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曾用"史家之绝唱 , 无韵之离骚"赞誉司马迁的千古名作《史记》 。这部作品从人文始祖黄帝讲到汉武大帝刘彻 , 从太伯让位讲到武帝子嗣封王 , 从伯夷叔齐耻食周粟说到布衣匹夫卖货增值 。这纵跨三千年的华夏风云 , 上至帝王、下至百姓 , 人间百态、尽在其中 。全书四十余万字 , 字字斟酌 , 且不失批判意味 , 实属我国二十四史之首 。那么这般拍案叫绝之作是如何萌生的?它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使命?

文章插图
1、 出于孝心——秉承父志
司马迁生于史官世家 , 其父司马谈乃西汉太史令 , 其先祖远在上古虞夏之世便显扬功名、执掌天文地理 , 至周朝更是世代掌管周史 。然而随着周王朝衰退 , 司马家族逐渐落寞 , 直到司马谈当上太史公后才重掌皇家天文 , 可此时朝廷经过几番更易 , 以至汉朝 。好不容易重继祖业 , 司马谈倍加珍惜 。他不仅时刻教育司马迁应继承祖业、光耀门楣 , 自己还立下撰写继《春秋》后又一部历史著作的宏图大志 。

文章插图
然而上天总爱捉弄人 , 元封元年(前110) , 汉武帝举行封禅典礼 , 作为参与制定礼仪的负责人司马谈却因病滞留在外地 , 不能参加 。对此他心里既遗憾又愤慨 , 最终病情加重 , 命悬一线 。将死之际 , 他握着司马迁的手痛哭道:"余先周室之太史也......今天子接千岁之统 , 封泰山 , 而余不得从行 , 是命也夫 , 命也夫!余死 , 汝必太史;为太史 , 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在父亲再三嘱托下 , 司马迁涕泗横流地说:"儿子虽愚笨 , 但我会尽力详述先人所整理的历史旧闻 , 绝不会缺漏半点 。" 此后 , 司马迁秉承父志 , 迁任太史令 , 终日致力于收集历史书籍和国家收藏的档案文献 。

文章插图
2、 出于情怀——书写人物 , 继承《春秋》大业
其实对司马迁而言 , 书写《史记》并非仅源自父亲遗愿 , 还源于他对继承孔子事业的自觉行动 。同时他还有着传扬英明君主、肱骨之臣、非凡布衣的人文使命 。这种人文情怀或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 。他生于龙门 , 自幼耕种畜牧 。弱冠之年便在全国各地漫游 , 南至江、淮 , 登山探穴;北渡汶、泗二水;东达齐、鲁 , 考察孔子遗风;而后又出任郎中、西征巴蜀 。这些经历使他深知大人物的传奇与悲哀、小人物的朴素与不平凡 。所以在后来的《史记》里我们能看到他将五帝那样的大人物从神坛上缓缓拉下;又不同于其他史料 , 他将目光从伟人移到小人物 , 从成功者挪到失败者 。

文章插图
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 , 他阐述了孔子作《春秋》的原因并给予其极高的历史地位 , 他本人更是对孔子既尊敬又崇拜 。他立志效仿孔子精神作历史大典 , 然而他所处时代君主圣明、臣子敬业 , 百姓安居乐业 , 这时若同《春秋》那样论述道义实为不可 。所以当壶遂问他所撰述之作想要阐明什么时 , 他回复说:"余闻先人曰'《春秋》采善贬恶 , 推三代之德 , 褒周室 , 非独刺讥而已' 。汉兴以来 , 至明天子 , 获符瑞 , 封禅 , 改正朔 , 易服色......臣下百官力诵圣德 , 犹不能宣尽其意 。且士贤能而不用 , 有国者之耻......余所谓述故事 , 整齐其世传 , 非所谓作也 。"整段话的言下之意就是《春秋》不仅针砭时弊 , 还宣扬明德 , 所以司马迁要将圣明君主、功臣、世家、贤大夫等人物的家事传记传扬古今 。

文章插图
三、出于横祸——抒愤寄情
天汉三年(前98) , 司马迁由于替李陵求情被处以宫刑并囚禁狱中 。秉笔直言却遭到如此酷刑 , 他心中自是悲愤不已 , 然而他一想到周文王被拘禁羑里(河南汤阴一带) , 才推演出《周易》;孔子遭遇陈蔡困厄 , 方作有《春秋》;屈原被放逐 , 尚成就《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 , 才编撰《国语》 , 孙子受了膑刑 , 却论述兵法;吕不韦被贬蜀郡 , 《吕览》广为流传;韩非囚禁于秦国 , 尚写下《说难》与《孤愤》 。况且三百余篇诗经基本都是圣人遇坎坷愤慨而作 。想到这些司马迁书写史传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 而且他的修史动机有了一定调整 。

文章插图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谁对《史记》的评价?】他不再一味褒扬明圣盛德 , 而是化悲愤为动力 , 将内心郁结诉诸于文字之中 。他采用明扬暗抑的笔法并引用民谣来揭露当朝统治阶级的丑陋 。当然司马迁并非愤青 , 他从未忘记父亲遗愿 , 更未忘记内心使命 , 他寄希望于通古今之变 , 究天人之际 , 成一家之言 。
推荐阅读
- 云顶之翼丽桑卓阵容推荐 丽桑卓阵容搭配介绍
- 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闲话“寒食”的由来与“断火”习俗
- 选择之债与种类之债有什么不同
- 明日之后配方合成半价怎么没了
- 阳光之下封猛谁演的 阳光之下封猛扮演者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属是什么意思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属意思是类
- 云顶之弈韦鲁斯什么装备,金铲铲之战圣光卫士阵容装备搭配
- 孔子庄子和墨子之间什么关系
- 孙策之死有几种说法吗,孙策之死完整版
- 蚓无爪牙之利,它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医好了宋太祖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