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一、不能仅从销售情况看企业盈利能力
对企业销售活动的获利能力分析是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重点 。在企业利润的形成中,营业利润是主要的来源 , 而营业利润高低关键取决于产品销售的增长幅度 。产品销售额的增减变化,直接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的好坏 。因此,许多财务分析人员往往比较关注销售额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试图只根据销售额的增减变化情况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 。然而,影响企业销售利润的因素还有产品成本、产品结构、产品质量等因素,影响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因素还有对外投资情况、资金的来源构成等,所以仅从销售额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不够的,有时不能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
二、要关注税收政策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税收政策是指国家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任务,选择确立的税收分配活动的方针和原则,它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税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利于调节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为企业提供公平的纳税环境,能有效调整产业结构 。税收政策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 , 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企业能够享受税收优惠,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不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企业,则被要求缴纳高额的税收 , 从而不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 。因此,国家的税收政策与企业的盈利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评价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离不开对其面临的税收政策环境的评价 。然而,由于税收政策属于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很多财务人员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只注重对影响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进行分析,而容易忽视税收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
三、重视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企业的利润主要由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非经常项目收入共同构成,一般来说,主营业务利润和投资收益占公司利润很大比重 , 尤其主营业务利润是形成企业利润的基础 。非经常项目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有一定的贡献,但在企业总体利润中不应该占太大比例 。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很多财务分析人员往往只注重对企业利润总量的分析,而忽视对企业利润构成的分析 , 忽视了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实际上,有时企业的利润总额很多,如果从总量上看企业的盈利能力很好 , 但是如果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一些非经常性项目,或者不是由企业主营业务活动创造的 , 那么这样的利润结构往往存在较大的风险,也不能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 。
四、关注资本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资本结构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负债经营程度的高低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直接的影响 。当企业的资产报酬率高于企业借款利息率时,企业负债经营可以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否则企业负债经营会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 。有些企业只注重增加资本投入、扩大企业投资规模 , 而忽视了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有可能会妨碍企业利润的增长 。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许多财务人员也忽视了资本结构变动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 只注重对企业借入资本或只对企业的自有资本进行独立分析 , 而没有综合考虑二者之间结构是否合理,因而不能正确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
五、注意资产运转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资产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资产运转效率的高低不仅关系着企业营运能力的好坏,也影响到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 。通常情况下,资产的运转效率越高 , 企业的营运能力就越好,而企业的盈利能力也越强,所以说企业盈利能力与资产运转效率是相辅相成的 。然而 , 很多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往往只通过对企业资产与利润、销售与利润的关系进行比较,直接来评析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忽视了企业资产运转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忽视了从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效率角度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性 。这将不利于企业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进而推动盈利能力 。
【如何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六、对企业盈利模式因素的考虑
企业的盈利模式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途径和方式,是指企业将内外部资源要素通过巧妙而有机地整合,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经营模式 。独特的盈利模式往往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法宝,也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企业即使是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人才 , 但若没有一个独特的盈利模式,企业也很难生存 。显然,企业的盈利模式并不是指从表面上看到企业的行业选择或经营范围的选择 。因此,要想发现企业盈利的源泉 , 找到企业盈利的根本动力,财务人员就必须关注该企业的盈利模式,要分析这家企业获得盈利的深层机制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从其经营领域或企业行业特征上进行判断和分析 。
七、重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的贡献
忽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的贡献,是指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时只注重分析企业的销售收入、成本、费用、资产规模、资本结构等直接影响企业盈利水平的物质性因素,而忽视企业的商业信誉、企业文化、管理能力、专有技术以及宏观环境等一些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事实上 , 非物质性因素也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动因 , 比如企业有良好的商业信誉、较好的经营管理能力和企业文化 , 将会使企业在扩大销售市场、成本控制、获取超额利润等方面有所收获,这都有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 。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的财务能力进行分析时,如果只注重通过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的物质性的因素,而忽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就不能够揭示企业盈利的深层次原因,也难以准确预测企业的未来盈利水平 。
八、不仅要看利润多少,还要关心利润质量
对企业盈利能力高低的判断,取决于企业提供的利润信息,企业的利润的多少,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一般来说,在资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越多 , 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应越好,反之,企业利润越少,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差 。因此,很多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非常重视利润数量的多少 。然而,企业的利润额由于受会计政策的主观选择,资产的质量、利润的确认与计量等因素的影响 , 可能存在质量风险问题 。只看重利润的多少,不关心利润的质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利润信息及盈利能力的真实性,从而有可能导致财务分析主体的决策缺乏准确性 。
九、不能仅以历史资料评价盈利能力
在财务分析时,大多数财务人员都是以企业年度决算产生的财务会计报告为基础计算各种盈利能力指标,来评价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在这种盈利能力分析中,人们所计算、评价的数据反映的是过去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情况,都是来源于企业过去的生产经营活动,属于历史资料 。而对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评价 , 不仅要分析它过去的盈利能力 , 还要预测分析它未来的盈利能力 。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不仅与前期的积累、前期盈利能力的强弱有关,还与企业未来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有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