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从军行,王昌龄写的从军行主要内容

王昌龄的名作《从军行》是一首历来被认为主题复杂的边塞诗 。全诗既表达了文人志士投笔从戎、立功边塞的理想,描绘了威武的军容、恢弘的战争场面,赞颂了士兵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同时也批判了将领的腐败无能,反映从军将士生活的艰辛,表现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 。《从军行》原是乐府《相和歌辞 ? 平调曲》名,《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 。”

王昌龄从军行,王昌龄写的从军行主要内容

文章插图
《从军行》组诗的写作背景
据史料记载可知,在唐玄宗在位期间,其面临的边境袭扰主要来自于西北的吐蕃 。吐蕃于唐高宗龙朔三年(663)打败唐属国吐谷浑,便占领青海一带 。此后一直骚乱不断,先后攻陷安西四镇,继而进犯河西走廊的凉州,又进而东侵陇右鄯、河等州 。开元三年(715),吐蕃和大食侵略唐属国乌孙国 ;开元五年(717),吐蕃、大食谋取四镇 ;开元十年,吐蕃进攻小勃律,其意亦在“假道攻四镇”;开元十四年(726),吐蕃进攻甘州 ;开元十五年(727),进掠河西地区,攻陷瓜州 。据《唐诗人行年考》考证可知,王昌龄曾于开元十二年“出塞复入塞”,到过陇右的泾州、洮州、青海、玉门关等边地一带 。因此其边塞诗大多创作于开元十五年之前,《从军行》组诗反映的也就是开元十五年之前唐王朝西北边境将士的戍边生活 。
一、 表现戍边战士的久戍思家之情(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
久戍边塞的征人秋日黄昏独坐,环境已倍为寂寥,岂料传来一曲“伤离别”的《关山月》,“使人倍难为情”,于是积郁在心中的思归之情终于奔泻而出 :“无那金闺万里愁” 。诗人从对面落笔,“不言己之思家,而但言无以慰闺中之思已,正深于思家者 。”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一个“更”字更是加强了双重的情感力度,从而使这种思家之情更为深广 。
王昌龄从军行,王昌龄写的从军行主要内容

文章插图
二、表现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其二)
思乡诗与闺怨诗是古代诗歌的亘古主题,《从军行七首》(其二)就是其中的经典: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
这首诗描绘军中宴乐,翩翩起舞,琵琶连弹,然曲随人心,即便换弹新曲,也总听到如《关山月》般的伤离之情 。这种离别情愫总搅得人心绪不宁、烦乱难遣 。抬头望天,看到的是秋月高悬照长城,无尽的乡愁更是滚滚而来 。通过写士卒在军中宴乐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思乡之情 。在琵琶“新声”和关山“旧情”的强烈比照中,其思归之情得以彰显,着一“总”字,征人内心思归不得的离愁愈之弥深 。
三、体现连年征战的残酷,批判将领腐败、无能(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
表请回军境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
前二句写战后环境:榆叶凋零,暮云低垂,黄沙漫天,一派荒凉、沉寂之象 。营造了一种满目荒痍、凄凉悲怆的氛围,暗示着军中士卒己有很多殒命沙场,体现了战争的惨烈 。后二句即体现了将领体恤士卒、深知战士疾苦又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同情 。茫的古战场上,面对云沙相接、荒漠无际的边塞景象,诗人的心情格外的沉郁悲凉,希望这些战死沙场、为国捐躯的将士们能魂归故里 。
王昌龄从军行,王昌龄写的从军行主要内容

文章插图
四、对士兵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的赞颂(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前二句描绘了西北边陲的整体环境,地域广袤,境界阔大,体现出征卒们对自己戍边职责的自豪感、责任感 。后二句直抒胸臆:战事频繁,黄沙为伴,战甲磨穿,仍雄心壮志,誓灭敌寇,不胜不还 。虽有战争艰苦,但重在体现士卒誓破强敌的坚定信念和保家卫国的豪言壮志 。
五、描绘威武的军容、恢弘的战争场面(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
前军夜战洮河北,己报生擒吐谷浑 。
前二句描绘出了大军出征时的迅捷、凌厉,充分暗示了唐军的士气和军威 。后二句写征战,但没有直写战场场面,却用“杯酒斩华雄”的手法让读者展开联想,暗示出唐军实力的强大,行动的迅猛,战斗的英勇,征战的酣畅 。
王昌龄从军行,王昌龄写的从军行主要内容

文章插图
六、表达文人志士投笔从戎、希望立功边塞的理想(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
前两句我们看到一位臂绑“胡瓶”,身跨宝马,屹立在碎叶城外月光下的战将形象,勇武雄姿,威风凛凛 。此二句重在营造氛围,渲染边塞清冷寥廓的环境,暗示边疆看似沉静,实则动荡暗藏,需要勇士驻防 。后两句笔试一转,叙述了唐开元十年安西都护张孝嵩与吐蕃对战中,取得了“一夜取楼兰”的骄人战绩,将军拜诏出征,一鼓作气直捣黄龙 。写攻城拔寨之畅快淋漓,将军赴敌之豪气万丈,诗作尽显英雄豪迈,也反映作者欲从军入幕,杀敌立功的迫切心情 。
七、描绘独特的边塞环境,反映从军将士生活的艰辛(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
诗作通篇写景:玉门关外山峦叠嶂,烽火台遍布山巅 。一匹马儿闯入视线,又因山高林密转瞬消失 。前二句静景,后二句动景,动静结合,张弛有度,形象地描绘了边地空寂幽深的独特自然景观,侧面映射戍边生活的辛苦不易、枯燥无聊 。
王昌龄从军行,王昌龄写的从军行主要内容

文章插图
由上可见,《从军行》号称边塞诗派“第一大篇”,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主题极为丰富,仅《从军行》一篇,基本上就囊括了唐代边塞诗歌所体现的全部主题 。《从军行》不仅是一组体系严密的组诗,而且可以首尾连环,循环往复地重复、再现着征人们漫长而又艰辛的军旅生涯 。他们背井离乡,久戍边塞,内心积郁已久的离愁别绪时时被回荡于耳边的琵琶、羌笛声所撩起 。他们或战死沙同时也表达了对士卒虽身处险境仍然勇敢无畏,不惜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的赞扬 。
【王昌龄从军行,王昌龄写的从军行主要内容】全诗气势恢弘,笔力刚健,句句凝练,字字珠玑,语言生动,气氛悲壮,主旨深刻鲜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