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19页 小学语文知识第291期

每日一练
一、二年级
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
A.观赏 B.观看 C.张望 D.看望
1.明天,我和爸爸要去体育馆____一场足球比赛 。
2.前来____菊花的人川流不息 。
3.听到叫喊声,他四处____ 。
4.我和同学去____生病的李老师 。
三、四年级
下面四句话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天早晨,我蹑手蹑脚地轻轻走出家门 。
B.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一定有一万年了 。
C.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日 。
D.通过参加语文实践活动,使他更喜欢学习语文了 。
五、六年级
“凹”字的结构是( ),笔顺规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百科知识
一、“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发生在( )
A、春秋战国 B、秦汉时期
C、三国时期 D、唐宋时期
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指的是( )
A、 汉朝名将霍去病 B、汉朝名将李广
C、赵国名将廉颇 D、三国名将赵云
三、铁面无私包青天中,包青天的原名叫什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19页 小学语文知识第291期

文章插图






小学一、二年级
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
A.安静 B.清静 C.平静 D.宁静
1.这好地方嘛,又____,又宽敞 。。
2.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____闲适的感觉 。
3.夜深了,乡村是那么的____ 。
4.微风轻轻地吹过____的湖面 。
答案 :BADC
【答案解析】
【安静】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着重指不喧哗没有吵闹,常形容心情、环境或人事的状态,如心里安静了些,课堂里安静极了,他安静地睡着 。
【清静】(环境)安静;不嘈杂 。着重于“清”,不杂乱,不嘈杂,多形容环境,如街面异常清静,清静的角落等 。
【平静】(心情、环境等)没有不安或动荡 。着重于“平”,平稳,没有动荡不安,常形容心情、表情、情态等,如心里平静些,平静的海面,风浪平静等 。
【宁静】(环境、心情)安静 。着重于“宁”,安宁,没有搅扰,多形容环境,如宁静的早晨,也形容心情 。
小学三、四年级
请你想想下列各种人的性格特点,照样子填写相关俗语 。
例:见风使舵的人------(变色龙)
A 不劳而获的的人------( )
B 不要脸皮的人------( )
C 吝啬小气的人------( )
D 阿谀奉承的人------( )
E 面善心狠的人------( )
F 仗势称霸的人------( )
答案 :A.寄生虫 B.癞皮狗 C.铁公鸡 D.马屁精 E.笑面虎 F.地头蛇
小学五、六年级
写出这些成语相关的主要人物 。
A卧薪尝胆( ) B凿壁偷光( )
C入木三分( ) D指鹿为马( )
E破釜沉舟( ) F闻鸡起舞( )
G望梅止渴( ) H三顾茅庐( )
答案:A.勾践 B.匡衡 C.王羲之 D.赵高 E.项羽 F.祖逖 G.曹操 H.刘备
A.卧薪尝胆
【解释】:薪:柴草 。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
【示例】:中国足球要想冲出亚洲,必须~,刻苦训练 。
B.凿壁偷光
【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 。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
【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 【示例】:一个说要用功,古时候曾有“囊萤照读”“~”的志士 。◎鲁迅《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
C.入木三分
【解释】: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 。形容书法极有笔力 。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
【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
【示例】:我们读这首诗,尤其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受 。◎秦牧《手莫伸》
D.指鹿为马
【解释】:指着鹿,说是马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
【示例】:东床已招佳婿,何似以羊易牛;西邻纵有责言,终难~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
E.破釜沉舟
【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
【示例】:只要我们有~的决心,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 。
F.闻鸡起舞
【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 。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
【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
G.望梅止渴
【解释】: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
【示例】:鸾拆书看了,虽然不曾定个来期,也当画饼充饥,~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四
H.三顾茅庐
【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示例】: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


百科知识
一、“佛跳墙”是什么( )
A.动物 B.植物 C.名菜 D.招式
答案: C
【佛跳墙】又名满坛香、福寿全,是福建福州的当地名菜,属闽菜系 。相传,它是在清道光年间由福州聚春园菜馆老板郑春发研制出来的 。佛跳墙富含营养,可促进发育,美容,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乃进补佳品 。
二、“美”字最初的含义是()
A.羊大即为美 B.戴着头饰站立的人
C.土地里生长的花朵 D.远方茂盛的森林
答案: B
【答案解析】
不少人以为美字由“羊”与“大”两个字构成,认为美是来源于古人认为羊大为美 。其实不然,甲骨文中“美”其实是站立的人,头戴羽毛头饰的形状,后来简写时误作“羊”、“大”两个字 。鲁迅先生也曾经把“美”解释成“戴帽子的太太”,也就是此意 。
三、我们在比喻办事中途退缩的时候常称为打什么鼓?
答案:退堂鼓
【答案解析】
【退堂鼓】 原指封建官吏退堂时打鼓 。现在比喻跟人共同做事中途退缩或者有了退缩的念头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19页 小学语文知识第291期】【出自】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左右,打散堂鼓,将马来,回私宅去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