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璟——辅佐唐玄宗“开元之治”
宋璟(663年—737年),邢州南和(今河北邢台市南和县阎里乡宋台)人 。唐朝名相,北魏吏部尚书宋弁七世孙 。
博学多才,擅长文学 。弱冠中进士,历任上党尉、凤阁舍人、御史台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 。开元十七年(729年),拜尚书右丞相,授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公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卒于洛阳 。追赠太尉,谥号“文贞” 。
宋璟历仕武后、唐中宗、唐睿宗、殇帝、唐玄宗五朝,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与姚崇同心协力,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 。与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并称唐朝四大贤相 。
2.张说——“开元盛世”宰相
张说(yuè)(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河南洛阳人,唐朝政治家、文学家 。
张说早年参加制科考试,策论为天下第一,历任太子校书、左补阙、右史、内供奉、凤阁舍人,参与编修《三教珠英》,因不肯诬陷魏元忠,被流放钦州 。后来,张说返回朝中,任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侍郎、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加弘文馆学士 。
张说拜相后,因不肯党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尚书左丞,后拜中书令,封燕国公 。姚崇拜相后,张说被贬为相州刺史,又贬岳州刺史,在苏颋进言下,改任荆州长史 。张说在担任天兵军大使时,持节安抚同罗、拔曳固等部,讨平突厥叛将康待宾,被召拜为兵部尚书 。后又讨平康愿子叛乱,建议裁撤镇军,整顿府兵,升任中书令,加集贤院学士,并倡议唐玄宗封禅泰山,进封右丞相 。
张说脾气暴躁,与同僚关系不睦,而且生性贪财,因此遭到弹劾,被免去中书令,后被迫致仕 。不久,张说被起复,先为右丞相,又任左丞相 。开元十八年(730年),张说病逝,时年六十四岁 。追赠太师,谥号文贞 。
张说前后三次为相,执掌文坛三十年,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号称“燕许大手笔” 。
3.张九龄——李林甫之前的盛唐名相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 。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 。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 。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 。玄宗即位,迁右补阙 。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 。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 。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 。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有《曲江集》 。誉为“岭南第一人” 。
张九龄为张说所奖掖和拔擢,张说去世后,他又于开元二十一年辅佐玄宗为宰相 。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王维、杜甫都作有颂美他的诗篇 。他曾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献给他,未能如愿,晚年追忆,犹觉得可惜(见《八哀诗》) 。
4.刘晏——唐代理财名相
刘晏(718年、715年或725年—780年),字士安 。曹州南华(今山东菏泽市东明县)人 。
唐代著名经济改革家、理财家,信奉道家 。幼年才华横溢,号称神童,名噪京师,《三字经》有“唐刘晏,方七岁 。举神童,作正字”之语 。
历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领度支、铸钱、盐铁等使,封彭城县开国伯 。实施了一系列的财政改革措施,为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刘晏一生经历了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长期担任财务要职,管理财政达几十年,效率高,成绩大,被誉为“广军国之用,未尝有搜求苛敛于民”的著名理财家 。
建中元年(780年)遭谗害,被敕自尽,年六十五 。后追赠郑州刺史,加赠司徒 。《全唐文》、《全唐诗》录有其作品 。
5.杨炎——倡行“两税法”
杨炎(727年-781年),字公南 。凤翔府天兴县(今陕西凤翔县)人 。唐朝中期大臣、财政改革家、诗人,两税法的创造和推行者 。
唐德宗时官至门下侍郎、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 。
杨炎作为一个被贬之官,起用为相后,仅几个月,以自己的政见开导德宗,给予有力的辅佐,很有政绩,一时受到朝廷内外赞誉为“贤相”,寄予很大希望 。不久,因崔祐甫患有疾病,不能处理政事,另一宰相乔琳也被免职,使杨炎得以独揽大权 。杨炎心胸狭隘,专权不久,便开始专意报恩复仇 。
为了革除税收的弊病,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并解决对藩镇的军事费用,建中元年(780年),杨炎向德宗建议实行“两税法” 。具体办法是:“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 。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 。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变,”德宗采纳了杨炎的建议,可是掌管赋税的官吏反对推行 。他们认为租庸调制实行了四百余年,旧制不可轻改 。德宗坚信不疑,使之得以贯彻实施 。
【唐朝是我国最鼎盛的时期,整个唐朝有哪些名相】建中二年(781年)被贬为崖州司马,旋即遭赐死 。后被复官,追谥“平厉” 。
推荐阅读
- 馒头吃不完放冷藏还是冷冻 馒头吃不完怎么储存
- 科特安格和布洛克莱斯纳是朋友吗
- 狼图腾是什么意思啊? 狼图腾怎么来的?
- 生产火灾危险性是如何分类的
- 揭晓石墨烯电池致命优缺点 雅迪电动车电池是什么牌子的
- 花枝是什么
- 花甲螺有什么功效吗,花甲螺的功能与作用禁忌是什么
- 经营税金是什么
- 什么样的股票算好股 什么样的股是好股
- 冷杉和云杉的区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