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15种错误的食物相克法则

对于食物相克,我们并不陌生 。坊间很多传言说,一些食物混搭在一起吃之后,会引起食物中毒现象,严重者甚至会死亡 。但是,这些食物相克法则真的是正确的吗?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看看 , 专家是怎么点评这些常见的食物相克法则的 。
1.土豆烧牛肉
相克“理由”:导致肠胃功能紊乱
土豆和牛肉在被消化时所需的胃酸浓度不同 , 势必延长食物在胃中的滞留时间,从而引起胃肠消化吸收时间的延长 。久而久之,必然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 。
专家评判:该说法不可信
正常情况下,进食后所有的食物成分不分先后都会在胃的收缩、研磨之下 , 与胃液搅拌混合形成食糜,然后被逐步推进至肠 。若食物成分完全是糖类,则胃排空需要2小时,蛋白质类需要3~4小时,脂肪需5~6小时;而混合性食物需4~5小时 。土豆烧牛肉只不过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混合物,就跟我们一顿饭里 , 吃了米饭又吃了蔬菜、鱼肉一样,属于混合性食物,需一定时间排空 , 而这都在我们胃的正常工作能力范围内,并不会如上所说影响胃肠吸收 。
2.吃肉时喝茶
相克“理由”:产生有毒致癌物
茶叶中的大量鞣酸与蛋白质结合,会生成具有收敛性质的鞣酸蛋白质,使肠蠕动减慢 , 从而延长粪便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 。既容易形成便秘,又增加有毒和致癌物质被人体吸收的可能性 。
专家评判:该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影响微乎其微
吃完肉食、海味等高蛋白质食物后,人们往往习惯于餐后立即饮茶 , 以帮助“去味”和“消化” 。茶叶中所含的鞣酸的确能够与蛋白质结合,生成具有收敛性的鞣酸蛋白质,不利于蛋白质的吸收 。但茶叶中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一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甚至能抗癌的物质),鞣酸的量是较少的,能在茶水中泡出的鞣酸就更少了,和人体每天摄入的蛋白质的量相比,这些鞣酸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
对于游牧民族来讲,吃肉喝茶是传统习惯 , 西藏、内蒙牧区的牧民,以酥油茶、奶茶作为饮料 , 真正是“不可一日无茶” 。而他们却并没有发生消化不良、便秘等情况 。如果胃肠消化功能的确很弱,有些人也确实有不适的情况出现,则可以考虑在饭后1~2小时再饮茶 。
3.黄豆炖猪肉
相克“理由”:影响营养素的利用
黄豆中植酸含量很高,其中60%~80%的磷是以植酸形式存在的 。它常与蛋白质和矿物质元素形成复合物,而影响二者的可利用性 , 降低利用效率 。
专家评判:这种说法可信度为零
含有植酸的食物可不止黄豆一种,我们日常吃的面粉、大米中也含有植酸,是不是米饭和猪肉不能一起吃呢?而且鱼、虾及其他肉类也富含蛋白质,黄豆本身也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为何单说黄豆不能和猪肉同吃?况且从营养学的角度上看,蛋白质物种越远的,搭配后的营养价值越高,猪肉和黄豆搭配恰好符合这一原则 。
4.豆浆煮鸡蛋
相克“理由”:妨碍营养吸收
鸡蛋中的黏液性蛋白会与豆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结合,从而失去二者应有的营养价值 。
专家评判:煮10分钟就没问题
生豆浆中所含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确实会妨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 。然而,这种胰蛋白酶抑制剂在100℃加热9分钟,可以破坏85%以上 。因此 , 只要将豆浆煮10分钟后,再打入鸡蛋就没问题了 。
5.茶叶煮鸡蛋
相克“理由”:刺激肠胃 , 不利吸收
茶叶中的酸性物质与鸡蛋中的铁结合,会刺激胃,且不利于消化吸收 。
专家评判:这种说法是对营养学的一知半解
茶叶中的单宁类物质的确可以和铁等多种矿物质结合,妨碍微量元素吸收,它也会和蛋白质结合,从而降低蛋白质的利用率 。但是,煮茶叶蛋并不会带来鸡蛋中铁的浪费 。其实鸡蛋本来就不是补铁的食物,肉类才是 。鸡蛋中的铁吸收率只有3%,是因为鸡蛋黄中的高磷蛋白妨碍铁吸收 , 和茶叶无关 。
6.蒜与葱
相克“理由”:刺激性太强
两者都是强烈刺激肠道的食物,同食易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
专家评判:该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仅限于生吃的时候
这两种调味蔬菜均有强烈的刺激性,但这仅限于生吃的时候 。在加热之后,其中的强烈刺激性二硫化物被分解,产生甜味物质,没有刺激性 。因此 , 如果胃肠虚弱,对辣味的葱蒜不适应,应当避免一次食用过多或吃多种辣味食物 。然而,两者一起加热烹调 , 用作炒菜时的调味品,是完全无需担心的 。
7.青椒炒猪肝
相克“理由”:破坏微量元素
青椒含维生素C丰富,猪肝含有较多的铜、铁、锌等金属微量元素 。维生素C遇到金属离子 , 则加速氧化,会使维生素C和金属微量元素都遭到破坏 。
专家评判:二者是亲密伙伴
维生素C是因其抗氧化作用而着名的,与铁可以说是一对亲密伙伴 。维生素C能够使食物中的三价铁转变成二价铁,还能螯合铁 , 使之形成小分子的可溶性铁螯合物,从而促进铁的吸收 。而关于维生素C对铜、锌吸收的影响 , 目前的研究都是在非生理性、大剂量补充的情况下进行的,并未曾在人体得到验证 。所以不必在意青椒中维生素C对铜、铁、锌的影响 。
8.南瓜与羊肉
相克“理由”:难以消化
中医古籍记载,南瓜与羊肉同食难以消化,会导致胸闷腹胀等症状 。
专家评判:老祖宗说的也不一定对
此说法来自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南瓜不可与羊肉同食 。令人气壅” 。理由是南瓜补中益气,羊肉大热补虚,两补同进 , 会导致胸闷腹胀等症状 。这其实没有什么道理 。羊肉蛋白质含量高,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 南瓜的营养成分较全面,尤其胡萝卜素含量高,含有丰富的糖类和淀粉,所以吃起来又香又甜 。
近代营养学和医学表明,多食南瓜可有效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及肝脏病变,提高人体免疫力 。南瓜加羊肉其实是一个不错的搭配,南方有一道“粉蒸羊肉” , 将南瓜挖空做成容器,放入羊肉、米粉及佐料,上笼蒸熟,营养美味,特别可口 。
9.狗肉加大蒜
【专家点评15种错误的食物相克法则】相克“理由”:引起中毒
狗肉和大蒜同食可以引起中毒,饮用人奶或豆豉汁可解其毒 。
专家评判:实践证明,食之无害
《本草纲目》里的确有“狗肉与蒜食 , 损人”的说法 。但是蒜茸狗肉是很常见的一道朝鲜菜,狗肉和大蒜也被贵州、广西、湖南、广东等地人们经常搭配,吃者甚众 , 从未听说有什么不良后果 。有些地方还有“吃肉不加蒜,营养减一半”的说法 。
10.栗子和牛肉
相克“理由”:消化不良
牛肉和板栗子混在一起吃,易出现消化不良、呕吐等症状 。
专家评判:不但不相克,还可强身健体
板栗属于坚果类,淀粉含量很高,并不像核桃、榛子、杏仁等坚果那样富含油脂,难以消化 。同时还富含膳食纤维 , 营养保健价值很高 。在冬季,板栗和牛肉一起炖着吃,对那些肾虚、脾胃功能较弱的人非常适合,健康人吃更能强身健体 。不过食用时一定要控制好量 , 比如进食牛肉每次不要超过2两,栗子六七粒即可 。
11.鸡肉加芝麻
相克“理由”:中毒
鸡肉与芝麻相克 , 同食量大可能死亡 。
专家评判:纯属无稽之谈
说鸡肉和芝麻同食会中毒是非常荒谬的 。鸡肉中所含的蛋白质是优质蛋白,此外,还含有饱和以及不饱和脂肪酸 。芝麻中含有植物性不饱和脂肪酸,同时含有维生素E和丰富的钙,两者在一起没有任何不良反应 , 更不会导致死亡 。
中餐里着名的“芝麻鸡里脊”、“鸡肉芝麻条”和“怪味鸡”都是这两种原料很好的结合实例 。我国南方很多地方产妇“坐月子”时有吃麻油鸡的传统,被当成是产妇恢复体力的最佳调养品 。
12.人参与萝卜
相克“理由”:功能相悖
人参的补益作用强,萝卜有顺气之功效,人参补气,萝卜消气 , 两者功能相悖 。
专家评判:此“气”非彼“气”
服人参忌食萝卜,不仅是民间传统,而且在一些古代、近代的中药书中也如此说 。其根据是人参补气而萝卜消气,二者同食会消解人参的补益功效 。不过 , 人参所补的是人体中的元气 , 元气在中医中则是指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功能;萝卜消气,这里的气是指胃肠消化不良所产生的胀气 。现代营养学研究证实:萝卜中含丰富的淀粉酶,具有助消化和消除胃肠胀气的功能 。同时服人参、吃萝卜应该没有禁忌 。
13.合炒红白萝卜
相克“理由”:维生素C被破坏
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含量极高,但红萝卜中却含有一种酶 , 它会大大破坏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 。
专家评判:典型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其实大多数食物中都含有各种各样的“酶”,它们是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但是,由于酶非常怕热 , 所以在炒菜过程中 , 它们已经失去活性了 , 又怎么会破坏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呢?实际上,大部分蔬菜当中都含有破坏维生素C的氧化酶类,但在加热烹调过程中,这些怕热的酶会失活,不会引起维生素C的严重损失 。同理 , 有些人说黄瓜因为含有这种酶而不能与西红柿、辣椒、柑橘等同吃 , 也是没有道理的 。
14.牛奶兑果汁
相克“理由”:腹胀、腹痛、腹泻
把牛奶和果汁兑在一起喝,牛奶中的蛋白质就会先与果汁中的果酸和维生素C相遇而凝固成块,影响消化吸收,而且还会使人发生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
专家评判:不足为虑
牛奶蛋白质遇酸沉淀是很正常的事情 。胃酸比橘子汁可要酸得多 , 如果遇酸沉淀就不吸收 , 牛奶岂不是没有被吸收的希望了?
15.小葱拌豆腐
“有毒”理由: 豆腐中的钙与葱中的草酸,会结合成白色沉淀物——草酸钙,造成人体对钙的吸收困难
专家评点:如果不和豆腐一起吃,小葱中的草酸不是会被人体直接吸收吗?吸收后难道不可能在体内和钙结合形成结石吗?浪费一点豆腐中的钙,总比增大患结石的风险强得多 。再说,大部分蔬菜中都含有草酸,而小葱中所含的草酸数量有限,对豆腐中的钙不会构成很大的影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