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小孩子不喜欢上学念书 , 更不喜欢背课文 。背课文让他们头疼 , 有时甚至手疼 , 因为背不下来某个段落 , 家长可能会拿尺子打手板心 。所以 , 通常来说 , 小孩们对课本谈不上喜爱 , 除非家长和老师要求 , 他们是不会主动翻看它的 。
但有这样一本教科书 , 孩子们不仅愿意主动阅读 , 读的时候还津津有味 , 达到爱不释手的地步 。它就是瑞典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
如果我事先没告诉你它是一本教科书 , 光看名字 , 你会猜它是什么书呢?我想 , 答案应该是童话吧 。其实你没猜错 ,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确实是童话 , 还是目前为止 , 全世界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 。

文章插图
传奇背后的故事
1902年 , 瑞典最大的出版社博涅什社和瑞典国家教师联盟商量 , 准备出版一本瑞典的国民教材 , 内容包括该国地理环境、城市风貌和民风民俗 , 受众人群定为儿童和青少年 , 因此 , 这本书不能像常规课本那样死板生硬 , 而应该趣味十足 。
谁来写呢?他们筛选了国内大量优秀作家后 , 把目光锁定在44岁的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身上 。
拉格洛芙出身贵族 , 父亲酷爱文学 , 空闲时 , 全家会围坐在一起 , 朗读诗歌和小说 。她天生左脚残疾 , 后来治好了 , 但走路还是有点跛脚 。因为家庭熏陶和身体限制 , 从七岁起 , 阅读就填满了拉格洛芙的生活 , 文学成为她的精神养料 。
拉格洛芙在31岁开始写小说 , 成名虽晚 , 但驾驭文字的能力却很成熟 , 文风平实优美 。她的作品有个特点 , 常常融入民间故事和当地传说 , 使得故事奇趣横生 。因此 , 拉格洛芙的作品老少皆宜 , 深受读者喜爱 。在专职写作前 , 拉格洛芙是名中学教师 , 执教长达10年 , 对教育事业 , 她自有一番心得体会 。

文章插图
既熟悉教材 , 对教育事业满心热忱 , 又是家喻户晓的畅销小说家 , 没人比拉格洛芙更适合写这本书 。
怀着对文学的虔诚和对教育工作的严谨 , 接受委托后 , 拉格洛芙用4年时间游历全国 , 为小说收集整理素材 。旅途中 , 瑞典旖旎的风光放飞了她的思绪 。想到她曾渴望挣脱病残身体的束缚 , 像鸟儿般在天地间舒展身心 , 灵感翩然而至 , 她决定让主角“飞上”蓝天 。
漫游结束后 , 拉格洛芙立即动笔 , 写了一个顽童尼尔斯被小精灵施法变成小人后 , 意外骑着家鹅莫顿飞上天空 , 跟随一群大雁旅行的故事 。这便是《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
既有魔法元素 , 又是冒险故事 , 还穿插了多个民间传说 , 这种小说最吸引青少年 。果然 , 1907年 ,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正式出版 , 大受欢迎 , 上至国王 , 下至平民百姓 , 都爱读它 , 它甚至被瑞典人称为“20世纪安徒生童话” 。而塞尔玛.拉格洛芙也因此在1909拿到诺贝尔文学奖 。
1914年 , 拉格洛芙声望渐盛 , 成为瑞典学院院士和瑞典皇家科学院的第一位女院士 。此后 , 她搬回儿时的庄园 , 笔耕不辍 。二战爆发 , 她又把诺贝尔奖章送给芬兰政府 , 支援苏芬战争 。晚年 , 她投入到反法西斯活动中 , 成功救助了德国犹太女诗人萨克斯和其母亲 。拉格洛芙一辈子未婚 , “嫁”给了文学 , 那些小说便是她心爱的孩子 , 她很幸福 , 她的“孩子们”也给无数喜爱文学的朋友带去了幸福 。
因为拉格洛芙对文坛的贡献和国际影响力 , 瑞典最重要的儿童文学奖决定用她的童话主角尼尔斯的名字命名 。1978年 , 瑞典《晚报》派出两名采访人员 , 乘坐一架单引擎飞机 , 沿着小说中尼尔斯骑着白鹅旅行的路线飞行 , 以此纪念《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诞生七十周年 。并且 , 自1991年开始 , 她和她的代表作便一同被印在了政府发行的20克朗钞票上 。这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

文章插图
塞尔玛·拉格洛夫使《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成为流传百年的传奇经典 , 然而她的一生 , 其实远比这部作品更加精彩和传奇……
熊孩子如何改邪归正?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主人公尼尔斯是个男孩 , 十四岁左右 , 他顽劣、懒惰、不仅对人凶恶 , 还虐待动物 , 这些特点组合起来放在现代 , 妥妥是不讨喜的“熊孩子” 。
“熊孩子”之所以成为“熊孩子” ,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长疏于管教 , 未及时约束孩子行为 , 孩子逐渐变得只以自我为中心 , 进而自私、傲慢、肆无忌惮 。

文章插图
关于尼尔斯的父母 , 作者写道 , “他们是穷苦的佃农人家 , 全部土地比一个菜园子大不到哪里去……他们只养了一头猪和两三只鸡 , 别的啥也养不起 。尽管他们极其勤劳能干 , 家境略有好转 , 也只是养起了奶牛和鹅群 。”
经济状况很差 , 成天忙于生计 , 为填饱全家人的肚子日夜操劳 , 尼尔斯的爸妈哪有时间管教他呢?
而且 , 他们也不会教育孩子 。他们头疼儿子种种缺点 , 但从未采取实际措施 。尼尔斯的爸爸只是埋怨两句 , 而妈妈则寄希望于耶稣 。周日去教堂做礼拜 , 妈妈让尼尔斯在家念福音书 , 并祈祷道:“求求上帝赶走他身上的那股邪恶 , 使他的良心变得好起来 。” 他们意识不到 , 尼尔斯需要的不是上帝的帮助 , 而是父母正确的教导 。
此外 , 生理变化又让”熊孩子尼尔斯愈加无法无天 。前面提到 , 尼尔斯十四岁左右 , 正处于青春期 。据统计 , 十四岁刚好是青少年叛逆行为的高发年龄 , 因为青春期的孩子往往会同时进入叛逆期 。而叛逆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萌芽 , 独立意识苏醒 , 思想却不够成熟 , 爱通过反叛找寻存在感 。所以 , 此时的尼尔斯狂妄自大 , 甚至连小精灵都敢捉弄 。

文章插图
尼尔斯惹恼小精灵后 , 被后者施了魔法 , 变成拇指大的小人 , 还能听懂动物们的语言 。不久 , 他家的雄鹅莫顿也因为魔法飞了起来 , 跟随北迁的大雁走了 , 情急下 , 尼尔斯跳上鹅背 , 被带上万里高空 , 生活对尼尔斯的考验正式开始 。
莫顿长途飞行 , 累倒在湖边 , 此时莫顿是尼尔斯仅有的依靠 , 为了怕它死去 , 尼尔斯赶紧帮它喝水 。作为回报 , 莫顿抓了条小鲈鱼给尼尔斯 。以前 , 尼尔斯有父母保他衣食无忧 。现在没人提供食物和住宿 , 为了不饿死 , 他只能吃掉生鱼 。生活给他上了一课:生存并没有想象中简单 。
尼尔斯本想立即回到父母身边 , 但莫顿一心想同大雁飞到最北边的拉普兰 , 还邀请他一起 , 承诺秋天送他回家 。尼尔斯同意了 。和每个青春期的孩子一样 , 尼尔斯也想要冒险 , 好奇未知的一切 , 向往广阔的世界 。这没什么不好 , 因为好奇而探索 , 因为探索 , 人才会对生活 , 对自己有更多了解 , 最终获得心智的成长 。
成长意味着变化 , 一边是身体的日益成熟 , 一边是心灵的逐渐强大 。前者每个人都会经历 , 后者却需要转变陈旧的认知 , 经受生活的磨炼才行 。
尼尔斯变形后 , 得以用新视角观察世界 , 旧认知被颠覆 。当他骑着莫顿从空中俯瞰 , 从前平平无奇的耕地和牧场 , 变成五彩的方格子布 , 从前他只能在小村庄游荡 , 现在他见识到广袤的森林、奔腾的河流、繁华的海港城市 。从前他欺负小动物 , 现在却同它们和平相处 。一切变得熟悉又陌生 , 陌生又新奇 , 尼尔斯重建认知 , 并对世界产生了敬畏之情 。
有了敬畏 , 尼尔斯变得谦卑 , 开始对所有生命一视同仁 。起先 , 他只是帮莫顿喝水 , 帮大雁从狐狸口中逃生 , 但渐渐的 , 他做起更多善事 , 比如给保卫家园的黑老鼠出主意 , 解救小松鼠 , 求渡鸦为大学生找寻丢失的手稿……当然 , 他也多次遭遇危险 , 命悬一线 , 幸好最后都死里逃生 。
八个月后 , 尼尔斯脱胎换骨 , 从曾经目空一切 , 骄纵任性的“熊”孩子 , 变成了善良勇敢、感恩图报的好孩子 , 他也因此通过小精灵的考验 , 恢复原形 。可见 , “熊”孩子并非生来如此 , 也并非无法改变 。

文章插图
离家后 , 尼尔斯虽然没了父母的庇护 , 但一路上 , 家鹅莫顿照顾他 , 大雁阿卡也保护他 , 很多小动物都喜欢他 , 它们并非尼尔斯的同类 , 但长久相处下来 , 尼尔斯仍然从它们身上学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 , 也跟它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
尼尔斯帮莫顿喝水 , 莫顿便给他找吃的 , 让他睡在自己温暖的羽毛下 , 这让尼尔斯学会什么是感恩 。在他不幸掉队和被抓走时 , 莫顿和雁群不离不弃 , 四处找他 , 这让他明白什么是友谊和忠诚 。好几次危险来临 , 领头雁阿卡每每挺身而出 , 这让他知道何谓勇敢 。动物们真诚的夸赞他 , 和他像朋友般相处 , 这给了尼尔斯自信和温暖 。当然 , 大自然的残酷也使尼尔斯身心得到历练 。所以 , 只要营造温暖宽容的环境 , 加上合理的教导 , 适当的锻炼 , 孩子们就能成长 , 就能蜕变 。
配角莫顿的故事
故事中 , 尼尔斯的拉普兰一行尽管险象环生 , 但屡次化险为夷 , 他历尽奇幻之事 , 看遍壮美风景 , 主角光环很耀眼 。而配角莫顿的经历则要平淡许多 , 但若将眼光专注在它身上 , 就会发现 , 它的故事 , 更耐人寻味 。
莫顿是家鹅中的一只 。大多数家鹅都是待宰的畜生 , 命运一眼就望得到头 , 不过按部就班长大 , 被卖到集市上或者被主人杀了吃掉 。它们的生活和它们的个性一样单调、雷同、泛不起波澜 。
某天 , 一群北迁的大雁从家鹅头顶上空飞过 , 呼唤它们一起飞向高山 。毫无意外 , 家鹅们拒绝了 , 它们舍不得眼前的安逸生活 。后来 , 有些鹅蠢蠢欲动 , 但一听到老鹅说在空中会挨饿受冻便放弃了 。是呀 , 大多数人都喜欢待在舒适区 , 动物又何尝不是如此?
不过 , 事有例外 , 多数鹅安于一隅 , 莫顿偏不 , 它很年轻 , 体力充沛 , 思想灵活 , 渴望在晴空丽日中翱翔 。它是只不甘平庸的鹅 。所以 , 当其他鹅羡慕的看着大雁们飞远 , 只有它听从内心召唤 , 勇敢跟了上去 。

文章插图
很幸运 , 凭借精灵的魔法 , 它得以像大雁那般飞上天 。但这份幸运本就属于它 , 因为在大雁召唤下 , 只有它克服了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阻力 , 在狼狈的跌落地面后还继续展翅 , 决心飞上万里碧空 。
莫顿能飞了 , 它想和大雁们一起飞到拉普兰 , 但它毕竟是家鹅 , 千年人类的驯化使翅膀严重退化 , 体重又重 , 刚一长时间飞行便力不从心 , 落在队伍后面 。大雁阿卡作为领头雁 , 并没有等它 , 反而说跟不上队伍那就回家 。为了不被大雁看不起 , 为了证明哪怕是家鹅也能做出一番事业 , 莫顿尽管疲惫又恼火 , 还是拼尽全力的飞着……
莫顿知道大雁看不起家鹅 , 但面对大雁时 , 它不自卑 , 不扭捏 。当领头雁阿卡询问他的来历时 , 它如实相告 。阿卡颇为犀利点明它出身并不高贵 , 好奇它竟有勇气和大雁并肩飞行 , 莫顿则大方表示家鹅也是有出息的 。阿卡又问它 , 除了飞行外 , 可有其他技能令它们刮目相看?莫顿则坦言自己在其他方面并不高明 。莫顿很勇敢 , 也很诚实 , 这两样宝贵的品质打动了阿卡 , 允许它再跟它们待一段时间 。
后来 , 莫顿从没拖雁群后腿 , 还为队伍出过主意 , 它护尼尔斯周全 , 又帮助小灰雁邓芬 , 友谊爱情双丰收 。莫顿的勇气 , 自信 , 独立 , 忠诚为它赢得了大雁们的尊敬 。从前 , 它以为世界不过家附近的几里地 , 认识的朋友不过家养的其他牲畜 , 而拉普兰一行 , 彻底打开了它的眼界 , 也圆了它的梦想 。
莫顿的故事初读普通 , 实则处处藏着道理 , 只看你怎么解读 。有人从中读出 , 有梦想的人比比皆是 , 实现梦想的人却屈指可数 , 因为追梦的路上可能荆棘遍布 , 上路的人少 , 半途而废的人多 , 还有少数止步于黎明前 。有人看出 , 安于现状似乎是避免风险的良策 , 但会磨掉人的意志 , 对刺激迟钝 , 一旦危机爆发 , 习惯优哉游哉的人们便如同温水里煮的青蛙 , 在劫难逃 。还有人读出 , 笼中的鸟儿即使不被风吹雨淋 , 栅栏里的鹅即使不必挨饿受冻 , 但它们依然不快乐 , 只因没有自由 。

文章插图
最后 , 为何作者选鹅做第二主角呢?提到鹅 , 就想到骆宾王那首著名的《咏鹅》:鹅鹅鹅 , 曲项向天歌……诗里的鹅脖颈修长 , 体态优美 , 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 , 但实际上 , 鹅是人类饲养的最为凶猛的家禽 , 尤其公鹅 , 攻击性极强 。古人很早就吃过鹅的亏 , 在造鹅字时 , 造了四个异体字 , 分别是“左我右鸟”、“右我左鸟”、“上我下鸟”以及“下我上鸟” 。意思就是无论人往哪个方向跑 , 后面都有只鹅在追 。
关于鹅好斗的个性 , 有解释说 , 因为它视力有问题 , 看东西很小 , 所以天不怕地不怕 , 谁都敢咬 。鹅的嘴里上下两排是锯齿状的齿状喙 , 舌头两侧还有锯齿 , 它咬人不撒口 , 转着嘴拧着咬 , 不难想象 , 被这么个难缠的家伙追赶有多恐怖 , 被咬到有多疼 。
同样是人类饲养的家禽 , 和鹅外形相似的鸭子就温驯的多 。为何作者不让鸭子做配角呢?因为鸭子安分守己 , 不像会冒险的样子 。鹅就不同 , 从前面我们知道 , 鹅胆大 , 战斗力强 , 从逻辑上它更符合一位敢于冒险的勇士形象 。可见 , 作者在塑造角色时做了仔细的推敲 , 使整个故事符合情理 , 用心程度可见一斑 。
四
当我们的眼睛扫过一行行文字 , 心也随着尼尔斯骑上鹅背而起飞 。
透过尼尔斯的眼睛 , 我们近距离观察大雁 , 见识它们火焰般燃烧的眼睛 。我们俯瞰高山、河流、葱茏的森林、险峻的峡谷 , 还穿越繁华的城镇、人迹罕至的雪山 , 又走进历史悠久的古堡、富丽的庄园……
我们见识了大自然美丽的外表下 , 是残酷的生存斗争 。我们在欣赏美德的同时 , 又从中窥见生而为人的痛苦 。而故事结尾 , 我们飞过千山万水 , 抵达的不是拉普兰 , 也不是尼尔斯的家 , 是心的平静 。又或者 , 我们仍意犹未尽 , 思绪随风 , 飞到神秘美丽的更远处去了……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从篇幅上看 , 是长篇童话 , 但人们通常两三天甚至更短时间就能读完整个故事 , 因为好故事会让人沉醉其中 , 忘记时间的流逝 , 一个劲读下去 。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里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没有提及 , 它们每一个都是散落在书页中的钻石 , 等着你小心的拾起 。也许 , 在看完它的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某个不经意的瞬间 , 你的脑中浮现出一个小人骑着鹅御风飞翔的画面 , 那是你曾做过的周游世界的梦……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带来的成长启示】
推荐阅读
- 尼康z6设置 尼康z6布光设置技巧
- 英菲尼迪收购什么公司
- 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一切都源于悉尼和墨尔本的首都争夺战
- 索尼a7怎样省电
- 哥白尼到底是怎么死的 哥白尼究竟是怎么死的
- 索尼手机忘记解锁密码怎样刷机
- 拉尼娜是什么意思,拉尼娜现象是怎么形成的
- 索尼手机怎样连接无线网络
- 棉麻和雪尼尔哪个贵
- 蓝莓要怎么授粉,蓝莓北高丛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