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 | 人生之途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人生之途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 路转溪桥忽见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

文章插图
赏析:
西江月 , 词牌 , 双调五十字 。前后阙各四句 , 两平韵 , 两叶韵 。所谓双调 , 即一首词由上下两阙合成者 。所谓叶(xié)韵 , 即词中有些韵字如读本音 , 便与其他韵脚不和 , 须改读某古音或方言 , 以协调声韵 。如此词中“蝉”、“前”是主平韵 , “年”、“边”是叶平韵 , “片”、“见”是叶仄韵 。宋人用此调者极众 。此调共八句 , 其中两个七字句 , 其余六个均为六字句 , 且两结句以同韵部之仄韵而使全调声情于平缓中突然变化 , 产生曲折的艺术效应 。
夜行黄沙道中 , 是词名 。黄沙道 , 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官道 , 东到上饶 , 西通江西省铅山县 。
明月别枝惊鹊 , 清风半夜鸣蝉 。| 唐·王维有“月出惊山鸟” , 北宋·苏轼有“明月惊鹊未安枝” , “明月”多指月圆之时 , “别枝”指斜枝 。“明月”“别枝”相隔更近 , 此处倒置 , 原为“别枝明月” , 指月上枝头 , 而非鹊在别枝 。同样“清风半夜” , 当为“半夜清风” 。栖鸟感月而惊飞(所见) , 夏蝉感风而鸣叫(所听) 。以此为引 , 下句则转至人之所感 。
稻花香里说丰年 , 听取蛙声一片 。| 水稻抽穗开花一般在仲夏 , 稻花香是不足以预兆丰年的 , 其因在“蛙声一片” 。“一片”形容声音连绵成片状 , 此起彼伏 , 突显其多 。而蛙的多寡则可用于预判 。“说”在此处为“讨论” 。这是词人与同伴夜行道上 , 感蛙声不断而说丰年 。上阕从鸟蝉到人 , 各有所感 。受下阙压制 , 上阕是指词人初入仕途时的激情满怀 。“丰年”隐喻国运昌盛 。
七八个星天外 , 两三点雨山前 。| 月明所以星稀 , 此处也有倒置 , 原为“天外七八个星 , 山前两三点雨” 。黄沙道是不短的距离 , 大约有40余里 , 上阕是出行时村道所见 , 路旁均为田地 。此句则是路至中途 , 道经荒野 , 出行时的兴奋、愉悦逐渐被孤独、冷清所取代 。传统解读均认为此词表达的是田园风光 , 其实主题是“黄沙道中” , 词人是将旅途隐喻为人生之途 。辛弃疾曾一度被弹劾落职 , 退隐山居 , 长达二十年 , 后重被起用 。
旧时茅店社林边 , 路转溪桥忽见 。| “旧时”一词辛酸 , 指旅途终了 , 终见人烟 , 隐喻重回官场 。“茅店社林”隐喻朝廷 , “溪桥”隐喻重返朝堂之机遇 。“忽”指出乎意料 , 在几近绝望中的意外 。
附辛弃疾另一首词于后 , 可相互映照 。
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句里春风正剪裁 。溪山一片画图开 。轻鸥自趁虚船去 , 荒犬还迎野妇回 。松共竹 , 翠成堆 。要擎残雪斗疏梅 。乱鸦毕竟无才思 , 时把琼瑶蹴下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