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介绍


杜甫

察看该作者的所有作品
作者小传: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一生坎坷.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作品评述
《杜工部诗话选》
诗人以一字为工,世固知之,惟老杜变化开阖,出奇无穷,殆不可以迹捕.如“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远近数千里,上下数百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吞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藤王亭子“粉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若不用“犹”与“自”两字,则余八言,凡亭子皆可用,不必藤王也.此皆工妙至到,人力不可及,而此老独雍容闲肆,出于自然,略不见其用力处.今人多取其已用字,模仿用之,偃蹇狭隘,尽成死法,不知意与境会,言中其节,凡字皆可用也.
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老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雨细著水面为沤,鱼常上浮而氵念,若大雨则伏而不出矣;燕体轻弱,风猛则不能胜,唯微风乃受以为势,故又有“轻燕受风斜”之语.至“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深深”字若无“穿”字,“款款”字若无“点”字,皆无以见其精微,如此,则读之浑然,全似未尝用力,此所以不碍其气格超胜,使晚唐诸子为之,便当如“鱼跃练波抛玉尺,莺穿细柳织金梭”体矣.七言难于气象雄伟,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与“五更鼓角悲声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等句之后,尝恨无复继者.
禅宗论云间有三种语:其一为随波逐浪句,谓随物应机,不主故常;其二为截断众流句,谓超出言外,非情识所到;其三为函盖乾坤句,谓泯然皆契,无间可伺;其深浅以是为序.余尝戏谓学子,言老杜有此三种语,但先后不同:“波浪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为函盖乾坤句,以“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为随波逐浪句,以“百年地僻柴门回,五月江深草阁寒”为截断众流句.若有解者,当与渠同参.
杜甫(712年—770年),祖籍襄阳,出生于巩县(在今河南?。? ,唐朝伟大诗人 。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六月至乾元二年(759年)秋,任华州司功参军 。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
扩展资料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一、反映生活高度概括,抒发感情爱憎分明 。诗人善于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或事 , 加以艺术的概括,反映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揭示生活的本质,表现了诗人鲜明的爱憎 。如《兵车行》、“三吏”、“三别”、《羌村三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 。
二、描写事物真实细腻 。对客观现实作真实而又具体的描写,是杜诗,特别是其叙事诗的重要艺术特色 。如《北征》中,对回家后见到贫困生活中子女的情状的描写;《垂老别》中,对老夫老妻无限伤心的心理状态的描写 。
三、寓主观倾向于客观叙事之中 。诗人善于把主观的思想感情融化在对客观事实的描述之中,让人物和事实本身说话 。
如《石壕吏》,这是一首揭露官吏横暴,反映人民苦难的诗篇 。开头四句写“有吏夜捉人”的场景;中间十六句,写县吏怒吼、老妇苦啼的情景;最后四句,写老妇被抓走、儿媳低泣及与老翁告别的结局 。
四、高度凝炼与丰富多彩的语言 。杜诗在语言运用上是极其成功的,这是诗人向古代诗人、向民间语言学习 , 以及天才的创造和刻苦锻炼的结果 。杜诗语言的主要特点:慨括性强,精炼准确,丰富多彩,通俗自然 。
杜诗语言的通俗自然,主要指杜甫善用俗语 。此外,诗人也善用一些典雅清丽的语言,形象地写出事物的情态,如“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 。
【杜甫介绍】五、杜诗完善了多种诗歌体式 。杜甫诗众体兼长,几乎每一种体式都有名篇 , 并且由于他的运用和创造性的努力,使各种诗体在他的创作中部有所发展,如乐府诗由过去多用古题写古事发展为“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如《兵车行》、《悲陈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