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是哪个国家 突尼斯的历史

地理位置决定了突尼斯的历史,它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北端、地中海南岸中部,与意大利(古罗马)隔海相望,东、北两面的海岸线打开了面向中东和欧洲的两扇窗户 。于是,两大地区的人们纷至沓来,有腓尼基人、罗马人、汪达尔人、拜占庭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英国人和法国人 。
1956年,法国承认突尼斯独立,次年,突尼斯建立共和国,“伟大的圣战者”、“国父”布尔吉巴成为众望所归的国家元首 。
布尔吉巴对突尼斯的现代化改造极为深刻,尤以废除一夫多妻制、提高妇女地位开阿拉伯世界之先河,再有司法改革、教育改革(包括实行双语制)等,使突尼斯在人文发展领域位居非洲之首,人口平均寿命超过73岁 。经济上实行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有计划自由经济政策,突尼斯凭借完整的基础设施、高效的服务运营等在非洲竞争力排名中长期名列前茅 。在外交领域,突尼斯始终以灵活、务实、温和与均衡的姿态赢得尊重,成为公认的阿拉伯世界“优等生” 。
1987年,时任总理的本·阿里靠宪法政变夺权,他延续前任政策,在2009年总统大选的时间节点,得到国际舆论一致肯定,当年达沃斯论坛上,突尼斯被评为“非洲最安全和稳定的国家” 。2008年人均GDP3700美元,全国实行了从6岁至16岁儿童和学生的免费义务教育,居民享受免费医疗,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93.3%;80%的家庭拥有了住房,全国中产阶级人口已达到80%,被外界公认为“非洲发展的典范与先锋” 。
2008年开始的世界金融危机从欧美波及全球,欧洲“第一外围”中东国家经济举步维艰,社会矛盾加剧 。在此背景下,26岁街头小贩布瓦齐齐自焚成为导火索,引燃沉寂多年的“阿拉伯火山”,万幸的是,茉莉之国在“怒放花海”中未酿大的血案 。
【突尼斯是哪个国家 突尼斯的历史】其时突尼斯最突出的矛盾是年轻人的挫败感 。23.4%(一说为35%)的青年失业率,让“只要一有机会,就会离开这个国家”成为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 。其次是尊严,这在阿拉伯男人看来比生命更重要,当权者轻蔑地对待底层,终将被人民抛弃 。“茉莉花革命”之后,突尼斯一直在作为阿拉伯世俗主义堡垒和新兴伊斯兰主义政党试验场的新角色之间痛苦地抉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