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忠贞”


? ? ??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爱情婚姻讲究从一而终,至死不渝 , 说白了就是“忠贞” 。比如刘兰芝焦仲卿,梁山伯与祝英台,许汉文与白素贞……可是从古至今,这样的爱情婚姻,流传于世的故事不少,真实发生的可能并不多 。所以我相信,这些故事的流传,除了赞颂主人公们反抗封建礼教和封建势力压迫的精神之外,在更大程度上体现的是人们对忠贞爱情婚姻的向往 。电视剧《大染坊》里卢家大少爷有一句经典台词,他说“男人无所谓忠诚,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太低; 女人也无所谓忠贞,忠贞是因为受到的引诱不够 。”听起来有些无厘头,然而事实上也的确道出了男女间忠贞或忠诚的脆弱以及世人对爱情婚姻变幻的无奈 。
? ? ? ? 在中国古代 , 婚姻家庭中实行的是妻妾制度 , 女性地位与今天是没法比的 。那时候的爱情婚姻有两个极端 , 一方面是王公贵族和官僚士绅们的一夫多妻,另一方面是平民百姓的一夫一妻乃至光棍遍地 。古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 平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社交范围也很狭窄,再加上严格的礼教束缚,尤其是男女之间的交往,授受不亲,发乎情止乎礼,所以平民百姓男女或夫妻之间爱情婚姻的忠贞或忠诚根本就不算事,你想不忠贞可能都没机会 。而那些有权有钱的老爷们则妻妾成群,且谁都知道生死有命,早晚有一天功名利禄都得撒手,那么官爵和财富的延袭传承就显得异常重要,因此血脉纯正,子女多多是必须的,那么妻妾成群,并要求她们对男人忠贞也是顺理成章的 。
? ? ? ? 中国古代还有一个人群,既有别于平民百姓 , 又不同于官僚士绅 , 那就是文人墨客 。他们既不必像官绅们那般顾及面子以及为遵守纲纪科律和维护礼教而虚伪做作,也比平民百姓有文化,社交广泛,眼界开阔,对世道人心看得透彻;且风流儒雅,放荡不羁,在男女交往方面也开放得多 。因为有诗歌点缀,有词曲相传,这个人群中的很多男女情事自然就会成为“故事”而流传,但是说到忠贞,最早看破不说破的也许就是他们 。李白,柳永,唐寅等等在历史上都是典型的风流才子,狎妓游荡,词曲酬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所谓忠贞,可以赞颂,也可以信仰,但没有人强迫你必须那样做 。或者说,既然做不到索性也不必装 。
? ? ? ? 十九世纪后期,随着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逐渐兴起,妇女们走出家庭踏上社会 。妇女的解放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实际上同时也解放了男人 。到二十世纪初,这种潮流逐渐影响到中国,两千多年的礼教枷锁也在一场辛亥革命中被打破,尽管并不彻底,但社会风气为之一变 。随着脚的解放,妇女的身心也随之解放了,男女接触的机会多了,人们的情感视野顿时开阔起来 , 一时之间离婚、逃婚,自由恋爱,乃至三角恋、忘年恋等等也一下子多起来 , 在引领时尚的文化人和社会名流中,爱情婚姻的“忠贞”已经成为边缘话题,民国期间甚至有很多文学作品专门以名人们乃至作家们自己的风流韵事为题材,为尊者讳,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之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人们的感情似乎也没有着落,谈忠贞也有点奢侈 。又过了一百年 , 时至21世纪,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 , 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 , 人们的精神生活——主要是情感方面——也随之泛滥,爱情婚姻的自由程度发展到了超乎常人的想象 , 老夫老妻年过半百同床异梦的,中年夫妻离婚多年还瞒着孩子的,年轻人闪婚闪离的等等现象比比皆是,现在的年轻人,结婚前如果没谈过几次恋爱,基本可以被视为“稀有动物” 。
? ? ? ? 人对异性的好奇、喜欢和爱恋,首先是出自于生理本能 , 这一点无异于动物 。但人毕竟是“高等”动物,因为人有文化的“帽子” , 有道德的“外衣”,穿戴上这一身,人跟猴子就有了本质的区别 , 对异性的爱恋就必须含蓄 。于是古希腊先贤柏拉图先生创造了一种极端含蓄的“精神恋爱”之说 , 就是男女之间只有情感精神交流,而无肉体接触之实,不知道这位古希腊思想家是真的纯洁到这种程度抑或是经历了什么奇幻的人生竟而终身未婚 , 忠贞,好像也谈不上 。
? ? ? ? 上帝造人说盛行于世以后,没有人怀疑亚当和夏娃之间爱情的忠贞,因为他们是一对一,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假设——因为《圣经》中没有说 , 所以只好大逆不道地假设——当时在伊甸园里还有别的女人的话,亚当可以选择,那么夏娃是不是唯一就很难说了 。同时,那个诱惑他们的邪恶之果——苹果也是一样,假设还有梨、桃子,菠萝蜜……后果将不堪设想 。伊甸园那么好他们都能住腻歪了,夏娃再好,时间久了难保亚当不腻外,反过来说是一个道理,如果当时伊甸园里不止亚当这一个男人,夏娃也未必就只会爱上亚当,以此看来,亚当和夏娃之间的忠贞,前提是没有选择,没有其他的诱惑,如果这些前提多了 , 那么,伊甸园恐怕早就乱套了吧?现在的伊甸园,到处是亚当,到处是夏娃,四季供应水果,这么多选择,这么多机会,这么多诱惑,想忠贞实在是太难了 。现代人的爱情婚姻之所以变幻莫测 , 有始无终,不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么?过去我们总是相信,人之所以能够幸福,是因为我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 然后努力地去追求;然而生活教会我们的是,这还不够 , 我们还得知道自己不要什么,然后,勇敢面对 , 不受诱惑,能够放下,能够割舍 。
? ? ? ? 德国有个大胡子老爷爷叫卡尔马克思,他创造了一种学说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他说真理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要历史地看待问题 , 爱情的忠贞恐怕也不能例外 。男女之间的爱情是否忠贞 , 应该这样看:相爱时是要绝对忠贞的,疲劳以后或分手以后 , 那就是相对忠贞的 。我看到许多人都赞成这样的话:相爱的时候要倾心所爱,不爱了,就放T走 。这让我想起《庄子·大宗师》里的一个故事:说河水干了 , 两条鱼“相橐允?,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实在是现代人对爱情的最宽容的解释,也是最无奈的解释 。请恕我不敬,引用了马爷爷和庄先生的学说来如此荒诞的分析现在的爱情问题 ,也希望前辈先贤们地下有知能原谅我这后生小子的唐突无知 。
? ? ? ? 《大话西游》里有一个情节,是至尊宝跟菩提大哥的一段对话:
【也说“忠贞”】 ? ? ? ? ——爱一个人需要理由么?
? ? ? ? ——不需要么?
? ? ? ? ——需要么?
? ? ? ? ——不需要么?
? ? ? ? 其实,爱一个人不需要理由,但是,一生只爱一个人可能就需要理由 。所以,主题歌的名字叫做——《一生所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