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的产地以及品质特征

很多人喜欢喝茶,包括本人在内,但真正懂茶的人却不多 。本头条号将通过对天津茶行业资深人士贾姐的访谈,推出由一商茶中心绿水园茶艺轩特约发布的“贾姐聊茶”系列主题原创文章,与朋友们分享茶知识、交流茶心得、传播茶文化 。当然,每个爱茶之人都会有自己对于茶的理解与感受,欢迎大家多评论互动,以茶会友,共同交流探讨 。
第一期来说说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江苏洞庭碧螺春,以及它与四川碧螺春的区别 。

碧螺春的产地以及品质特征

文章插图
题图:两只泡上茶的玻璃杯,左边是江苏碧螺春,右边是“高仿”的四川碧螺春 。
碧螺春的产地以及品质特征

文章插图
洞庭碧螺春是非常有名的绿茶,产自江苏苏州太湖的洞庭山(分为东山和西山),是一种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老茶种 。图为位于西洞庭山的茶园,贾姐的同事小刘每年清明之前都要亲自去那里跟遍全程,每天和茶农一起采茶、做茶 。辛苦劳作之余,还能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放松身心,这也是很让我羡慕的一种工作和生活状态 。
碧螺春的产地以及品质特征

文章插图
需要采摘的嫩绿茶芽长在老叶之上,一茬一茬地长出来 。明前碧螺春的采摘期只有20天左右,在此期间,茶叶的特点是芽大叶小,到清明时芽和叶基本一样大,而清明过后就不长茶芽了 。
碧螺春的产地以及品质特征

文章插图
枇杷树 。洞庭碧螺春区别于其它碧螺春的最大特点就是有独特的花果香气,因为茶树与枇杷树、杨梅树等果树种植在一起,吸收了水果的香味,茶叶的味道自然与众不同 。
碧螺春的产地以及品质特征

文章插图
背篓里刚采下的鲜叶,也称为毛芽 。
碧螺春的产地以及品质特征

文章插图
此图表现的是单芽、一叶一芽和两叶一芽的区别,以单芽为最好(都是芽大叶小),号称十万芽头才能出一斤茶 。实际上,一般来说大概6至7万个芽头才能出一斤顶级碧螺春,可见好茶确实来之不易 。
碧螺春的产地以及品质特征

文章插图
【碧螺春的产地以及品质特征】这张图更为直观地说明了不同等级碧螺春的详细区别,我估计自己以前喝过的所谓碧螺春都是明后茶甚至炒青 。
碧螺春的产地以及品质特征

文章插图
采来的毛茶需要经过仔细挑拣,半成品将入锅炒制,剩下的常常被作为垃圾扔掉 。虽然扔了可惜,但在那忙碌的十多天里,真是没时间炒啊 。
碧螺春的产地以及品质特征

文章插图
经过精挑细选,留下来的可都是精华 。
碧螺春的产地以及品质特征

文章插图
这是出锅的干茶,即碧螺春成品 。炒茶过程就不多说了,大概要经过杀青、揉捻、搓团、烘干、炒制等几个过程 。工艺程序差不多,但不同的炒茶师傅手法各异,做出的茶品质也大有区别 。
碧螺春的产地以及品质特征

文章插图
接下来说说洞庭碧螺春与四川碧螺春的区别 。如图所示,左边是洞庭碧螺春,右边是四川碧螺春,从外观上看非常相似,很难分辨 。加上四川碧螺春出自经验丰富的江苏炒茶师傅之手,就更能以假乱真了 。
碧螺春的产地以及品质特征

文章插图
所以只有通过沏茶、品茶,才能看出二者的区别 。碧螺春的泡法为“上投法”,就是先往杯中倒好热水,再投入茶叶 。
碧螺春的产地以及品质特征

文章插图
先来泡洞庭碧螺春 。
碧螺春的产地以及品质特征

文章插图
再泡四川碧螺春 。
碧螺春的产地以及品质特征

文章插图
几分钟后,可以品茶了,仔细说说两种茶的区别 。
从泡茶过程来看,洞庭碧螺春虽然量少,但茶叶泡水后伸展度高,茶毫(茸毛)活性好、流动性大;而四川碧螺春虽然干茶量多,但落茶速度较快(茶沉),茶叶伸展度低,茶毫活性和流动性明显不如前者 。
再来品茶 。洞庭碧螺春茶汤入口饱满,有独特的花果香味 。喝下一口茶后再轻轻吸气,舌面感觉发凉,两颊很快生津,饮后有回甘,再喝白水也感觉发甜 。而细品四川碧螺春,草青味较重且明显发涩,茶汤较浓,有挡口(两颊收紧)的感觉,整体而言并不舒爽 。需要说明的是,草青味是鉴别碧螺春的重要依据 。这款四川碧螺春为追求形似,炒制温度较低,所以草青味明显 。若温度一高,茶叶就发黄了,更不像洞庭碧螺春 。这个细节也说明鉴别茶叶是大有学问的 。
碧螺春的产地以及品质特征

文章插图
最后再看明后洞庭碧螺春,呈更深的墨绿色,与明前茶区别明显,也几乎没有茸毛,颜值、档次都低了不少 。
(未完待续)
碧螺春的产地以及品质特征

文章插图
贾姐,本名贾玉娟,天津人,是一位对茶痴迷的发烧友 。2003年在广东工作时,她就喜欢上了云南的普洱茶,后独自一人来到昆明寻茶,并陆续到过很多茶产地学习、体验 。
她曾在南涧无量山感受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美景,在西双版纳勐海体会到独特的气候如何造就普洱茶……十多年来遍访茶山、与师傅们一起学习做茶的经历,不仅让她见识到中国茶叶品种的丰富多彩,也深切感受到祖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期待通过头条强大平台,把自己品茶、鉴茶的方法、经验、心得、感悟与大家真诚分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