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是一个圆盘形状的 , 如果我们垂直于银河系面飞行是不是更容易飞出银河系?
我们所在的银河系是一个棒旋星系 , 之所以是棒旋而不是螺旋 , 其实主要是中心区域恒星密集区组成的形态差别 , 棒旋星系的中心的明亮区域好像一根长条形的棍子 , 我们的银河系正好是这种状态 。从有关银河系的图片可以看出 , 它是一个类似于圆盘的形态 , 系内所有星体都围绕着中心区域作周而复始的运动 。从表面上看 , 如果垂直于这个盘面向外飞行 , 应该更容易飞出银河系 , 那么实际上的情况会是怎么样的呢?

文章插图
目前我们所有的探测器都没有发射到银河系以外 , 即使是飞行了50年的旅行者1号和2号 , 严格意义上来说都没有离开太阳系 。而我们之所能能够看到银河系的整体外观 , 这得益于利用计算机模型进行拼接和模拟的结果 。早在200多年前 , 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就通过长期对天空中的恒星进行观测 , 浓度绘制出了第一张银河系的地图 , 形状很不规则 , 这受制于人们观测恒星的不全面性 。
而决定着天体地图的精准性的关键因素 , 在于明确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相互之间的距离 ,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太空观测技术的持续进步 , 科学家们研制了更为精密的观测仪器 , 同时也研发了诸如光学、红外、X射线、射电等高端的观测技术 , 因此 , 银河系中观测到的恒星数量越来越多 , 它们的位置和相互距离都更加精确 , 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 , 就展现出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银河系模样 。

文章插图
从观测的结果来看 , 银河系的直径大约在20万光年左右 , 拥有猎户臂、英仙臂、人马臂以及三千秒差距臂四条主要旋臂 , 我们所在的太阳系就处在其中的一条旋臂-猎户臂上 , 距离银心约2.6万光年 。

文章插图
银河系的恒星数量大约在1000-4000亿颗之间 , 但分布极不均衡 , 其中在银河系中心区域3.2光年的范围之内 , 大约分布着4000万颗以上的恒星 , 这里是银河系恒星数量最为集中的区域 , 当与银心的距离越远 , 则恒星的数量就越少 , 星际物质的密度也随之降低 。因此 , 从银河系以外看银河系的中心 , 其亮度要比其它区域明亮的多 。据科学家估测 , 在银河系核心有一个非常明亮的密集恒星组成的椭球体形状 , 其长轴长度约1.2-1.5万光年 , 短轴长度约1万光年 , 其它区域的星体 , 则基本上沿着长轴所在平面围绕着银心作周期性的公转 。

文章插图
除了银河系中心区域呈现椭球体之外 , 其它区域看上去就像一个圆盘 , 科学界称之为银盘 , 其实际厚度也能达到1万光年左右 , 银河系中90%以上的星际物质都集中在这个银盘之内 。

文章插图
之所以形成这样的银盘形的星系组成形态 , 其实和太阳系中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所形成的黄道平面一样 , 都是在星系的诞生过程中 , 各个星体吸收大量的星际物质所继承的角动量所致 , 特别是处于核心地位的星系中心 , 由于巨大的质量 , 形成占据主导地位的引力作用 , 使得一开始比较纷乱的星际物质旋转体系 , 逐渐在角动量守恒的原理下被拉伸为一个相对扁平的空间 。在这个扁平的空间之内分布着密集的星际物质 , 而在空间之外 , 则星际物质密度非常稀薄 , 而且有逐渐被拉进这个体系的趋势 。

文章插图
按照万有引力定律 , 一个物体所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 , 除了与引力源和自身的质量成正比以外 , 还与物体与引力源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 除了这3个因素之外 , 再无影响万有引力大小的干扰来源 。而在银河系内 , 一个物体不论是处在银盘之内 , 还是在银盘之外的上部 , 只要与银心的距离相同 , 那么它所受到的引力大小也完全一样 。因此 , 垂直于银盘面发射飞行器 , 在初始状态下需要克服的引力也是完全一样的 , 但是 , 如果垂直盘面向外运动 , 则在单位时间内所远离银心的距离 , 要比沿着盘面向外运动时远离的距离小 , 从这里可以看出 , 垂直于盘面发射 , 不但不会比沿着盘面发射容易 , 反而需要的时间更长 。

文章插图
此外 , 沿着盘面发射飞行器 , 由于沿途会经过许多大质量的星体 , 可以借助这些星体的巨大引力 , 通过调整合适的轨道可以实现利用引力加速的功能 ,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引力弹弓效应” , 从而使我们节省了大量的燃料 , 既节约了资金成本 , 也节约了时间成本 。如果垂直发射 , 由于沿途的星际物质密度很低 , 基本上碰不到大质量的天体 , 想利用弹弓效应来加速也不可能 , 这就需要在发射时携带足够的燃料 , 无论是发射还是运行过程中都会大大增加能量的消耗 。

文章插图
要想离开银河系 , 必须要满足一定的逃逸条件 , 就像离开地球 , 需要物体的运动速度达到第二宇宙速度(11.2公里/秒) , 而离开太阳引力的束缚 , 需要达到第三宇宙速度(16.7公里/秒) , 而要脱离银河系 , 则必须要达到第四宇宙速度 , 即银河系的逃逸速度 。从目前掌握的银河系质量、地球与银心的距离来看 , 由于这些数值都是估测值 , 因此第四宇宙速度也只能以现有数据进行估算 , 大约在110-120公里/秒 , 而依靠目前我们的多级火箭提供的推力 , 与这个数值还有着非常大的差距 , 因此 , 从飞行速度上看也离开不了银河系 。

文章插图
假如我们的技术水平突破了 , 可以达到银河系的逃逸速度120公里/秒 , 那么我们再看一下垂直于银盘面飞行 , 需要多久才能离开银河系 。银河系的盘面厚度在1万光年 , 我们假设地球正好处于盘面的厚度中心 , 那么仅仅是离开银河系的银盘面 , 则需要1250万年 , 这个是以能够最低速度离开银河系盘面所需要的时间 。假如我们掌握了可控核聚变技术 , 将飞行器的速度提高到光速的20% , 那么离开银盘面也得需要1.25万年 , 那么离开银河系的有效引力半径范围(10万光年) , 减去地球和银心的距离2.6万光年 , 则至少还得需要18.5万年 。大家试想一下 , 这么长的时间 , 发射飞行器还有何意义呢?在星际旅行中 , 如果飞行时间需要以几百上千年计 , 都是对研究的不负责 , 都是对生命的不负责 , 何况是几万几十万年呢?
况且再者来说 , 垂直于银盘面飞行 , 沿途基本上没有什么星体 , 发射飞行器进行科学探测本身的意义也就失去了 , 我们何必这样去做呢?
银河系是一个圆盘形状的 , 如果我们垂直于银河系面飞行是不是更容易飞出银河系?
【银河系是一个圆盘形状的,如果我们垂直于银河系面飞行是不是更容易飞出银河系】无论怎么飞 , 按现有的科学技术 , 人类都难以废除银行系 。
根据目前观测的结果估计 , 银行系的直径约有十万光年 , 厚度则有1.2万光年 , 从数字上就会 , 的确是垂直方向的尺度更小一些 , 但是 , 即便是这个最小的厚度 , 也是人类依靠目前的技术难以逾越的“天河” 。
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一、目前人类已经计算出第一宇宙速度(不落回地球的最小速度)是7.9公里/秒 , 第二宇宙速度(脱离地球吸引的最小速度)是11.2公里/秒 , 第三宇宙速度(脱离太阳吸引的最小速度)是16.7公里/秒 , 估计第四宇宙速度 , 也就是能脱离银河系的最低速度是人们比较认同的观点是 , 第四宇宙速度为110-120公里/秒 。以115公里/秒的速度飞行 , 即便是银行系的最小厚度1.2万光年 , 需要的时间是
1.2万光年x9460730472581公里/光年/115公里/秒/31536000秒/年=31304117.77年 , 也就是3130万年 , 假定一个宇航员从35岁开始结束训练参加航行到65岁退休也就30年时间 , 那么这趟旅行至少需要3130/30=104代宇航员子子孙孙接力航行才勉强完成 。
第二、即便是人类已经解决了长寿的问题 , 115公里/秒的速度如何达到并长期维持也是个难题 。

文章插图
目前人类科技的极限 , 能够用航天器产生的极限高速是美国NASA“朱诺号”号最高达到了73.7km/s , 这个速度是不能载人的 , 如何解决高速载人的问题 , 是一个天大的难题 。
所以说 , 即便是能沿着银行系垂直方向起飞 , 目前人类也无法飞出银河系 。
推荐阅读
- 对角线公式怎么算,长方体对角线公式是什么时候学的
- 一年有几个季度第二季度是多少,一年有几个季度每个季度有几个月
- 斗罗大陆唐三的都是什么魂环啊 斗罗大陆昊天锤所有魂环介绍
- 三思而后行是谁说的,三思而后行是孔子说的吗
- 六的因数是什么,6的因数有哪些数字
- 什么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理论基础
- 马拉松由来,马拉松的由来是什么?是地名还是人名
- 云南滇西最后一个景点 云南东川秘境
- 什么是SOE系统
- 謊字的意思 謊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