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是处暑节气 , 处暑寓意着炎热暑天的结束 。这时三伏已过 , 白天热 , 早晚凉 , 昼夜温差较大 , 不时有秋雨降临 。在这个从炎热往寒凉过渡的节气 , 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赵昕提醒 , 要及时添衣谨防感冒 , 并注意祛湿润燥 。
警惕秋凉防感冒
赵昕说 , 处暑后天气逐渐转凉 , 尤其昼夜温差较大 , 适合白天的单衣很容易在早晚受凉而出现感冒 , 因此处暑后应注意及时添衣 , 加穿外套方便身体适应环境温度 。此外 , 还应忌饮食寒凉、少吹空调电扇 , 气温偏低会加重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疾病的风险 , 还会引发肩周炎、颈椎病等“筋骨病” 。
宜健脾祛湿润肺
“今年的夏天降雨频繁 , 意味着入秋后湿气会加重 。”赵昕说 , 中医认为湿易伤脾阳 。一旦脾阳受损 , 就会脘腹胀满、胸闷欲呕、大便稀溏等症状 。食材里加点白扁豆、炒薏苡仁等药食同源的食物 。白扁豆味甘 , 微温能健脾化湿可用于大便溏泻 , 同时应忌贪凉冷饮 , 生鲜瓜果 。
此外 , 秋天燥易伤肺 , 容易出现过敏性鼻炎、哮喘、气管炎、肺炎等 。处暑除了要祛湿外还要润肺 , “秋燥不是真正的火 , 而是虚火 , 要用凉润之品 , 滋阴润肺 。”她说 , 人们经常在秋季喝的梨汤便是很好的润肺食物 , “一个带皮梨去核后加水800至1000毫升放在养生壶里煮水代茶饮 。”
春困秋乏要养阴
【三伏天来了注意饮食注意防暑养生】这个时节 , 容易出现入睡困难而且睡眠很浅 , 白天感觉身体很困乏 , 这其实就是“春困秋乏”的表现 。“人们常说 , ‘一夏无病三分虚’ , 即便一个夏天没生病 , 但经历了苦夏的消耗之后身体也会虚三分 , 再遇上节气转换时 , 就容易出现阴不足以敛阳失眠的表现 。”赵昕说 , 中医常说春夏养阳 , 秋冬养阴 , 处暑之后真的要开始养阴 。养阴的关键在于增加水分的补充 , 也要注意清补 , 常用食物有 , 山药、石斛 , 莲藕 , 银耳、百合、梨等 。
推荐阅读
- 海马福美来挂档杆怎么拆
- 忄是由什么变化而来,宀字旁的字与什么有关系
- 新锅糊了怎么清洗
- 工作的句子说说心情短语 关于工作的说说
- 手机也能自制证件照,以后不用去照相馆了吗
- 烤箱预热是为了什么,烘烤期间糕点上色不均或是太焦了怎么办?
- 法证先锋小敏扮演者 小敏死了吗
- 带你了解春联的由来
- 生活给了你一块阴影,必会在不远的地方撒下阳光
- 王浩李洁的结局是如何,最强上门女婿王浩到底死了没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