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而言 , 流行语正是某种社会心理的体现 。从“别理我,烦着呢”、郁闷、再到纠结,人们口中用以表达心情的词语随着时间游走也在渐渐变化 。回望社会前行的足迹,从来没有这样一个时代 , 信息技术发展如此迅猛 。
在生活中,纠结一词的使用更加广泛灵活 。它可以当动词 , “最近的工作让我纠结”;也可以当形容词,如“这个电影情节看起来特纠结”;甚至可以当作名词,如“竟不知心中的纠结如何排遣” 。无论是形容事件的态势 , 还是表达自己的心情,甚至是描述一个人的性格,纠结一词均能恰到好处地满足人们的要求 。
当纠结很红很强大,有人认为纠结是来自东方扶桑之地的动漫舶来品 , 有人认为是90后新生代制造的潮人潮语 。事实上,纠结一词古已用之,李白诗云“枝枝相纠结 , 叶叶竞飘扬” 。纠结今天的爆红 , 实是这一词汇之生命力在千年之后的勃发 。
纠结在使用上虽然充满模糊性,但在表意上却恰恰可以准确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纠结本意为“纠缠”,这恰恰是对客观状态的一种主观抽象;今天当人们选择用以形容自身心态时 , 纠结让人们难以言说的心情找到了一个恰如其分的表达 , 令人一吐心中之郁结,岂不快哉!
“纠结”中隐藏的心理现象
值得思考的是,纠结在让今人“一吐为快”时,潜伏着何种社会文化心灵密码?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而言,流行语正是某种社会心理的体现 。从“别理我 , 烦着呢”、郁闷、再到纠结 , 人们口中用以表达心情的词语随着时间游走也在渐渐变化 。
【纠结心理 排解方法功效大】回望社会前行的足迹,从来没有这样一个时代,信息技术发展如此迅猛 。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随时发布信息,海量信息充斥着现代人每一寸空间;在这个时代 , 物质生产如此丰富多样,“物我”间的边界在物化社会中悄悄晕染;社会文化多元并进,个体有了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利 。虽然智者说,智慧和聪明的区别就在于懂得如何选择,然而当今人们面对诸多诱惑时,如何更智慧,叫人如何不纠结?
面对诸多的选择与顾虑,面对两难甚至多难困境,人们在理性与感性、欲望与克制、道德坚守与缺失、梦想与现实之间挣扎与困惑;人们在历史与当下 , 自身与他人之间不断逡巡、追问 。当其时,个体并不必然有疼痛感,而当纠结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社会心理标签,其间产生的价值迷失不能不说是社会之痛 。
事实上,人们会抱怨生活让自己太纠结,却不知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常常迷惑于诸多选择而左右为难,却不曾思忖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痛恨不断在徘徊中受阻,却不愿突破自我 。有些时候,遇到烦恼,我们纠结;遇到挫折,我们纠结;遇到不满,我们纠结;遇到迷茫,我们纠结,人们执着于生活中难以避免的磕磕碰碰,其实都是伪纠结 。活在当下,挫折在所难免,以一种阳光心态直面挑战才是上选 。
抛开种种伪纠结 , 哪些属真纠结,又该如何把握呢?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些美国大学生为反对快餐业对工人的剥削,体现劳动力的价值,发起了禁食汉堡包运动 。很快 , 许多人加入了禁食汉堡包的行列 。一段时期之后 , 人们发现正义之举造成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由于汉堡包销量下降,快餐企业收益减少,劳动者的境况不仅没有改善,反而面临失去工作的困境 。
生活百味杂陈,纠结在所难免 。多一点智慧和勇气,把握住自己心中的准绳 ,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理想的桃花源或许早已在不远处 。
活在当下,挫折在所难免,以一种阳光心态直面挑战才是上选 。生活百味杂陈,纠结在所难免 。多一点智慧和勇气,把握住自己心中的准绳,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理想的桃花源或许早已在不远处 。
推荐阅读
- 男人有哪些心理禁区
- 减压 心理“弹簧”防崩断
- 三大心理处方除去白领职业病
- 岁末年关职场七大心理疾病要预防
- 警惕 心理寂寞情绪更容易在朋友之间传染
- 备战高考甩掉心理包袱
- 解读“过劳模”心理二三事
- 发“白日梦”可让心理减压
- 呵护老人心理健康的妙招
- 80后女性塑造心理的14条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