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急症知识 准妈妈必学

黄体破裂
黄体破裂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而及时确诊治疗至关重要 。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了解女性生理状况,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
“黄体”是育龄妇女卵巢周期性变化的一种产物 。有生育能力的育龄妇女有正常的卵泡发育和排卵,排卵后的卵泡塌陷和出血,留在卵巢内的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增生、肥大,内含黄色类脂质,称为“黄体” 。黄体在排卵后1周发育到最高峰,直径可达1~3厘米,内层布满丰富的毛细血管 。此时,倘若卵子与精子“鹊桥相会”,黄体则变为妊娠黄体;如果卵子未受精,则黄体开始退化,逐渐形成白体 , 萎缩直至最后消失 。过4-6天月经来潮,卵巢中又有一个新的卵泡发育 。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直至绝经期 。
黄体破裂是妇科常见的急症,最容易发生在月经中期后的1周内,好发于14~30岁的年轻女性,因此有人称之为“青春杀手” 。这是因为生育期妇女卵巢功能处于人生最活跃时期,经历着每月一次的周期性变化 。正常情况下 , 黄体内有少量出血 , 但若出血过多 , 就有可能发生自发性破裂 。尤其是有凝血功能障碍时,黄体内毛细血管出血不止,内部压力不断升高而致破裂 。临床上多见于下腹部受到撞击、跌倒及剧烈跳跃、奔跑之后,由于腹腔内压力升高,使成熟的黄体发生破裂 。有的人甚至在咳嗽、大便时也会发生 。
性生活也是引起黄体破裂的诱因之一 。性生活时生殖器官扩张充血 , 特别是在性高潮时,肌肉组织呈现痉挛性收缩 , 导致黄体内张力增高,易致破裂 。倘若此时女方的腹部严重受压 , 受到猛烈冲击,更加重了黄体破裂的危险 。
黄体破裂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而及时确诊治疗至关重要 。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 , 了解女性生理状况,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本病有轻有重 , 如果出血较少,下腹部疼痛轻微,则黄体内的毛细血管会自动愈合,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 。若是黄体内的血管破裂,出血严重,腹痛剧烈,呈持续性加重,则容易发生意外 。此时常导致出血性休克,患者大汗淋漓,头晕眼花,血压下降 , 甚至昏迷,如不及时抢救常造成严重后果 。
羊水早破
羊水早破是一种很危急的情况,一旦发生很容易引起感染,影响母婴的健康和安危 。由于羊水早破很多时候是发生在家里,所以学会如何进行紧急处理非常必要 。
羊水早破容易引发的情况
引发胎儿早产
胎膜是胎儿的保护膜,如果胎膜早破就会使羊水过早地流出,失去对胎儿的保护作用 。由于羊水流出后,子宫就会变小,不断刺激子宫收缩,这时胎儿若是不足月就会发生早产 。而早产儿的各个器官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全,体重较低,生活能力很差,很容易发生夭折 。
引发胎儿宫内窘迫
未临产时破水如果胎先露未定,脐带会随着羊水流出而脱垂出来,引起胎儿在子宫内发生窘迫 。
引发滞产及胎儿缺氧
如果羊水流出过多,子宫会紧贴着胎儿的身体,刺激子宫引起不协调宫缩,从而影响产程进展和胎盘的血液循环 , 导致滞产和胎儿缺氧 。
【孕期急症知识 准妈妈必学】引发母婴感染
胎膜破裂的时间越长,发生宫内感染的几率就越大 。如果胎儿吸入感染的羊水,就会引起吸入性肺炎 。另外,产妇也容易在分娩时感染或造成产褥感染 。
羊水早破居家紧急处理法
一旦发生羊水早破 , 产妇及家人不要过于慌张 , 不知所措的情况下反而容易做出不当举止 。为了防止胎儿的脐带脱垂 , 
,立即让产妇躺下 , 并且采取把臀位抬高的体位 。
产妇在外阴垫上一片干净的卫生巾 , 注意保持外阴的清洁,不可以再入浴 。
只要发生破水,不管产妇是否到预产期,有没有子宫收缩,都必须立即赶往医院就诊 。即使在赶往医院的途中,也需要采取臀高的躺卧姿势 。
羊水早破居家鉴别方法
发生羊水早破时,很多时候产妇常会以为自己是小便尿湿了内裤,并不知道是羊水早破 。然而,尽快确定羊水早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避免细菌沿着阴道上行到子宫里感染胎儿,避免发生脐带脱垂等并发症 。
当产妇不明确自己究竟是羊水早破还是尿液流出时,可以将特定的化学试纸放入阴道里 。如果是羊水早破 , 流在阴道里的羊水会使橘黄色的试纸变成深绿色 。把试纸拿到医院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见到羊水中的小脂肪块和胎毛 , 这时即可以确定是羊水早破 。
预防羊水早破的4个明智之举
1、坚持定期做产前检查,4-6个月每个月去检查1次;7-9个月每半个月检查1次;9个月以上每周检查1次;有特殊情况随时去做检查 。
2、孕中晚期不要进行剧烈活动,生活和工作都不宜过于劳累,每天保持愉快的心情,适当地到外面散步 。
3、不宜走长路或跑步,走路要当心以免摔倒,特别是上下楼梯时,切勿提重东西以及长时间在路途颠簸 。
4、孕期减少性生活 , 特别是怀孕晚期3个月 , 怀孕最后1个月禁止性生活,以免刺激子宫造成羊水早破 。
羊水是包在胎膜(由羊膜和绒毛膜组成)里的无色透明的液体,其中包含着白色小块的胎脂和胎毛 。羊水在整个妊娠期间,可以使胎儿在母亲的子宫里活动自如,免受外力的挤压,缓解外力的碰撞 , 因此对胎儿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
临产时,随着子宫不断地收缩,子宫口开大处的胎膜承受不了较大压力而破裂,使羊水从阴道里流出,这种情况被称为破水 。如果在子宫没有出现规律性收缩以及阴道见红的情况下就发生了羊水破裂,也就是说胎膜在临产前破裂了 , 这种情况被称为羊水早破,它是产科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
突发子痫病
在子痫发生时,应争取在病人牙关紧闭之前,尽快在其身上下牙齿之间塞进一个用纱布或手绢包好的筷子,以防其抽搐中咬伤口唇或舌部;同时呼叫救护车准备入院治疗 。
当孕妇在妊娠20周后 , 常规体检中发现血压突然升高;化验室检查有蛋白尿;体重异常增加并且从踝部开始出现水肿 。向小腿、大脑及腹部扩展,水肿部位隆起,皮肤紧张发亮按之出现凹陷 。出现足部及小腿明显的凹陷性水肿,经休息而不消退等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状 。
当孕妇在妊娠20周后 , 常规体检中发现血压突然升高;化验室检查有蛋白尿;体重异常增加并且从踝部开始出现水肿 。向小腿、大脑及腹部扩展,水肿部位隆起,皮肤紧张发亮按之出现凹陷 。出现足部及小腿明显的凹陷性水肿,经休息而不消退等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状 。若再出现头痛、眼花、恶心、胸闷甚至呕吐症状时 , 说明抽搐随时可能发生,这样的状况称为先兆子痫 。此时必需提高警惕,尽早入院治疗 , 防止子痫的发生 。
子痫多发生于晚期妊娠和临产前(即妊娠20周到产褥期第一周之间),常表现为眼球固定,瞳孔放大,头向一侧扭转,牙关咬紧 。继而口角及面部肌肉开始颤动,全身及四肢肌肉强直 , 双手紧握,双臂直伸,迅速发生强烈的抽动 。抽搐时呼吸暂停、面色青紫 。约一分钟左右抽搐幅度渐减 , 全身肌肉放松 。至此孕妇才以伸长的鼾声作吸气、而后恢复呼吸逐渐清醒 , 若抽搐频繁或病人昏迷不醒 。则说明病情严重 。
在子痫发生时,应争取在病人牙关紧闭之前,尽快在其身上下牙齿之间塞进一个用纱布或手绢包好的筷子,以防其抽搐中咬伤口唇或舌部;同时呼叫救护车准备入院治疗 。病人发生抽搐时,应有人在其身边扶持,以免孕妇从床上跌下摔伤;及时擦去病人口边的呕吐物,以免因为误吸而产生窒息,可引起子宫收缩而发生早产,故在现场急救中应有所防备 。
绝对禁止在孕妇全身抽搐时强力按压,抵抗肌肉的抽搐活功 。因为这会造成孕妇更多的损伤甚至发生骨折;禁止在孕妇神志不清时给其吃药喝水、因为此时最容易呛入气管中引起窒息 。发生子痫后,胎儿的生存将直接受到危害 。随着孕妇的抽搐时间延长,胎儿的缺氧将越来越重,严重的子痫胎儿窒息而死亡 。所以,条件许可的话,应火速请医生携带必需的药品到现场抢救 。待病人病情稳定后在将其移送医院治疗 。
在等待救援期间 。必需注意温度的变化,避免声音和亮光的刺激 , 防止子痫再次发作 。可将病人卧室内的窗户用厚窗帘遮蔽、减弱灯光,禁止喧哗,使孕妇取侧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