的苦心经营 全都是白费力气 。
教育的真正目标 , 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
从一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最能看出这个人自己的人生态度 。那种逼迫孩子参加各种竞争的家长,自己在生活中往往也急功近利 。相反,一个淡泊于名利的人,必定也愿意孩子顺应天性愉快地成长 。
我由此获得了一个依据,去分析貌似违背这个规律的现象 。譬如说,我基本可以断定 , 一个自己无为却逼迫孩子大有作为的人,他的无为其实是无能和不 得志;一个自己拼命奋斗却让孩子自由生长的人,他的拼命多少是出于无奈 。这两种人都想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的未遂愿望,但愿望的性质恰好相反 。
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我在人生中最看重的东西,也就是我在教育上最想让孩子得到的东西 。进一个名牌学校,谋一个赚钱职业,这种东西怎么有资格成为人生的目标?所以也不能成为教育的目标 。我的期望比这高得多,就是愿孩子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 。
【别做孩子的上司和奴仆】我肯定不是什么教子专家,只不过是一个爱孩子的父亲而已 。既然爱,就要做到两点 , 一是让孩子现在快乐,二是让孩子未来幸福 。在今天,做到这两点的关键 , 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尽可能健康生长的小环境 。
做父母的很少有不爱孩子的,但是,怎样才是真爱孩子,却大可商榷 。现在的普遍方式是,物质上无微不至 , 功课上步步紧逼,精神上麻木不仁 。在我看来,这样做不但不是爱孩子 , 而且是在害孩子 。
要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能够快乐、健康、自由地生长
真爱孩子的人,一定会努力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以此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具体怎么做,我说一说我的经验供参考 。要点有三 。其一,舍得 花时间和孩子游戏、闲谈、共度欢乐时光,让孩子经常享受到活生生的亲情 。其二,尽力抵制应试教育体制的危害,保护孩子天性和智力的健康生长 。其三,注意培 育孩子的人生智慧和独立精神,不是给孩子准备好一个现成的未来,而是使孩子将来既能自己去争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难 。
对于孩子的未来,我从不做具体的'规划,只做抽象的定向 , 就是要让他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心智优秀的人 。给孩子规定或者哪怕只是暗示将来具体的职业 路径,是一种僭越和误导 。我只关心一件事,就是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能够快乐、健康、自由地生长 。只要做到了这一点,他将来做什么 , 到时候他自己会做 出最好的决定,比我们现在能做的好一百倍 。
今日的家长们似乎都深谋远虑,在孩子很小时就为他将来有一个好职业而奋斗了,为此拼命让孩子进重点学校和上各种课外班 。从孩子这方面来说,便是 从幼儿园开始就投入了可怕的竞争,从小学到大学一路走过去 , 为了拿到那张文凭,不知要经受多少作业和考试的折磨 。可是在我看来,这种教育方式恰好一开始就 是输局了 。身心不能自由健康地发展,只学得一些技能,将来怎么会有大出息呢?
一个人从童年、少年到青年 , 原是人生最美好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现在这个价值被归结为只是为将来谋职做准备 。多么宝贵的童年和青春,竟为了如此渺小的一个目标做了牺牲 。
我要对聪明的大人说:倘若你珍惜你的童年,你一定也要尊重你的孩子的童年 。当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时 , 不要用你眼中的正经事去打扰他 。当孩子编织 美丽的梦想时,不要用你眼中的现实去纠正他 。如果你执意把孩子引上成人的轨道,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正是在粗暴地夺走他的童年 。
素质教育的收获是无人能剥夺的 , 必将在整个人生中长久地发生作用
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学校教育的作用有二,一是给素质教育加分 , 二是给应试教育减负 。
在智力教育中,最不重要的是知识的灌输 。当然可以教孩子识字和读书,不过,在我看来,这至多是手段,决不可当作教育的目标和标准 。追求孩子识多 少字和背多少古诗,甚至以此夸耀,那不但可笑 , 而且可悲 。教授知识的方法是否正确,究竟有无价值,完全要看结果是激发了还是压抑了孩子的求知兴趣 。活跃的 理性能力是源头,源头通畅,就有活水长流;源头干涸,再多的知识也只是死水 。
对于孩子的智力教育,我不是一个很用心思的家长 , 没有什么周密的计划 。不过,我比较有心,会留意孩子的智力闪光 , 及时给予赞扬和肯定 。事实上,幼儿理性觉醒的能量是非常大的 , 一定会有好奇、多问、爱琢磨等表现,所需要的只是加以鼓励,给他一个方向,使他知道这些都是好品质,从而满怀信心地继续发 扬 。相反 , 倘若对于自然生长的智力品质视而不见,却另外给他规定一套人为的标准,他在智力发展的路上就难免左右失据、事倍功半了 。
我深信,熏陶是不教之教,是最有效也最省力的教育,好的素质是熏陶出来的 。因此,做父母意味着人生向你提出了一个要求:必须提高你自己的素质 。
父母最大的失败是被孩子视为上司或者奴仆
音乐、绘画、体育这些才能,从一个方面来看,是特殊的天赋,只有少数人适合于以之为专业;从另一个方面来看 , 又是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素质,每一 个人都可以以之为自己的爱好 。把所谓特长的考核纳入应试教育体制,其结果一方面是使艺术教育、体育的性质发生了扭曲 , 把它们由人的天性自由发展的形式蜕变 成了应试的工具,另一方面则在原已过于沉重的功课之外又给孩子们增添了新的负担 。
幼儿都会表现出艺术上的某种兴趣和能力,比如绘画、音乐、舞蹈等 ,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长大了都要成为艺术家,都能成为艺术家 。做艺术家必须有天 赋,而单凭幼儿期的兴趣是不能断定有天赋的 。幼儿期艺术活动的真正价值在于 , 它是心智发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能使幼儿的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得到 良好生长 。这本身就是重大收获,不管孩子将来从事什么职业,这个收获都会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来 。
在我看来,长期强迫孩子学习一门艺术,是完全违背艺术的本性的 。这样做往往是出于强烈的功利目的 , 最后即使培养出了一个艺术上的能工巧匠,付出的惨痛代价却是不可治愈的心灵创伤和人性扭曲 。
做父母做得怎样,最能表明一个人的人格、素质和教养 。被自己的孩子视为亲密的朋友,这是为人父母者所能获得的最大的成功 。不过,为人父母者所能遭到的最大的失败却并非被自己的孩子视为对手和敌人,而是被视为上司或者奴仆 。
【别做孩子的上司和奴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