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是怎么做的 豆腐是怎么做的介绍
1、清理:选择品质优良的大豆,除去所含的杂质,得到纯净的大豆 。
2、浸泡:浸泡的目的是使大豆吸水膨胀,有利于大豆粉碎后提取其中的蛋白质 。浸泡好的大豆吸水量为1:(1--1.2),即大豆增重至原来的2.0-2.2 倍 。浸泡后大豆表面光滑、无皱皮,豆皮轻易不脱落 。
3、磨浆:经过浸泡的大豆,蛋白体膜变得松脆,但是要使蛋白质溶出,必须进行适当的机械破碎 。如果从蛋白质溶出量角度看,大豆破碎的越彻底,蛋白质越容易溶出 。但是磨得过细,大豆中的纤维素会随着蛋白质进入豆浆中,使产品变得粗糙、色泽深,而且也不利于浆渣分离,使产品得率降低 。因此一般控制磨碎细度为100-120目 。实际生产时应根据豆腐品种适当调整粗钿度,并控制豆渣中残存的蛋白质低于2.6%为宜 。采用石磨、钢磨或沙盘磨进行破碎 。磨碎后的豆糊采用平筛、卧式离心筛分离,充分提取豆浆 。
4、煮浆:煮浆是通过加热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发生热变性的过程 。一方面为后序点浆创造必要条件,另一方面消除豆浆中的抗营养成分,杀菌,减轻异味,提高营养价值,延长产品的保鲜期 。煮浆的方法根据生产条件不同,可以采用土灶铁锅煮浆法、敞口罐蒸汽煮浆法、封闭式溢流煮浆法等方法进行 。煮浆温度应达到100℃,时间5 min左右 。
5、凝固与成型:凝固就是大豆蛋白质在热变性的基础上,在凝固剂的作用下,由溶胶状态转变成凝胶状态的过程 。生产中通过点脑和蹲脑两道工序完成 。
6、点脑是将凝固剂按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加入熟豆浆中,使大豆蛋白质溶胶转变成凝胶,形成豆腐脑 。豆腐脑是由呈网状结构的大豆蛋白质和填充在其中的水构成的 。一般来讲,豆腐脑的网状结构网眼越大,交织的越牢固,其持水性越好,做成的豆腐柔软细嫩,产品的得率也越高;反之,则做成的豆腐僵硬,缺乏韧性,产品的得率也低 。
7、经过点脑后,蛋白质网络结构还不牢固,只有经过一段时间静置凝固才能完成 。根据豆腐品种的不同,蹲脑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0-30 min 。
【豆腐是怎么做的 豆腐是怎么做的介绍】8、成型即把凝固好的豆腐脑放入特定的模具内,施加一定的压力,压榨出多余的黄浆水,使豆腐脑密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具有一定含水量和弹性、韧性的豆腐,不同产品施加的压力各不相同 。
推荐阅读
- 8和2的公因数有哪些,28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是多少
- 电视出现分量两字怎么办
- 签商业合同的时分怎么躲避合同圈套 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
- 请问主机的IP地址是什么意思
- 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 五金是指哪五金 :门窗五金配件的合理配置与设计
- 圆柱体表面积公式是什么,圆柱体的表面积怎么算公式是什么
- 陶庵夢憶西湖夢尋怎么样
- 安阳发源地,为什么说河南安阳,是《周易》文化的发源地
- 怎么算胎儿体重 胎儿体重的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