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地区(今湖北、湖南)是楚地的核心区域,湖南在历史上也曾经简称“楚” 。
楚文化辉煌灿烂,名声响亮,而且湖北简称是鄂、也没选楚 。
那么,为什么湖南的简称不用“楚”而选“湘”呢?

文章插图
“楚”的范围涉及多个省份
说到楚,影响最大的是春秋战国时的楚国 。
它在鼎盛时期的疆域广阔,涵盖今天的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四川等省 。
而且楚文化辉煌灿烂的成就,影响深远 。
秦末,陈胜在陈县(今河南省淮阳)建立“楚”政权,自号楚王 。随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下邳(今江苏省睢宁) 。
明初刘基编撰的《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中记载:
“自房、陵、白帝而东,尽汉之南郡、江夏,东达庐江南部,滨彭蠡之西,得长沙、武陵,又逾南纪,尽郁林、合浦之地,自沅湘上流,西达黔安之左,皆全楚之分 。”这里的“楚地”,包括今天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广西、贵州等省的各一部分 。这与春秋战国时的楚国疆域略有不同 。
显然,这些省份都曾经在楚文化辐射圈,都属于楚地 。

文章插图
但是这些省份的简称为什么不是“楚”呢?各有各的原因 。
毕竟,地名以及省份简称,是地理、历史、文化等综合因素长期演变的结果,并不是某个小群体能左右、某个人能一言九鼎拍脑袋决定的 。
湖南曾经简称“楚”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的楚国,自今天的湖北省境内起家 。
战国时期,“楚人地南卷沅、湘”,即进入南边毗邻的湖南 。沅、湘江是湖南境内的河流 。
此后,湖南就与“楚”紧密联系在一起 。
楚地的地理概念范围广阔,一度分为三部分: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 。
也即湖南属于“南楚” 。

文章插图
春秋、战国时代,湖南之地属于楚国的苍梧郡、洞庭郡 。
湖广地区(今湖北、湖南)是楚地的核心区域,也是狭义的楚地 。
到五代十国时期,马殷占据湖南,建立楚国,国都在长沙 。

文章插图
到明代中期,"楚"指代的地域正式明确为湖广布政使司所辖的地区,也就是后来清代的湖广(湖北、湖南) 。
例如成书于明朝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的《楚纪》中,开篇介绍了明代湖广地区的行政区划,接着在“按语”中说道:“我皇祖见高千古……观诸楚而天下之政出于一矣” 。
清初,将湖广分为湖南、湖北二省 。但是"楚"仍是湖北、湖南共用的别称,或者湖北、湖南任一省份的别称 。再细分一下,湖北也被称为"楚北"、湖南称为“楚南” 。
清朝嘉庆年间,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挂出大门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享誉至今 。

文章插图
清朝名臣、湖南人左宗棠创立的军队叫“楚军”,原因是“所部将士多沅、湘、澧、资之产,名其军曰楚军 。”沅、湘、澧、资江是湖南境内的四大河流 。
《清史列传》中记载:“桂林陈宏谋抚楚,勒碑所居曰‘经学之乡’,聘主岳麓书院,成就者四百余人” 。
这里是说桂林人陈宏谋担任湖南巡抚期间兴学的事迹 。
由此可见,湖南属于楚地的核心区域,曾经一度简称“楚” 。
湖南的简称为什么由“楚”演变为“湘”?
其一,“楚”的地理概念笼统模糊 。
古代的楚国、楚地,地域版图、文化辐射范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
其中湖南省的一部分尤其是湘江、资江流域,是楚地比较稳定的核心区域 。
而湖南西部特别是西南部,处在楚地的边缘,甚至不在楚地范围内 。
其二,用“湘”指代湖南之地,源远流长 。
远古传说舜帝南巡时死于苍梧郡,葬于九嶷山(今湖南永州市宁远县) 。
他的两位妃子娥皇和女英,为追随舜帝,长途跋涉,眼泪洒在了九嶷山的竹子上,呈现出点点泪斑状,于是被称为"湘妃竹" 。
娥皇和女英溺亡于湘水,葬于君山(今湖南岳阳市的洞庭湖中,古称洞庭山、湘山) 。
由此,就演绎出了湘君(以舜帝为原型,指湘水男神)、湘夫人(也称湘娥,以娥皇和女英为原型,指湘水女神)、湘灵(湘水之神)、湘妃之泪(形容悲愤的泪水)、湘帘(用湘妃竹制作的帘子)等说法,流传很广 。

文章插图
再如楚国贵族屈原的《渔父》中有“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
意思是,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 。湘江发源于广西,流经湖南,注入洞庭湖,是湖南境内的最大河流 。
东汉著名文学家王逸的《九思·遭厄》中有“悼屈子兮遭厄,沉王躬兮湘汨 。”
意思是:哀悼屈原遭灾殃,玉体沉入汨罗江 。“湘汨”是湘江与汨罗江的合称,汨罗江是湘江的支流 。
东汉初年,设置湘乡县,归属零陵郡 。
唐朝天宝八年,从隋代的湘潭、衡山两县调整出新的湘潭县 。
晋朝,在临湘(今长沙)设置湘州 。
而且,自古湖南之地有潇湘、三湘四水、蒸湘、沅湘、资湘、湘绣、湘语、湘剧、湘莲等,明显带有“湘”标签烙印 。

文章插图
湘江是湖南境内的最大河流,流贯全境,河网众多 。
而且,古人也常用“湖湘”指代湖南省洞庭湖、湘江流域 。
显然,“楚”虽然宽泛,但并不能涵盖湖南省 。而“湘”的指向性明确且清晰,可以代指湖南全境 。
其三,“湘军”情结,推进了由“楚”到“湘”的转变 。
上面第一部分说了,湖南属于楚地的核心区域,到清朝仍然以“楚”代称 。
【湖南 简称,湖南省的简称为什么叫湘】但从清朝中晚期开始,湖南的这个代称有了很大的转变 。
晚清时期,以湘乡勇为主力组成、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兴起,一大批湖南人影响了当时中国的军政局势、社会发展趋势 。
由此,有了"湖南人才半国中"、"中兴将相,什九湖湘"、"半部中国近代史由湘人写就"、"无湘不成军"等盛誉 。

文章插图
于是,“湘”的文化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并获得了广泛认同 。
当时众多湖南人也以“湘人”为荣 。例如左宗棠的《祭胡文忠公文》中开头就写到:“我生于湘,公产于资 。”
到了清末戊戌变法之前的“新政”运动期间,湖南著名的《湘学报》、《湘报》,均以“湘”题名,闻名全国 。从而巩固了“湘”的文化影响力成果 。
尤其是,脱胎于楚文化,湖南人逐渐组合、建构出了一种区域文化形态--湖湘文化 。
随着湖南人近、现代在历史舞台的崛起,“湖湘文化”内涵也随之放大,被湖南人津津乐道 。
于是,“湘”就替代了“楚”,成为湖南省的代称,约定俗成,后来就自然成为湖南省的简称 。

文章插图
众多周知,作为楚地发祥地、核心区域的湖北省,简称并非“楚”,而是"鄂" 。
因而,湖北也被称为"楚鄂"、“荆楚”,湖南也被称为"楚湘" 。
推荐阅读
- 湖南农业大学是几本:湖南农业大学2020年分专业录取情况一览
- 浏阳河在哪个省哪个县
- 各省的简称,各省简称有什么含义
- 湖南湘西出名吗
- 湖南椒辣吗
- 湖南有什么地方
- 颚是哪个省的简称
- 绍兴简称是什么
- 广州的简称,请问广州的简称是什么
- 湖南日食发生在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