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了我国著名的道家思想经典《道德经》 。81篇《道德经》 , 上下传承了2000多年 , 被无数人分享和解读 , 老子的道家思想也成为了中国人重要的文化基因 , 接下来 , 这一期视频 , 我来谈谈《道德经》给了我一些启发 。

文章插图
首先 , 我们聊聊“水” 。
水在《道德经》里面出现了很多次 , 而且老子经常用“水”来隐喻道 , 一开始其实我还是很疑惑 , 为什么是“水”?不是山川河流 , 日月星辰 , 也不是花草树木 , 为什么是水呢?后面慢慢我逐渐意识到 , 水有一些很重要的特性 , 是其他东西没有的 , 而且整部道德经 , 很多智慧都可以通过“水”来连接起来 , 比如“柔弱” , “无为” , “不争”等等 。
水孕育了生命 , 是万物之原 , 水对于大自然的一切来说 , 太重要了 , 是万物存在的基础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 , 被黑格尔说成是“西方哲学之父” , 他提出的观点就是“水是万物之原” , 其实就有水孕育万物 , 生成万物的意思 。

文章插图
其实 , 很多人怀疑 , 西方的古希腊哲学中 , 借用了很多我国古代哲学里面的概念 , 比如这个“水” , 除了泰勒斯 , 古希腊另外一位重要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提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 其实也体现了中国哲学 , 尤其是《易经》里面的的“易” , 也就“变”的核心本质 , 万物流变;比如中国古代有五行“金木水火土” , 而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 ,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 “水火土气”是世界的本原等等 , 这些概念和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有很多类似的地方 , 很多人说古希腊哲学是近代西方学者杜撰的 , 尤其是在文艺复兴时期 , 虽然一直没有什么实际的证据 , 但我隐喻感觉到古希腊哲学中 , 很多概念来自于东方 , 其实西方近代哲学在黑格尔之前 , 中国文化在西方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 , 他们借鉴我们的思想并不是没有可能 。

文章插图
好了 , 我们还是回到《道德经》 , 水除了是万物之原的意思 , 水还是柔弱、不争的特性 , 老子说“上善若水 , 水利万物而不争” , 道家思想 , 水的这些隐喻给了我几个启示:谦卑 , 利他、回归本质 , 以及保持平和 。水足够谦卑 , 甘于处下 , 所以 , 才能汇集成江海 , 做人做事其实也是这样 , 保持谦卑 , 留有余地 , 才是成大事者的必要品质 。而谦卑的反面是自大 , 盲目自信 , 则是成事的最大障碍 。
有人说 , 一个人要获得真正的成功 , 要经历两次失败 , 一次是无知 , 一次是膨胀 。另外 , 水足够平和 , 水没有意识 , 毫无荣辱得失之心 , 所以能做到绝对的平和 , 老子说“天地不仁 , 以万物为刍狗” 。在西方哲学里面讲意识、意志、理性 , 这些都是从人的角度来理解自然 , 自然没有这些 , 水孕育了万物 , 非常重要 , 但水并不知道这些 , 这是一种智慧 , 老子说:“生而不有 , 为而不恃 , 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我们很容易成为欲望的奴隶 , 成为情绪的奴隶 , 成为他人评价的奴隶 ,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说“他人即地狱” 。水可以做到完全无私无欲 , 它能成就万物 , 自己也不会有所损 , 反而越来越丰富 , 老子说:“知其雄 , 守其雌 , 为天下溪” , 就像溪流最终都会汇集成江海一样 。做人做事难度不是一样的吗?得失心太重 , 很容易顾此失彼 , 太自私 , 反而成为欲望的奴隶 。所以 , 当我们遇到困难 , 挫折或者重要抉择的时候 , 回到内心 , 问问自己 , 这个时候 , 水会怎么做呢?

文章插图
其次 , 我要分享的第二个字是:无
如果说“水”还是“道”的具象表现 , 那么“无”字更抽象 , 但它更接近道家思想的本质 , 因为万物都是从“无”来的 , 无字是道家思想本体论的核心 , 老子说:“无 , 名天地之始;有 , 名万物之母” 。无在《道德经》里面有很多组合和内涵 , 无为、无用、无物、无忧、无私、无欲、无极等等 , 无字其实很反直觉 , 尤其是在今天的价值观里面 , 我们常常强调有为 , 强调有用 。但为什么老子要赞扬和推崇无为、无用呢?
无字给我的启发是:保持空杯心态和不做任何预设 。“无”的对立面是“有” , 如果说无代表无限性 , 那么“有”当然就是“有限性” 。这个杯子虽然很漂亮 , 很美 , 但是它只是所有杯子中的一个 , 是有限的 , 杯子的美和晚霞的美不一样 , 杯子的美也是有限 。有的人能力很强 , 经验很丰富 , 在某个方面能独当一面 , 但这也是有限的 , 这是一种“有” , 其实我们很容易陷入经验或者说能力的陷阱 , 能力越强 , 我们越有可能听不进去意见 , 越不能做到空杯心态 , 老子说 , 杯子之所以有用 , 是因为它是中空的 , 房子之所以能住人 , 它是中空的 。
关于有和无 ,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做了一个很精彩的比喻 , 那就是“婴儿”或者“小孩子” , 老子说“专气致柔 , 能婴儿乎” 。

文章插图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道德经》,我们该如何解读?】你可以做到像婴儿一样专气致柔吗?这是一种“无”的境界 , 婴儿靠本能和天性生活 , 饿了就哭 , 困了就睡 , 毫不掩饰;前一秒还在哭 , 后一秒就可以破涕为笑 , 丝毫不觉得难为情;前一秒还在被爸爸妈妈打骂 , 后一秒就可以笑脸相迎 , 丝毫不觉得不好意思;婴儿也非常专注 , 玩玩具可以瞬间沉浸其中 , 小孩子学习和记忆能力都很强 , 相反成年人很难做到这些 , 其实很多方面 , 我们都应该向婴儿学习 , 成年人思想的束缚太多了 , 人情 , 道德 , 面子 , 社会规则 , 过去的固有认知都是我们的障碍 , 这些都是我们思想中的“有” , 反而婴儿没有这些束缚 , 更接近于本真的状态 , 接近“无”的状态 。空杯心态 , 放下执念 , 不做任何预定和假设 , 保持婴儿般纯粹的心境 。
推荐阅读
- 中国古代朝廷的排列顺序
- 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是四大名著中的
- 中国历史上经商的传奇人物
- 鬼节的由来,长知识了!中国鬼节竟如此之多?这由来有点可怕哦
- 中国鱼米之乡,卫星瞰丰收|4组图看“鱼米之乡”10年之变
- 毛笔是谁发明
- 债务人转移财产了该怎么办
- 中西方文化差异有哪些,中国和西方的文化有哪些不同
- 过氧化物,2022-2026年有机过氧化物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中国依赖进口
- 上海银行房贷几点扣款时间,中国银行扣房贷款时间是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