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 有网友为一篇初中课文中的一个词吵起来了!围观过程中 , 不少网友发现 , 原来这么多年 , 自己都把这篇课文背错了!
刚开学 , 就有网友发现 , 初中文言文《生于忧患 , 死于安乐》中的名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有个字 , 与自己惯常认知的不一样 , 课本上写的竟然是“是人” , 而不是“斯人” 。

文章插图
是课本印错了吗?
有人打开课本求证 , 结果傻了眼 , 课本上印刷的 , 明明白白就是“是人” 。
又有人翻找出1992版、2001版和2016版的人教社语文教材 , 发现原句确实都是“是人” , 没有任何一版语文教材中写的是“斯人” 。
真是奇了怪了 , 为什么大家的印象中 , 这个句子都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呢?

文章插图
古文中 , “斯”和“是”作为指示代词时 , 意思和用法是一样的 , 这里用“是人”或“斯人”都可以 。课本中用“是”而不是“斯” , 应该是沿袭古本 。
为什么我们对“斯人”的印象更深刻呢?可能有两个原因 。
一是曾经有一段时间 , 各省使用自编教材 , 没有统一使用人教版教材 , 有些版本中用的是“斯人” 。那段时间读初中的朋友 , 学的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
二是受到影视文学作品的影响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个名句 , 经常被影视文学作品引用 , 在引用的过程中出现误差 , 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
最典型的是 , 古装剧中 , 普遍将元好问的“问世间 , 情为何物 , 直教生死相许” , 误用为“问世间 , 情为何物 , 直叫人生死相许” 。影视作品的影响力大 , 导致原句已经鲜为人知了 。
还有一个例子 , “潜力”一词中的“潜” , 并不是多音字 , 只有一个读音qián 。但很多人将“潜力”读成qiǎn lì , 包括有的央视主持人、名演员 , 都这样读 。最终导致全社会都将qián lì读成qiǎn lì , 正确的读音也是很少有人知道了 。

文章插图
我在近日的教学中 , 也发现了一个问题 。
王维的《使至塞上》中 , “萧关逢候骑 , 都护在燕然”句 , 学生在自由朗读时 , 都将“骑”的读音读为“jì” , 其实正确的读音应该是“qí” 。
包括“一骑红尘妃子笑”“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等诗句中的“骑”字 , 读音都应该是“qí”而不是“jì” 。
理由很简单 , 在新版的汉语字典中 , “骑”并不是多音字 , 只有一个读音“qí” 。如果在古诗文中这个字有特别的读音 , 文末一定会有注释说明 。没有注释说明的情况下 , 只能读本音 。

文章插图
另外 , 有些老师在教学古诗文时 , 为了遵循格律诗的平仄和押韵 , 而擅改某些字的读音 , 尤其不可取 。
如杜牧《山行》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 , 白云生处有人家”句 , 有人将“斜”读成xiá , 认为这样才能和其它句子末尾的字押韵(第二句的“家” , 第四句的“花”) 。
无论是隋唐的《切韵》、宋的《广韵》 , 还是明清的《平水韵》 , 其当时所依据的官话 , 与我们现在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 , 都有很大差别 。
我们不能用现在普通话的读音 , 强行套取古诗的韵律 。这样做 , 是典型的削足适履 。xiá跟xié这两个读音还有一定的相似性 , 如果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读音 , 我们要如何去改读?

文章插图
如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 潦倒新停浊酒杯 。按照普通话的读音 , “回”和“杯”这两个字就没有押韵 , 难道我们要把“回”的读音改成“huái”、把“杯”的读音改成“bāi”吗?这样搞的话 , 肯定会乱套 。

文章插图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有什么不对吗】所以 , 还是要以人教版的教材为准 , 人教版教材是经权威专家反复审核过的 , 出现错误的可能性极小 。
推荐阅读
- 带虎龙的四字成语
- polo有车窗一键升降功能吗
- 咳嗽煮什么吃止咳润肺,冬季梨和什么煮润肺降火
- 山楂虽小名气大降脂减肥促消化
- 麻将机升降不平怎么调 快来看看吧
- 霜降节气的简短祝福贺词
- 泡澡物理降温多少度水
- 呼吸机可以降血压吗
- 吃核桃能降血糖吗 请认真阅读下文
- 铅酸电池放电时电压降多少