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这些吃法留不住食物营养!
【这些吃法留不住食物营养!】 这些吃法留不住食物营养!
你知道吗?即使你每次都选择营养丰富的食材 , 如果烹调方式不合理,营养也会偷偷溜走 。
切得太细碎
俗话说,“食不厌精”,但从营养的角度来说 , 菜并不是切得越细碎越好 。因为切得块越小,其表面积越大,接触空气和热锅的可能性越大,那么营养素损失得也越厉害 。还会有一些营养物质随着蔬菜汁液而流失 。而且,有人习惯提前切好备菜,但这样会造成一些容易氧化的维生素,比如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B族维生素丢失 。因此,菜最好是现切现炒,现炒现吃 。
菜先切后洗
不少人图方便,会先把菜切好再一起洗,但这样做,菜里所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和部分矿物质会溶到水里,造成损失 。比如 , 很多人切完土豆丝、茄子丝后直接就浸泡在水中 , 这样做虽能避免变色,但大量的营养素也悄悄流失了 。而且,蔬菜切好后再冲洗 , 表面的农药残留和泥土很容易进入断面 。因此 , 正确的做法是先仔细清洗蔬菜,并尽量将水分控干后再切 。另外,蒸饭前淘米,也不要反复搓洗,不然其中的B族维生素也会大量损失 。
焯菜时间久
有的蔬菜切好了还需要用沸水焯烫一下 , 这样可以去除草酸甚至残留农药,使所有的食材同步成熟 。但如果锅里的水太少、火太?。?焯菜时间就会增加,造成蔬菜中很多的营养素流失 。应对方法是,在焯菜时,应该尽量多放点水 , 将火力调到最大 , 缩短焯菜时间 。一般情况下,蔬菜颜色稍有变化便可以将其捞出来了 。还可以在水里加几滴油 , “封妆菜的断面,阻止其氧化损失 。
果蔬全削皮
很多人怕蔬菜表皮有农药残留,一般会削皮后再烹调,比如茄子皮、西葫芦皮、萝卜皮等 。事实上,蔬菜表皮中含有膳食纤维、维生素、叶绿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等多种营养物质,削皮后再吃其实丢掉了很多营养素 。为减少农药残留 , 最好先在水龙头下用力搓洗果蔬,外表“结实”的瓜果还可用小刷子刷洗,觉得洗干净了,再用水冲洗15~20秒就可以放心吃了 。用自来水浸泡也可以去掉部分农残,但不要泡太久,以10分钟左右为宜 。
盐放得太早
不少人炒菜时有多放盐或早放盐的习惯,这样会使蔬菜中的汁液流出过多,不仅造成营养素损失 , 而且还会让菜肴塌蔫,影响口感 。肉类放盐太早,则会让蛋白质过早凝固,不仅难消化,腥味还挥发不了 , 汤汁的鲜味也渗不进去 。建议将菜做到七八成熟时再放盐,或者出锅前再放 。
炒菜先过油
做地三鲜、干煸豆角等菜肴时,很多人喜欢先将食材在油里过一下,捞出来再炒 , 这样会让菜色泽明亮、气味香浓 。但这种烹调方法不仅破坏了菜中本身的营养,损失了原本丰富的维生素,过了油的肉也不容易消化 , 还会导致摄入的油脂超标 。因此,自己在家做菜的时候,最好省略这个步骤,多选白灼、清炒、凉拌和清蒸等烹饪方式 。
绿叶菜也加醋
很多人喜欢炒菜的时候放点醋提味 , 但如果炒绿色蔬菜时加了太多醋,菜色就会变得褐黄 , 而炒土豆丝、藕片等黄、白色菜肴时加醋却没有反应 。这是因为 , 绿色蔬菜中含大量的叶绿素和镁,加醋后 , 醋酸中的氢就会马上替换掉叶绿素中的镁,这种重要的营养素就被“偷”走了 。因此,烹制绿叶蔬菜时,不要放太多醋,最好不放醋 。
炒菜油温高
很多人炒菜的时候都会先炝锅,尤其喜欢把油烧冒烟了再放入葱姜,炝出香味了再炒菜 。但那时油温往往已经超过200℃ , 油中的维生素E、磷脂、不饱和脂肪酸等在高温后很容易被氧化,蔬菜中的其他营养素也被破坏了 。另外 , 炒菜时,如果火力太小,炒菜时间过长 , 食材中大量的营养素,如维生素C、花青素、叶绿素等就会随汁液流走 。因此 , 建议在油冒烟前菜就下锅,而且可以用急火快炒的方式,缩短加热时间 。
腌肉乱用碱
不少人喜欢用小苏打、嫩肉粉等碱性物质来腌制肉类,让其更加滑嫩,但这些碱类物质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不易被人体吸收;脂肪遇碱后会发生皂化反应 , 不但失去价值,还会产生异味;而且,肉中大量的B族维生素也会损失殆尽 。平时腌制肉类的时候,可以用盐、胡椒粉、绍酒、蛋清和淀粉将肉片抓匀 , 然后用适当的油温滑熟 , 这样可以很好地保住营养,并且口感也不错 。
推荐阅读
- 这些炒菜坏习惯会致毒!
- 这些家常菜防癌有奇效
- 这些超拽个性签名34句,有杀气
- 儿童鞭炮炸伤防护治疗措施
- 带着爸爸去留学演员表 黄成栋由谁饰演
- 那些常见的早餐错误吃法 伤健康不可忽视!
- 这些个性签名看起来,含情脉脉
- 喝这些果茶美颜又养生
- 吃这些食物降低熬夜的危害
- 多吃这些食物能够长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