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书指的是,六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其实在回答之前,我对这里所提的六书知之甚少,抱着学习的态度最近我认真上网查看了有关资料,才对六书造字法才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将我查阅归纳关于六书的一些知识和具体内容整理如下:
六书的历史、概念及运用:
古时也有称此六种为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 。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 。三曰篆书,即小篆 。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 。四曰,佐书,即秦隶书 。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 。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 。”
另一种也有指儒家经典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为六书 。
但古今众多学者称“六书”为中国汉字的造字法,所以这里说的六书,应该是指汉字构字的六种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

六书指的是,六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文章插图
据《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传说中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他初造文字,是按照物类画出形体,所以叫做「文」 。随後古人又造出合体的会意字、形声字,以扩充文字的数量,這些文字就叫做「字」 。叫它为「字」,是说它來自「文」的孳生,使文字的数量增多 。把文字寫在竹简、絲帛上,叫做「书」 。「书」意味着写事像其事 。[文字]经历了「五帝」、「三王」的漫長岁月,有的改动了笔画:有的造了异体,所以在泰山封禪祭天的七十二代君主留下的石刻,字体各不相同 。
六书说是我国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六书是后来的人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 。直到许慎创造六书说,才有了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 。有了六书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该系统为依据 。
而六书一词,最初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云:“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
六书指的是,六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文章插图
"东汉郑玄注引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①、假借、谐声②也"(注:①处事,即"指事";②谐声,即"形声") 。班固《汉书·艺文志》把六书之名定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
这六种方法是东汉许慎在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 。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指的是后来衍生发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 。因此许慎此说对后世影响最大 。汉王莽变八体书为六体书,亦称“六书” 。
古往今来许慎在《说文解字》对“六书”的论述最为详细:"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
六书指的是,六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文章插图
六书的具体内容:
【六书指的是,六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在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占大多数 。这是因为画出事物是一种最直接的造字方法 。然而,当文字发展下去,要仔细分工的东西愈来愈多,好像"鲤"、 "鲮"、"鲩"、"鳅"等事物,都是鱼类,难以用象形的造字方法,仔细把它们的特征和区别画出来 。于是,形声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只要用形旁"鱼"就可以交代它们的类属,再用相近发音的声旁来区分这些字 。也由于形声字在创造新文字方面十分有效率,以及有一些本来是会意字但被逐渐"读"成形声字,甲骨文时代约仅有15%左右的字是形声,但到了近代,有 50%的汉字是形声字 。
六书之一,象形 。字形摹写实物的形状,或用比较简单的线条来摹写事物的特征部分 。《说文解字·叙》:"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如《牙部》:"牙,壮齿也象形字,象上下相错之形 。"《皿部》:"皿,饭食之用器也,象形 。"
象形字有独体象形与合体象形之分 。合体象形所合之二体,有一体不能单独成字,有一体可以单独成字 。如"石",其中"厂"(han四声)成字,意思是山边岩石突出覆盖处;"口"象石块之形(非口舌字),不成字 。王筠说:"石与果一类,本以○象石形,而此形多矣,乃以厂定之 。"合体象形字(《说文释例·象形》)这说明合体象形的产生是由于区别象形形体的需要,即加上一个表示同类事物的字,使所摹写的对象能够确定,不致产生误解 。
六书指的是,六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文章插图
六书之一,指事 。也叫"象事"、"处事" 。以点画等象征性的符号来表明意义 。《说文解字·叙》:"指示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字在汉字中为数不多,这可 能与以符号表意的局限有关 。指事字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所谓纯指事字,全部用指事性的符号来表示,如一、二、三、四;+(甲骨文"七"字);丨(甲骨文"十"字)等 。这类指示字可能是来自原始的刻划符号 。另一类是在象形字的某一部位加上点画性符号,以表明造字的意图所在 。如"刃"是在刀口处加一点,指明刀刃 。"本"是在"木"字下方加上一短画,指明是树木的下端,"末"与此相反,指明是树木的上端 。这一类指示字,有些文字学著作称为合体指事或加体指事 。
六书之一,会意 。也叫"象意" 。组合两个以上的字表示一个新的意义 。《说文解字·叙》:"会意者,比类合谊(同"义"),以见指撝(同"挥"),武信是也 。"会意会意字字中较普遍的是用不同的字组成的"异文会意" 。如《说文·林部》:"戍,守边也,从人持戈 。"《手部》:"挚,握持也,从手执 。"还有相当一部分会意字是"叠文会意" 。如《说文·林部》:"林,平土有丛木曰林,从二木 。"《车部》:"轰轰,群车声也 。从三车 。"
会意字的结构有助于认识一些汉字的本义 。如《说文·斗部》:"料,量也,从米在斗中 。"段玉裁注:"米在斗中,非盈斗也 。视其浅深而可料其多少,此会意 。"
六书之一,形声 。也叫"象声"、"谐声" 。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成的字,其中形符表义,声符表音 。《说文解字·叙》:"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声字是汉字中最能产的合成字 。因此,形声字在汉字中数量最多,占百分之八十以上 。
形声字的组合方式很灵活,有的声符或形符只占字的一个角落,如"胜",形符是"力",声符是"朕" 。"宝",声符是"缶",形符是"宀"、"玉"、"贝"组成的会意字
形声字可能是比较晚起的造字方式 。早期甲骨文中形声字还比较少;后期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百分之二十 。由于这种方式灵活,适应性强,在汉字发展中,它得到了最广泛的运用 。
六书之一,转注 。转注是古人制造"同义字"的方法,换言之,转注就是用同义字辗转相注的方法造字 。许慎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同意相受"是统一字首的具体方法,即授与一个同义字,也就是说用一个同义字相注释,作为它的义符 。例如:语言(指"口语")里〔lao三声〕这个词,既已制造了"老"字来记录它 。后来口语里起了变化,"老"念成"丂"〔kao三声〕,于是就在"丂"的上面注一个同义的"耂(念lao三声,即现在的"老"字)"字,写成"考"(即造出了一个新字"考") 。"耂(老)"对于"丂(考)",就是"同意相受"(即:同义相注 。就是说,用"耂"作了"丂"的义符) 。"耂(老)"、"丂(考)"的基本意思都是"年纪大",它们是同义字,当然也是"转注字" 。
转注字的特点是:字首(部首)的意义等于转注字的意义,因为用来注释的字首是一个同义字 。判断转注字的两个重要依据:一是部首相同,二是同义相注 。
转注字和形声字的"联系"与"区别":转注字和形声字有同有异 。就其结构来说,它们是相同的,都是形与声的组合;就其义符来说,它们是不同的,转注字的义符是同意相受,形和义是密合的,而形声字的义符只是指示字义的类属或关联,形和义不一致 。
六书之一,假借 。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意思是说语言中的某一个词,本来没有替它造字,就依照它的声音假借一个同音字来寄托这个词的意义 。例如:"长",语言中的长久的"长"、长老的"长"、县长的"长",和长发之长同音,没有造字,于是古人就假借它来寄托长久、长老、县长等意义 。这种方法,古人叫做"假借" 。假借的主要条件是依声 。假借和被借之间的关系,除声音上的联系外,也可以有意义上的联系 。因此,假借可分为两种:
一、引申义的假借:引申的假借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而意义和原字有关的 。例如:凤:《说文》云"古文凤,象形 。凤飞,羣鸟从以万数,故以为朋党字 。"
二、纯粹借音的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意而不论原字的意义的,也就是把整个字当作纯粹音符的 。例如:所:《说文》云:"伐木声也.从斤,户声 。"假借为助词 。②易:《说文》"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 。"假借为难易之易 。
假借的使用范围:假借,是用已有的同音字来寄托新词的意义,因此,汉语的各种词类中都存在着丰富的假借字 。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关于六书的一些知识,写的一点浮浅的见解,权当抛砖引玉,不足之处请大家补充 。
六书指的是,六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文章插图

六书指的是,六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文章插图
六书:是汉儒总结出来的四种造字方法和两种用字方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 声,转注,假借 。(2)四体二用:清人戴震提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四种造字法 。转注、假借是二种 用字法,这是“四体二用说”.造字法,与汉字结构有关;用字法,与汉字结构无关 。(3)贡献与局限: 贡献: “六书”在当时确实是个创造,可以说是古典文字学领域一个丰碑 。“六书”说的建 立,把人们对字形的感性认识提高到了理性的高度,开辟了科学地认识字形的途径 。不足:但由于汉儒接触是秦篆和六国文字,由于时代和科学水平的限制,所以“六书”说并 不完善,今天看来,它有不少错误和疏漏 。首先,许慎对“六书”说的某些界说含糊不清,所下定义欠于周密 。再次,汉儒缺少语言与文字关系的科学观念 。就字论字,割裂字和词、 汉字和汉语的关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